小的时候,那时在乡下,那个年代不仅缺衣少药,而且还缺粮少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巧妇更难为无柴之炊。
烧柴做饭,无米亦不行,无柴更亦不行,两者缺一不可,米少嘛,可以少放点,多吃点稀饭,少吃点干饭,多吃红薯,也就过去了。
可是没有柴烧那是不行的。
一顿饭要想做好,需要大量的柴禾,那时的柴禾主要来源有的是水稻打出来稻草晒干后,可用做柴禾;
有的是打麦子打出来的麦杆,可用做柴禾;
有的是放树砍下的柴禾,还有的是到处捡的柴禾等等。
除了这些柴禾之外,烧蜂窝煤也是一种柴禾,但这个柴是化石燃料。
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我和妹妹到了冬天,总是要四处捡柴,以弥补整个冬天我家柴禾不足的问题。
那时捡柴有两种,一种是上山捡柴禾;另一种是在村子周围,还有其他村里,去捡柴禾。
捡些什么?主要是落下来的树条树枝,有一种念杆树,到了冬天,整个树叶也掉光了,树枝儿也掉光了。但它来年还会重新发新枝发新芽。
我们就捡这些柴,每捡好一把,就把它捆在一起,捆成一个个小把,拿回家来,烧的时候也好烧。
北方的冬天异常寒冷,把我我和妹妹两个人手都冻得长了冻疮,依然还要出去顶着凛烈的寒风,去别的村捡柴禾。
本村的柴禾捡完了,只有去更远的地方去捡。
我那时冬天穿着一个厚厚的小棉袄和一件厚厚的小棉裤,妹妹跟我一样,她同样穿着红红的小棉袄和小棉裤,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直奔那些有柴禾的地方去,知道哪些树会掉枝下来,就围着那树旁边,在那树下面捡柴。
一会儿我们手又冻得不行了,但呵呵气暖会儿手后,便又接着捡,直到把那个地方的柴捡完,在去别的地方捡,捡到差不多该吃饭的时间了,就回去了。
这是在村子里捡柴的一些情景,那么我们还要到更远的地方去捡,那就是到大山里去捡柴。
大山里种有松树,松树条到了冬天会有些枯萎的枝条落下来,便是我们捡柴的主要对象,去远的地方捡柴,我和妹妹就要吃了早饭在上山。
山里离村庄还有点远,早点去,早点回。
我挑着一个粪圆子,它是当地担粪担东西的一个用竹子编成的筐,下面那个筐就可以装东西,上面空出来也可以码上东西。
挑着这个粪圆子,我和妹妹行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翻过一道道田坎,经过一些水塘和小河沟,经过一些村庄,慢慢走向大山,走向那森林深处。
那里有鸟儿的叫声,那里也能看见野兔的奔跑,可能是我们的到来,惊扰到野兔了,它就跑走了,跑向我们没去的地方,那大山的深处。
我们来到了大山里,我非常高兴,山里的柴禾很多,我就和妹妹一起慢慢地去捡,那些掉落的松枝,便捡起来,放进粪圆子之中,当我们捡满了柴禾,我便和妹妹下山了。
我挑着柴禾,走在前面,妹妹跟在后面,慢慢下山,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时光如梭,岁月流转,岁月可变化,现在人们很少捡柴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愁吃,也不愁穿,更不愁粮,也不愁柴。乡村发生了巨变,而我们也告别了乡村,来到了县城里生活,回想起那时在乡村捡柴的时光,还是蛮欢喜的,因为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回忆,留下了乡愁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