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宝林的头像

胡宝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4/04
分享

《此生此地》让流浪的我遇到乡愁

——夜读胡宝林散文集《此生此地》絮语

刘浪

2016年春天,拿到胡宝林新著《此生此地》,习惯于夜读的我,每每读到70后的我们经历的相同的乡村场景时,我都唏嘘不已。时至夏日,宝林让我们说说感受,我却不知如何作答。

这个夏夜,此刻寂静无比,努力让自己在白天红尘中疲倦的目光明亮起来,由《此生此地》这本书把思绪拉回到22年前的宝鸡——宝鸡文理学院——102、303宿舍楼。

转眼20年已过往,我们在不同的道路上奔走着,前行着,忍受着生活的苦难和压力,也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而我这二十年间,一直在流浪的路上独自前行,先后干过教师、编辑记者、房地产推销、企业策划宣传等,换的单位也快20个了,平均一年一个单位,老婆笑言我不在工作单位就在找工作的路上。当初自己的文学梦也逐渐湮没在滚滚红尘的路上了。

说着说着就跑题了!赶紧转入正题,这个春天,宝林兄弟把他的新作《此时此地》惠寄给我,看到他在“文学依旧神圣”的路上,默默地坚守写作,在纷扰的红尘中,依然前行思考,让我这个曾经的狂热文学爱好者很是汗颜。他让我们几个兄弟读了,能说点什么,写点什么。可时间过了近三个月,书我几乎每夜都读,每次提笔却不知自己能说什么,写什么。

其实我知道,宝林兄弟不是希望我们兄弟能从文学方面给他说点什么,那些话,作品研讨会上、序言中,作家、评论家都讲了。在这方面,我们确实说不出什么来!

那这个曾经玉树临风的宝林兄弟,希望我们能给他的文字说些什么呢?天知道!开个玩笑了!

我知道,他不是向他的弟兄们炫耀他的文采和才气,他希望我们通过他的文字,能读懂他:这二十年间,他从一个青涩少年成为一个年近不惑的男人,所经历的所有不幸、痛苦、感动、温暖、快乐、幸福和对乡村的思考!

今晚,我只能杂乱无章地、没有逻辑地对宝林兄弟说:《此生此地》,让流浪的我,再次遇到浓浓的乡愁,让我这颗久违乡村的漂泊的心,再次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在书中,看到动情时,好多年从不因一事一物激动的我,手舞足蹈地用关中最纯正的秦腔把这些震撼的文字大声读出来:

今日,我再次请求你

把一片故土还给我

把一家子亲人还给我

把一村庄的旧时光还给我

把一段老心情还给我

还给我!

宝林兄弟用他的文字拨动了我心中最柔软的弦,让我久久心情不能平复,我的眼眶也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这些文字,让我在黑夜最黑的时候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家乡温暖的色彩,感受亲人的温情。瞬间乡愁包围了在黑暗中静寂的我,我也在黑暗中写下乡愁的诗句:

《故乡的味道》

感觉和故乡越来越远

唯一的联系

是在电波的两端

一头 儿子永远在路上

一头 父母厮守着故乡

这个有风的春夜

母亲说村里一个人的故去

在宇家山

我无语凝噎

故乡熟悉的面孔

一点点在逝去

也许在前行的路上

我也将慢慢隐去

点燃一支烟

故乡的味道

正在逐渐散去

《此生此地》中,我遇到了乡愁。宝林的叙述中,我对他,对他的家乡,在二十年之后,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解读。70后的我们,大多生于乡村,那种苦日子,都让我们基本麻木了、迟钝了,家乡在与不在,我们几乎没了感觉。可敏感的宝林,用他的笔触和文字,把家乡的人事物一一呈现在我们目前。

可以说,《此生此地》这本书,是他对家乡真诚的赞美诗,是对逝去故土的安魂曲,是撕心裂肺的呼喊,是灵魂出窍的呐喊,更是他伫立在都市林立的高楼丛中内心无法言说的伤痛和无奈!这让我对当初那个玉树临风的宝林兄弟的认识又有了重新的定义。唯有有爱、责任、希冀和胸怀的人,才会写出对故土和亲人这样深刻的,让人疼痛之后产生思考和沉思的文字,并能在纷繁的红尘中重新认识自己。这点宝林兄弟做到了,《此生此地》这本书便是明证!

