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昌海的头像

胡昌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6
分享

钟灵毓秀的土门,乡土文化的瑰宝

看似简单的土门,粗糙地接触不会让人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用心了解后才能知晓它的精髓。土门总是在不经意间付诸于惊奇。

土门隶属于野三关镇龙潭坪村。海拔1300多米。山清水秀,是宜居宜养的好地方。

在土门有“三姓合户,结义土门”的记载:

东汉之末国势萎堕,战锅迭起,奸臣误国乱政,皇帝昏庸无能。我九世祖邓隆裕官任河南镇守、侍中少保,为人清廉,正直无私,常评击当朝奸相毒妇王氏王圣,王氏诬陷邓氏之宅比金殿尚高三尺,犯了满门抄斩大罪,一时波及天下邓氏。吾八始祖钦甫公统领族众逃离中原,日夜兼程,直趋鄂楚。来至东里河定居后又移住龙池,然因夏夜蛙鼓如雷人难入眠,又北迁塘里。此处山清水秀,视野开阔,土质肥沃盛产米粮。塘里人烟稀少,居民不足十余户,原有住户为陈赵二姓。邓姓避乱于此,朝廷尚在追及,故不敢轻易而成粮户。遂与地方陈赵二姓首人共议三姓合户结拜兄弟事宜,于是以陈氏为姓,邓氏为派,赵氏为名,注陈邓赵之册名报地方官府纳粮完税。三姓合议择吉月吉日吉时吉地,定于圹西十二里之雄山土门垭,于九月二十二日未申吉时,在土门垭设香案、祖先牌位,三姓首人跪叩天地、歃血为盟,结义手足、永为盟好。再议定:自即日而始,陈、邓、赵三姓已成手足,视为同胞,当时时处处同舟共济、患难与共、锅福同担、子女无分亲疏视同己出,不准通婚。此习沿袭谨二十余岁而止。(中华民国二年南阳堂耳乡湾宗祠九世孙邓大恒收集垂禄)

在离土门不到一公里处的邓氏老屋(现龙潭坪村12组)悬挂着一块乾隆皇帝钦赐给川陕训正从一品官员邓书“三百甲子”的匾牌。

邓书,字乙公,清雍正举人。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入选候补儒学正堂,名列榜首,辛卯年(公元1771年)出任河南开封府郑县知县。在任期满,以“勤政爱民”功升川陕巡正,钦赐从一品协镇。赴任前奉旨衣锦还乡,乾隆皇帝钦赐“三百甲子”匾以示褒奖。匾牌的落款:任前归省,高宗乾隆甲午秋孟上浣,即公元1774年乾隆39年七月上旬赏赐。其母叶氏也封为“诰命夫人”。

据考证:“三百甲子”的寓意为乾隆皇帝引自南宋大诗人喻良能《留别直院莫子斋少卿》一诗。诗曰:

郁郁千丈松,植根在崇岗,清荫亘十亩,直干凌穹苍。

好风一披拂,声韵谐宫商,古来成大厦,此物宜栋梁。

不待岁月久,共看柱明堂,微木有石楠,枯崖饱风霜。

三百甲子余,围材共把强,大楹分难充,一桶庶可当。

傥容附松末,虽晚庸何伤。

乾隆将邓书喻为千丈松、石楠木,足见其为国家栋梁,乾隆帝对他的评价颇高。

后邓书上任后“爱民若子,勤于政务”,积劳成疾,病逝在任上,是乾隆年间出名的清正能员之一。(摘自邓中政《巴邑八祠邓姓》)

邓书还是一个很受老百姓待见的官员,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甚至许多地名都是根据他回乡省亲发生的故事命名而保持至今。诸如:黄鹊岭、燕窝顶、老君洞、望家包、宴冲、吴家山、白鹤坪、梦花垭等等。

邓书同时还是清代有名的能作诗吟对的官员之一,在民间流传的诗赋很多,在这里分享以飨读者。

《千里赠梦花解怨结好》

吾本朝廷一命官,近忧子民远忧乡。

忧我子民疾患苦,忧我乡党唇齿寒。

忽接家书无庆语,惊悉秦晋舞刀枪。

先古遗风千百载,毁于我辈心何安?

