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宝林的头像

胡宝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3/28
分享

《此生此地》: 最真是乡情

             最真是乡情

    ——评青年作家胡宝林散文集《此生此地》

                李梅

读完陕西青年作家胡宝林的散文集《此生此地》,我最大的感触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真。那个叫雍峪沟的小村里内外的人和事,不就是我们这些昔日生长于乡村间的一代人的集体回忆么?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抑或看到的、听到的却无法诉诸笔端的一切,胡宝林用他细腻善思的文笔真实的表达出来,写出了我们这些有同样经历者的心声。

对于从农村走向都市的人来说,乡村就是我们的根。因为那是我们祖辈生活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亲的人。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根渐渐地在消逝。除过春节前后为时不多的几日喧闹,平日的乡村寂寂无语。路更宽了,房子也变新了,人却更少了,只留下麻雀在“啾啾”叫,人都去哪里呢?水墨画般的乡村里,麦田寂寞,人也寂寞。留在记忆中,是父亲月下挥镰割麦的“唰唰”声,是往昔朗朗书声如今空荡荡的学校,还有“想过个事,看看亲人,热闹一下”的姨和姨父……在“寂静的乡村”里,宝林手中的笔,如同一架摄像机,拍下了乡村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角落,以及生活于家乡的父老乡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没有善感的心思,如何能有这样感人的文字?

乡间人的命运,与乡土相连。小麦、玉米最熟悉不过了,蓖麻、棉花、苜蓿如今已不见踪影,那些消失了的庄稼和消失了的人啊,如今只留在记忆中。石锤捣出来的辣面香而有味,山顶上的玉米高又壮,还有爷爷牵挂的那两个碌碡又去了何方?又是接近年关时,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房子里,是用瓷砖甚至更高档的装饰材料砌成的墙壁,谁又会想起往昔粉刷墙壁的白土?但就是这一普普通通的白土,给贫瘠的岁月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那些消失的、看不见的、无处寻找的一切,都在默默诉说着那老去的时光!宝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笔下的事是真的、情是真的,也最能打动读者心。纵使时光会逝,时光会老,而真诚的文字永远不会老!

走出村庄的年轻人,考上大学的孩子,已殁的爷爷,老去的山路,无不述说着这里的往昔今夕。胡宝林笔下的沉思,也是我们曾经生活于村庄中所有人的心思。本真的文字,熟悉的人,不仅是雍峪沟,也是千千万万个像雍峪沟一样乡村的生活,今后也许很难找到往日村庄的影子,但于宝林的文字中亦可感受到熟悉的乡土气息。不信,读一下:蹴、苫、宽展、鋬笼、瞅识、叵烦、打个转身、把疼痛受扎了……这是地地道道的真正乡音啊!漂泊在外的人,没机会说这些词眼,读起来却是如此的亲切淳厚、真实动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不论今人或古人,无论身处何方,魂牵梦绕,最难以忘怀的,还是生养自己的故土,自己的故乡。西晋张翰在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念家乡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而弃官归乡,如我一般的今人在患得患失间,无法像古人潇洒自在,收放自如,而胡宝林的这本《此生此地》,就是我们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精神上的“莼鲈之思”。

     ( 李梅:南京大学博士,现任教于福建一高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