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兄中华,承沂河之滋养,蕴蒙山之筋骨。胸怀坦荡,犹蓝天不染纤尘;心底无私,宛清塘透彻见底。近日其《守望纯真》诗作出版发行,从诗作之时代立意到意境之脱俗豁达,足见其沂蒙铮铮风骨和柔柔情怀。
于中华乃中国作协会员,从政几十年,任过县委书记、临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等职,任上尽职作为,清明廉洁,深受百姓信赖。退休后潜心文学创作,用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先后出版《感悟人生》《感悟论语》《当官是门技术活》《资治通鉴事典评议》《两晋风云》《盛世书怀》等文学作品,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辛勤耕耘,向社会、向青少年提供着精神食粮。于中华现任临沂诗词学会会长,上任伊始,即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落脚点,举措连连,实绩初显,呈清新满目之气象。
欣阅于中华诗词《守望纯真》,一股倡清廉、正品行、崇美德的习习正气扑面而来,诗词中佳句、警语或语重心长,蕴含启迪;或震耳发聩,使人幡醒;或聊以抒怀,感悟人生,温润心灵。读后给人健康、向上、乐观的精神享受和启迪。
作者的现实诗作《七律•示儿》,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家国情怀在字里行间闪现——
正襟危坐将言传,只为吾儿夜未眠。
十月怀胎母苦楚,多年教子父熬煎。
不惑之年诗书路,立命方能好运连。
且不奢望成大器,惟求清正立人前。
此诗格调清新、立意高远,宛若陆游的《示儿》诗,其情怀又高出陆老先生的诗境,字字句句透漏出作者对孩子殷殷切切之情怀,诗作摒弃空泛说教,以父母的养育和担忧切题,斯乃心灵敏感之处也。道出了天下父母对孩子的共同心声。这不止是对自家孩子的谆谆教诲,亦是对下一代的情真意切的大义情怀。做官先做人,诗品如人品,这首诗作,足见作者心界之宽,道德之高,品行之端。“且不奢望成大器,惟求清正立人前”一句可谓警示之言,朗朗上口,乃传递久远之佳句也。
《七律•看淡》则反映出作者坦荡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
吃咸日照海滩盐,看淡红尘万事喧。
直曲是非经历撂,贬升宠辱过时迁。
光阴冉冉由它去,褶皱匆匆任汝添。
只要百年思勿愧,得失何必记心间。
诗作对心胸狭隘之人予以开导、批评,引导其放下旧怨,释然郁闷,坦然面对现实,不纠结于仇怨,沉迷于过往;否则闷闷然难以自拔,让人叹其心狭,哀其胸小。心灵透进阳光,透进清风正气,生活的天空才能高挂彩虹,人生才会处处有风景。“只要百年思勿愧,得失何必记心间”之句使迷者悟,郁者醒!真乃“涵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尔!