邓书在外从命,时刻不忘家乡故土。出任从一品川陕巡正时在现今的甘肃省甘南县巡视期间触景思乡写了一首《思乡家书》,让远在他乡的游子感动至深。

《思家乡书》

整纮临潭独一身,犹如孤鸟宿寒林。

每念贤妻何先逝,未闻坟头子规声。

丛菊数开思亲泪,秋雁常怀故人情。

西苑黯然失颜色,北地关山杜鹃鸣。

东望鄂地暗挥泪,南阳堂上少一人。

推谁寄语孚葑处,苌水日暖已是春。

古寺寒山不解愁,抚平家书泪满襟。

无念续弦国事重,书房伤怀对孤灯。

纵然甘南风光好,怎抛思乡一片心。

生平怀昔常思想,月移花影山水青。

固以和昶念故居,日高茶香解君渴。

土门似乎是与邓书有着不解良缘,不光是土门是生养他的故居,更是他步入仕途发展的沃土。在他的故乡有山色潋滟的风景,有淳朴憨厚的家乡人。从乡间走出去的邓书时刻以家乡的美德作为为官的底线。所以,直到他死后在家乡广为颂扬,成了家乡人民的骄傲。此次采访,有幸找到了中华民国二十八年曾在野三关石桥小学堂任过教的邓正立手抄遗传下来的《衍庆禄七宝集》。关于对邓书的评价现摘录如下:

吾族所为荣者乙公也!标榜者乙公也!当歌者乙公也!后嗣子孙效习者仍为乙公也!族中赞輓乙公曰:“青灯黄卷十年心,回首旧游,明月单寻蝴蝶梦;白发红颜三代泪,怆怀永别,残魂应发杜鹃啼。”“亲离尘纷乙公仙影归蓬岛,裔嗣常泽泪眼赤丝洒麻衣”。

如此高的评价无不是邓书用自己的言行为官、做事、做人赢得的赞誉。

土门以邓书而荣,邓书以土门而彰。去土门采访已是初夏,极目远瞧,遍地的杜鹃点缀着绿色的山峦:红的、白的、粉的、红白相间的。据当地居民介绍,土门的杜鹃几乎是一年四季都有绽放,甚至还有一种名曰“白杜鹃”的植物,必须是每年端午才开,花香几里路,煞是传奇。

在土门,我们寻到了三姓合户的原始碑记:墓主“邓啓文(字君秀),业主陈、邓、赵三姓公士”等字样的记载佐证了历史的真实。

一处“破四旧”毁掉而今被居家的农户作为砌石的碑牌书联:“人居福地万年兴,家镇土门千载盛”足以彰显当年土门的繁华。只可惜了当年的繁华如今只有旖旎的风景孤独的“美”着。好歹是有好心人收藏了即将失传的原始文化。在居民邓忠应家中,不仅给我提供了“三百甲子”的扁牌,还提供了一块“同议禁碑”。碑誌记载:

为严禁牲畜草木事权争端,誌上远吊难以详观之地,危害、损人利己者,斫采前界限不分者,商议即行。荒山上割草伐木有不询乡规者,若遇不公,涉及明过,打酒赔情,分谓恣之下是也,余者分之国民。

天运丁丑八月吉日(注释:天运年为清朝时期上海小刀会刘丽川的年号。1853年-1855年)

站在土门的至高点,放眼四方皆明朗。邓忠应告诉说:“这就是有名的狮子包,矿场资源丰富,'大跃进'年代曾在此开采了煤炭,后来怕破坏自然资源关闭。”

远眺迷蒙的山在浩渺无垠中蔓延。清新的土门有过历史的辉煌,有保存至今依然如故的风情,叫人感怀。

土门,以它悠久的历史昭著于世,同时也以它孤寂的灵魂期待更多的发掘。因为它有钟灵毓秀的风景,因为它有厚重的乡土文化。

2020年5月23日于野三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