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是诱惑,远方是梦想,远方是美好。所以,我一直向往远方。
出生于多子女的农家,食难裹腹、衣不蔽体是我小时候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只能守在家乡方圆不足10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在营养不良中顽强成长。砍柴时登上高高的山岭,我常常极目眺望,心里默默想象着远方的美丽和博大。
一直到10岁上了小学四年级,我还从未到过15公里外的县城。秋末的一天,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的父亲要到县城出差。他骑着家中仅有的一辆旧的不成样子的自行车,天不亮就出发了。因为家境艰难,父母是不允许我们去县城的,害怕出现额外的开支。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起了个大早去拾柴,听邻居说父亲去了县城,我便把柴筐往院子里一扔,不顾一切地跑到了通往县城的公路上。
那时,县城在我心里就是美丽的远方,一定要去一次,是我懂事之后编织了无数次的梦。所以那天,我甘愿冒着挨一顿打骂的危险,一心去一趟县城。我听大人们说过,沿着村西的公路一直往北走,不拐弯,就能到县城。于是,我顺着公路一侧,跑跑走走,走走跑跑,饿着肚子用三个小时去到了向往几年的县城。县城不大,我转着看了当时最高的仅有三层的百货大楼,设在三间大平房内的新华书店,当时,我竟然异想天开地想拥有书店内所有我喜欢的小人书,其实,我连买一本书的钱都没有。那种无奈和苦恼,至今想起来还令人心酸。后来又有气无力地转着看了县城的中学,青砖红瓦的校舍,有上百间,神圣而庄严,我饿着肚子还想象着有朝一日走进这座县城最高学府读书的灿烂前景。
后来,饿得实在走不动路了,我问了几个人,知道了回村必经涧河南桥,我就坐在桥头上等父亲。大概是下午4点多钟的时候,我看到了亲爱的父亲的身影,我站起来喊他。他在我身边停下车,又惊又气地责问我为什么会来县城,接着心疼地从口袋里掏出没有吃完的干粮塞到我手里,随后用自行车把我驮回了家。
晚上,油灯下,母亲用缝衣针挑破了我双脚上磨起的十多个血泡,一边挑一边爱恨交加地骂我。但第一次去县城却给我留下了铭心刻骨的记忆,走出了我向往远方的第一步。
此后,我20岁之前再没去过更远的地方。后来,当了民办教师,有了为数不多的到洛阳观摩老师讲课的机会,也终于有能力为自己买几本喜爱的书。那些年,我几乎把当民办教师微薄的津贴全用来订阅报刊和买书。我精研细读这些书报杂志,仅读书笔记就做了上百本之多,业余坚持写作和投稿。一篇篇文稿带着我的理想向着远方飞翔,艰难而又执著地走上了许多城市的报端刊尾。
一个偶然的机会,32岁的我第一次走出山村,走出县城,坐汽车,乘火车,远赴省城,走进了某报社招聘编采人员的考场,从近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走上了编辑、记者岗位。
从此,我从偏远走向了辽阔,因为工作的需要,我的脚步开始走向一个个陌生的城市,走向更远的地方。
向往远方,走向远方。人生的目标,永远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