用笔、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的奋斗历程,力践笔下之责任,道义之担当,奏时代之强音,是《守望纯真》诗作的主色调。作者善于描绘时代大气象,为人民抒情,为真善美而歌。
《鹧鸪天•七一感怀》历数我们党的奋斗里程,以宽阔的视野、高昂的笔触,催人奋进的诗语,赞颂伟大的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
回望征程万里荣,红船记忆刻心中。
也曾暗夜寻明路,更以延安正党风。
宣宏誓,入枪丛。千躯纵死不违衷。
复兴伟业隆隆起,碧水滔滔永向东。
词作不落泛泛而叙的俗套,意蕴相彰。“宣宏誓,入枪丛。千躯纵死不违衷”之句遣词恰当,立意清新,表达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豪迈和担当。
驱腐败、铲黑恶,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赢得社会清风正气,一首《反腐倡廉》咏出人民心声。
战鼓声声鸣天宇,旌旗漫卷长风。铲除腐败恶蚊虫,八规敲警钟,肃纪重拳攻。
四海欢呼民振奋,江山丽日当空。神州圆梦力无穷,扬清澄浊日,华夏展新容。
词作气魄豪迈,掷地有声,上阙描绘重拳出击、铲除腐败;下阙抒发全国人民拥护反腐,迎来正气清风的局面。“铲除腐败恶蚊虫,八规敲警钟,肃纪重拳攻”,反腐雷霆万钧,势不可挡。整首词作呈现出嫉恶如仇、清源固本的豪迈气势。
《鹧鸪天•护国门》
手握钢枪护国门,酷寒塞外铸军魂。
金睛火眼英雄汉,赤胆忠心钢铁身。
擎日月,护乾坤,长城万里抖精神。
养兵千日千般用,誓保河山锦绣春。
词作颂赞不畏艰难困苦,日夜执勤在边境线,凝练出具有连队特色的“北国长城精神”的驻中蒙边境某部六连的忠诚,作者怀着对军人由衷的钦佩,歌颂了他们的忠诚和坚守、大义和奉献,“金睛火眼英雄汉,赤胆忠心钢铁身。擎日月,护乾坤,长城万里抖精神。”这是发自肺腑的赞语。
临沂历史悠久,东夷文化在这里发轫,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可谓人杰地灵,历史名人王羲之、诸葛亮、颜真卿等出生在这里;战争年代,淳朴善良的沂蒙妇女用乳汁救伤员、用柔弱的肩膀搭起火线桥,谱写着情怀悲壮的颂歌。这里风景秀美,堪比江南的美丽丰饶、塞北的粗犷热肠。这里沂蒙山小调传遍大江南北,沂蒙山“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美风光令人陶醉。作为沂蒙人,作者心怀高远,如云中之白鹤不染纤尘,用圣洁的笔记录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记录着他观景后的感慨和心路,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态美的景仰。读着这些诗词,你的心绪会随诗词的描绘、抒情而生迷恋,继而心向往之,步履往踏之,情操高雅之。
《点绛唇·沂河秋色》
心旷神怡,沂河秋色浓如旧。水清鱼透,拨动心弦奏。
清影桥头,谁记庭前柳。精神擞,燕飞蝶逗,借问花知否?
一幅沂河的美妙画卷展现于读者面前,沂河秋色充满着成熟曼妙,金黄浸染,水清鱼跃,这是春天的飞燕和五彩宾菲的花想象到的吗?词中实景描绘与想象抒怀相互交融,清空灵秀,相得益彰,结尾一句“借问花知否?”拟人化手法在实、幻交替描述中增添了词的柔曼和婉约,作者将对沂河——母亲河的深厚情感,通过美妙的词句展现于读者面前,并给读者以充分的联想空间。正可谓“播芳蕊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
“孔子师郯子”的典故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沂蒙东南的郯城县,这里曾是孙膑、庞涓马陵之战的战场,这里的千亩银杏林成为农民的摇钱树。到了深秋,银杏林呈露出让人炫目的金色,飘落下的黄叶贴着地面随风卷动,铺成一地锦绣。落叶在这里没有了萧瑟之感,熔铸着生命的璀璨和畅快!看,作者的笔触徐徐铺展,秋意盎然的银杏林向我们敞开胸襟,如诗如画:
十月郯城看盛装,颜华银杏最韶光。
漫天玉叶斜阳舞,飘落成金遍地黄。
高情雅致,笔法老辣,落叶知秋在诗中毫无苍凉之哀,倒有春天繁花般的姿容、韶光奢华的生机勃发。面对如此佳景,读者同样会感慨万千,文思泉涌。
西风挥墨梦深深,黄蝶翩翩化烁金。
姿韵雍容倾万目,千秋挺立照初心。
这首七绝侧重于感怀的抒发和对景物的联想,物化与拟人的手法使得银杏叶具有了品性、具有了雍容的姿韵;银杏树随之向世人敞开了高洁的情怀,千秋挺立的初心。这种慧心独具、别出心裁的物象描述,达到了心情畅快,自然清新之效果,恰如陆机《文赋》所言:“情瞳曨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焉。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者的诗作扎根沃土,立足现实,充满着人间烟火味,充满着家庭的温馨暖意。犹如述说家常,又满含情怀警语,有的充满乐趣,有的发人深思。具真情迸发而毫无无病之呻吟,具睹物咏吟而毫无漂浮之愁绪,朴朴实实,真真切切。
《蝶恋花·疫中情》
渐觉北城风景妙,水暖滨河,树绿花争俏。街上人稀车亦少,熟人招手问安好。
闭户久长孙子闹,闻伴呼声,夺路开门跑。雀跃飞奔楼下道,爷
拿口罩追孙叫。
新冠疫情刚解除,憋闷一冬一春的人们终于可以出门释放活力,释放居家郁寡之情怀。树吐叶、花绽放,云飘逸、溪流长。外出的自由使人们舒一口长气。孙子听到玩伴呼叫,夺门而奔,舔犊情深的爷爷拿着口罩喊:戴上口罩,戴上口罩!疫情解除后的喜悦之情、爷爷爱孙的心境,在这首词作里被描述的惟妙惟肖,抒发的淋漓尽致,读后如临其境,如睹其景。这首词不光是爷孙之间的家庭趣事,亦是整个社会疫情解除后的一个缩影,从这一角度看,非大家手笔不能立意也。词中用语看似信手拈来,却蕴含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力和丰富的想象凝思之妙笔。
《如梦令·赠老伴》
月下花前掩笑,君子心中窈窕。转眼看今朝,我与夫人同老,还好,还好,仍旧相依为宝。
没有浮华和渲染,情真意切,忠贞不渝的爱可以携手到老,这是人间的美德,生活的清唱。正映印了“年轻夫妻老来伴”这句尽人皆知的箴言了,爱意在氤氲升腾里,和谐在阳光融融中,幸福在平凡平淡外……
追梦的年轻人啊,海誓山盟不是一时的激情冲动,而是不离不弃、相依相随、相携相怜的爱的坚守!这也正是人生所追求的大爱、久爱之梦,这和谐的音符,更应该是我们的社会向往和追求的。
望断天涯仙鹤去,三声娘满长空。青烟直上九霄重,暮秋黄叶落,几许剩残红?
回首经年慈母爱,谁能和我情同?思娘不觉泪盈瞳,祈求来世里,还为您送终。
母亲是伟大的,她给了我们生命、呵护我们成长,母亲的心系着儿女,儿女走不出母亲的目光。这首《临江仙•思娘亲》,以悲壮之怀,感恩之情,思念之泪寄托对母亲的哀思,读后足以让人心灵震颤,泪水潸然。
“望断天涯仙鹤去,三声娘满长空。”开头状景清远,开合有致,营造出悲壮凄美的意境;“青烟直上九霄重,暮秋黄叶落,几许剩残红?”娘亲坟前的纸钱化作袅袅青烟,黄叶飘落哀婉,面对落叶,哀思缱绻,托物有寄,喻妙情深。“回首经年慈母爱,谁能和我情同?”慈母对儿女的爱铭刻于心,此句藏意于忆,端庄得体,一句诘问更加深了思念的悲壮。“思娘不觉泪盈瞳,祈求来世里,还为您送终。”末尾一句可谓言真情切,意蕴深长:泪光里的母亲啊,做您的儿女还没有做够,可您就撒手人寰,让我到哪里再享母爱?真乃哀生于胸意,思流于唇齿也。
整篇词作语言质朴、哀婉流畅,意境凄美、感情真挚,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于中华的诗词既不事雕琢,平和透彻,情感豁达;又精辟缜密,事理井然,得体适当。随诗而出的哲理警句更让人拍案喝彩。敬佩作者在笔耕不辍,豁达严谨,乐观向上的文风;敬佩作者植根现实,倾群众冷暖于笔端的正气。相信作者朴实的诗语、清新的立意会愈显自我之风格,在沂蒙这片土地上壮抒赤子胸怀,在诗词这片园地收获满枝硕果,四溢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