按理说,通过多年的努力,宝林已远离了土地,并在城里安了家,成为一个有安逸工作的新都市人。可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家乡,魂在故土,这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就是—雍峪沟,这里集山、水、川、塬、崖、梁、沟、洼于一身,便是生他养他的蜀仓大地,一个有故事和传奇的地方。家乡,往往是我们离开它了,才知道它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地方;亲人,常常是我们出门在外,方晓得他们是自己最牵挂的和最疼自己的人。在《此生此地》中,宝林倾尽自己的所有情感,娓娓道来,为家乡、亲人、河流、山梁、草木、牛羊、雪花、风……树碑立传,盛满对逝去的美好岁月的留恋和对乡村未来幸福日子的憧憬。

《此生此地》,让宝林兄弟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一步步清晰起来:《竹棍穿过秋天》中那个捡拾落叶时开心与充实的孩童,《石锤》中那个为家里的石窝,多次在河滩水流中寻觅却配不到合适的石锤的苦恼少年,《有心事的牛》中,分明是一个半大小伙子渴望去外面的世界自己的心事,《十七岁出门打工》让他第一次感受出门在外的艰辛,《汗水滴在暗处》让他明白父亲夜晚割麦的不易,《粮食》中母亲为一家大小辛勤劳作、精打细算,让他晓得母爱的伟大和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最让我思考的是,在《失语的学校》中他对乡村教育的担忧和不安,这是因为我们兄弟九人都从师范院校毕业,并且现在大多数还在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乡村可以城镇化,但不能失去乡村基因中优秀的东西,否则就有悖于决策者的初衷,让乡村失去魂灵,让乡村中的人和孩子精神世界变成荒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几年乡村留守儿童被伤害的事件屡屡见于媒体,让人唏嘘不已!

还好,宝林给童年的女儿一个家乡!《送你一个故乡》中,他说:“让你在农村生活三年,只为送你一个故乡。以后,无论你走得多远,这里都是你的根,都有你最亲的人的声音在耳畔,你会感到心定,感到温暖。”我为这个伟大而温情的父亲点赞!

流浪的我,多么想去宝林兄弟描述的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让我这颗漂泊的心安顿下来,让自己和宝林兄弟一起疼痛,一起快乐,一起幸福,一起思考。让雍峪沟的山水、草木、雪花、牛羊、麦子、玉米、月亮……化解笼罩我心头的乡愁,让我一年四季在这里看云卷云舒,听乡音,诉亲情,吹唢呐,唱秦腔……雍峪沟不仅是宝林的家乡,更是我们九兄弟的家乡,是所有人的家乡。

《还我一个故乡》,让我遇到乡愁;《借我一个故乡》,让我消解乡愁。最终我们都将归于故乡!

宝鸡是个好地方,让我在人生最青春的年华收获了爱情,更收获了九兄弟的友情。宝林的《此生此地》这本书,让我疲惫漂泊的心得到慰藉,让我重新得到和九兄弟对话的机会,这个机会我绝不能放过!

宝林反复叮嘱我,写一定要以《此生此地》的书为主题,可我却大部分离了题,我只能借他的书,和兄弟们聊一聊,聊我们的快乐时光,聊我们在宝文理的奇闻趣事,进而是这本书给我的重新拾起乡愁的机会。感谢宝林兄弟,感谢雍峪沟的山水,感谢《此生此地》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

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是写点文字开得了头却结不了尾!还是结尾吧,不然离题就更远了!

22年前我们相遇在宝鸡,分别20年,今天我们相遇在《此生此地》。等有机会我一定给大家唱一大段秦腔,保证让你们震撼、过瘾!

最后,最后还是引用一句古诗结尾吧:

大笑一声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