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徍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虽然这是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断章,可我以为那是对大山景色绝佳的描绘。
在大山间穿行,怀揣激情,来到了八斗坪村,仰望太祖山,犹入云端的山峰披着满身的绿装矗立在群峰之中而独占鳌头。同行的正罡先生告诉说:“这太祖山太有来历了!”循着这伟岸的山峰和隽秀的风情,试图透彻地了解大气的太祖山。
传说,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做了一个梦,第二天早朝结束后百官退朝,光武帝刘秀把大将邓禹(字仲华)留下,帝曰:朕昨晚做了一梦,醒来回忆,再难入睡。因梦景新奇,不解其意。
邓禹回答:敬请皇上告诉详情。
帝曰:昨日午夜三更,吾在梦中,先岳公之殿前告诉朕,在“鄂渚”(东汉时期沿湖北长江一带称鄂渚)西境有一座大山,汝邓氏先太祖邓国候吾离遨游至此山顶,再也不愿离开。独居山顶与白云相伴,与鸟为邻,朝观日出,暮看日没,赛似神仙。太上老君常来此与邓候对弈。每次弈罢,两人漫游此山,纵观南北,数百座山峰围在此山周围,唯夷水之南有一座大山,云雾缭绕,山峰时隐时现。老君摇指那山:遥望彼山,足见祥瑞,可称“太和”,能与此山对应相衬,此山可称“太祖”。
光武帝言罢,钦授邓禹速派一人前往察看,有无这奇雄之山。
邓禹回家,即刻派遣第六子邓训前往查找。
经考证:东汉年间(公元78年),邓训(公元40-92年)字叔平,奉帝诏查巡南蛮边地,沿夷水到东流河、洣水溪、太祖山等地。
“太祖山”因太上老君对弈游离即景而名。延续近两千年至今。太祖山以它的博大涵盖着周边无数座山峰,俨然耸立在正中备受簇拥。
邓训授令,不远千里查巡,来到了太祖山所在地,登上山顶,及目远瞧,群峰尽在脚下。邓训在山中游走,足下云雾凫凫,随着游走的脚步飘逸。山中百鸟鸣唤,恰似婉转的古筝乐曲,泌人心脾。邓训感受太祖山的美景后,在离太祖山三里处的“天井坪”歇息,晚上在洣水溪洗浴,闲暇之余在清澈见底的洣水溪垂钓,煞是悠闲。美好的风情让邓训乐而忘返。不料,西羌诸部屡屡犯边,公元88年校尉张纡不能制服羌人,御诏邓训为护羌校尉,邓训不舍而离开太祖山。(参考资料:《邓氏谱书》《巴鹤民间》)
太祖山以它的独特的内涵和神秘牵动不少的墨客骚人。由于世事变迁,到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65年),川陕巡正,从一品官员邓书回乡省亲,登太祖山眺望风景,被太祖山的风情迷恋,作了许多诗赋,只可惜民间遗留甚少。
新中国成立以后,1974年时任巴东县长岭公社党委书记的田胜捍同志多次登上太祖山,即兴写下了《题咏太祖山》:
山名太祖与天齐,
四顾群峰座座低。
隔断南来北往雁,
只留日月走东西!
2015年,后任巴东县文化局局长的田胜捍老人退休后再次登上太祖山,留下千古绝唱:《七绝.心声》
思古幽情太祖山,
训公诏游芳名扬。
地灵人杰育八斗,
邓氏繁衍万代昌。
太祖山,以它的韵味留下亘古美景而神秘千年。记录着经久不衰的土家文化,让前来瞻仰的人们流连忘返。
2020年5月21日于野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