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农村,那是一个叫小围孜的村庄,那里的人们纯朴善良,那里的人们勤劳朴实。
记得当时在那个年代,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养猪的习惯,等到腊月快过年期间时,就有杀年猪的习俗,忙碌一年的人们,可以品味着美食,也带来年味渐浓的感觉,享受生活给予的馈赠。
当然要想过年时有猪肉吃,功夫要下在平时,猪不是一天就能够长大的,而是经历过慢长的天数,渐渐地长大,在这期间需要给其猪饲料吃。
猪饲料的主要来源有稻谷的外壳,经过脱粒后,成了米糠;还有一种是小麦的外壳,经过脱粒后,成了麦麸子;另外一种就是打猪草。
当时便我利用暑假的时光,从县城回到农村的乡下,帮家里打猪草。在那个年代里,农村的娃都经历过打猪草,故名思义就是为猪吃的饲料而做的活路。
话说这打猪草还真应该是个细活儿,没有点耐心是不行的,为了能节省养猪的成本,自己到外边去打猪草,如此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和负担。
那时,我还小,父母亲既要供我和妹妹俩人上学,又要供全家四口人的基本生活,经济状况很是拮据,有时遇到青黄不接时,还要到左邻右舍去借米、借面、借油等那是常有的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也过早的懂事,也暗暗下定决心为家里分点负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时家里养了一头猪,这猪每天都要吃饲料的。光靠家里的一点饲料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要打些猪草混合搭配着吃,可以节省一些饲料钱。
记得有一年的夏天,我在外打猪草,当时从家门口附近的一座山上开始打猪草,猪爱吃哪种草我是知道的。一般专门就打那种猪草,精准打猪草,保证打回来的猪草猪爱吃。当地一种草叫马尘旱,学名叫马齿苋。这是野生的一种草,在菜地里,在山上的庄稼地里都会有这种草。这种草由于当时家家户户都养有猪,到山上打猪草的人也有,先来先得,后来就没有了。先来的人把猪草扯走了,后来的人都没有猪草扯,那只有去另外一个山坡和地里去寻找猪草。
满山的地,要寻找猪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别人把猪草扯走了,你就要寻没被别人发现的猪草,菜地里有些猪草,可以扯,但数量有限,扯完了就没了。
一个山坡到另一个山坡,我不怕累,只要能扯到猪草,远点的路程也没有关系。我扛着一个蛇皮口袋,把扯到的猪草往那袋子里面装。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天,不一会儿就变天了,乌云起,雷声震,云在那头顶上飘,雷声响彻云霄,电闪雷鸣。我没有带雨具,下起了雷阵雨。看来这架式要下一阵子,只能任雨淋,在一个叫上官岗的地方,我从山坡上走下来了,背着打好的猪草,一步一步往回家的方向走去。那天我是上午出去打猪草的,忙碌了一上午,忘记早已过了吃中午饭的时间,因为要路过三姑家,可能是饥饿感,让我还是去了三姑家,先吃点饭在走。三姑为我煮了一碗面条吃,这碗面给了我能量,短暂休息会儿,我扛着一蛇皮口袋的猪草,便离开了三姑家,一直往家赶路。
打猪草,是那段岁月尘封的记忆,也是我儿时最难忘的事情之一。每个年代的人,有每个年代人的生活经历。我的那段生活经历,至今都影响着我。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新时代里,有时会想起走过的过去,走过的苦难和艰难生活,让我们更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