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罩”
丰家雷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有两种动物的“特性”令人捧腹,且值得深思。
故事一:越不过的玻璃罩。
谁才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专家告诉我们是跳蚤。居然就是那个吸血成性、传染疫病、人人讨厌的小昆虫。生物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就是把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中,跳蚤轻而易举的就能跳出来;再把玻璃杯上面放一个玻璃罩,跳蚤一跳就碰到玻璃罩上,每次都是如此,跳起来—碰到玻璃罩—掉下来。几经反复,跳蚤开始变聪明了,根据玻璃罩的高度调整自己跳跃的高度,结果跳蚤再向上跳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被碰撞过。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把玻璃罩取了下来,跳蚤却再也跳不到原来的高度了。
在这个试验中,跳蚤给自己的心里设了限,能跳多高不是依据自己的跳跃能力,而是取决于玻璃罩的高度,久而久之,就习惯了,麻木了。这只试验跳蚤不是不能跳了,而是缺乏成长型思维,跳跃能力自然减弱了,这种现象就是“自我设限”。
故事二:执拗的加鲁鼠。
美洲沙漠中有一种加鲁鼠,滴水不进照样生存。它不是不需要水,而是长期生活在没有水的环境中已让它不会喝水了,只能从多汁的草或是仙人掌中获取水分,并在体内贮藏。
有动物爱好者做了个实验,把一只加鲁鼠圈起来,并将这区域内的所有植物全部除掉,只剩下光秃秃的沙土。时间一长,随着体内水分的减少,它开始躁动起来,不停的撞击挡板,渴望离开。这时候,人们挖了个水坑,可令人吃惊的是,加鲁鼠竟然对水坑里的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还是依旧想逃出去。后来,人们干脆把这只加鲁鼠抓住,直接往它嘴里灌水。可是,被灌水后,加鲁鼠还是冲向挡板,拼命想逃出去。实属无奈,只好把它放了,结果,它飞快跑出去找到一株仙人掌大吃特吃。
放着身边现成的水不喝,非得按照它原来的方式来补充水分,着实令人费解。
习惯成自然。每种行为,无形中都是习惯使然。这只跳蚤和加鲁鼠被“习惯”左右了,把习惯当成了规矩。心里的玻璃“罩”固定在了跳蚤、加鲁鼠的潜意识里,同时也“罩”在了它们的心灵上,成了它们心理上的天花板和依赖路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可怕的。思维很容易跟着习惯走。习惯足以改变人生。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也会让人吃尽苦头。不同的习惯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局。最初的习惯养成,往往有一种顺其自然的强烈意识,时间长了,极易迷信过往的成功经验,就如同形成了条件反射,再也难以改变了。原来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这里是这样,那里也应该是这样。天长日久,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习惯就成了规矩,人们就很少再想起当初为什么是这样,如果不这样,还能怎么样了。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习惯性的随大溜,人家咋着咱咋着,对新的事物就难以再接受了。
科学家说习惯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
创新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打破旧的,创立新的。把人们从习惯的“罩”子里解脱出来。
我们为什么普通?就是因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都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自觉不自觉地在原来的条条框框里徘徊,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惯性思维的经验主义是创新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旧事物衰亡的密码里,往往会隐藏着另一种新事物兴起的基因。
做领导的总是习惯性要求下属一切都按照上级指令步调一致齐步走;当老师的总是习惯性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一个模式来做题;当家长的总是习惯性要求孩子要乖乖听话,别“另类”。长此以往,必将路径依赖日甚,创新思维渐无。这也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么?”
要知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不合时宜的规矩不是规律。要打破的就是这违背规律且不合时宜的规矩。
是时候了,该打破我们心中的“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