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月亮总是悄悄地淌进乡人的睡梦里,用温馨滋润着甜甜的梦魇。
在家乡呆久了,喜欢每天夜晚出去走走,在夜的凉爽中体验乡村固有的那份恬静。
月亮,总是在我漫步家乡新修水泥路的时候,悄然升起。儿时行走的小径早就长满荒草,不见了一些痕迹。夜,浓雾层层弥漫、漾开,熏染出一个平静祥和的晚上。乡村的静谧致使我不忍踏响前行的脚步,生怕侵扰了沉睡的鸟儿。月亮皎洁明亮,如一盏夜灯挂在天上,给家乡的夜带来了一丝光亮一丝温暖。月儿缓缓上升,夜空像水洗一般洁净无暇。
故乡的月亮就这样根置于我的心底。
小时候,喜欢家乡的月夜,是因为白天写完作业,稍微空隙的时候父母就要吩咐杂七杂八的家务。只有当月亮升起的时候,你尽管玩耍嬉戏,才不遭受父母的责骂。那时候的乡月像一位魔术师,一会儿圆似玉盘,一会儿弯若箭弓,一会儿又像扁舟,变幻无穷的乡月让我遐想,憧憬美好的未来。
虽苦尤乐的童年,总是让成年后的自己满满回味:刻骨铭心的那个月夜,因为吵闹着要去离家三里远的村庄看电影,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呵斥道:“电影有啥看头,早睡瞌睡,明儿起床割草了喂牛,再去上学免得又迟到了罚站。再说,小孩子一个人跑那么远,又是晚上,就不怕遇见“撞犯”(传说中的一种孤魂野鬼)吓散你的魂?”母亲说完睡觉。
我不甘心,终究是一个人站立在门前,有失所望。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海儿,实在想去奶奶陪着你,只是不要耽搁你妈吩咐的事情。”
我说:“这你放心,不会的。”
和奶奶行走在羊肠的乡间小道上,奶奶拉着我的小手,嘱咐着:“夜晚走路一定要注意脚下,崴了脚疼要自己疼”的絮语。我说:“天上有月亮呐,不要紧的。”奶奶抬头,圆圆的月亮正得意的放出柔和的白光。那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的望着大地。就像此刻奶奶,把几分温柔融入我幼小的心灵。如水、如蜜!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月亮行走到正中的天空。倒映在河面上月儿,经风一吹,波光粼粼,整个宽口的河面就像一面月镜,照印着起伏静谧的山峦。撒在庄稼地里的月光,如烟如雾的笼罩着,像一层厚厚的白露,给农人的希望蒙上一个轻纱的梦。这时候,家乡的静无法用言辞表达。
中年,在外打拼,回乡的日子少了。每逢年节,回乡看望长者,奶奶早就与世长辞,父母的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在感慨时间流逝得太快的嗟嘘中,不免要欣赏故乡的月亮。乡村的小径已被弯曲的土石公路替代。欣赏故乡的月夜,再也不敢行走田埂的土路,母亲嘱咐:“草里的蛇多,小心踩着。”走在土石公路上,仰望夜色深沉,月明星稀。感受万籁俱寂,凉风习习。如水的华月倾洒碎银一地;秋虫奏乐,鸣叫不息,好似弹奏着美妙而迷人的乐章,为家乡的秋夜平添了几分静谧,几分神圣……
暮年之时,静心禅意。回顾人生的过往,有憧憬、有风光、有失落。总结得失,还是眷恋故乡的月夜。轻盈的步调踏着乡村的水泥路面,抚摸道旁苍翠的树木,绿叶上的露珠干净透明。天上的月亮投影到我的心田,映射出又一轮新月。
故乡的月亮总是如水般滋润着我:无论辉煌,无论失落。
故乡的水月总是一如既往地陪伴:无论年幼,无论暮年。
追寻着儿时童谣的印迹,故乡月夜下的农家院落,地面上婆娑的树影,在月光下互相打闹嬉戏中高歌,都成了美好的记忆。钩沉起流传于故乡民间中的那个老掉牙的关于天狗吃月亮的古老神话,让我沉寂的心永远奔放激情。
故乡的水月,使我心陶醉,让思绪飞扬!
2021年5月13日于清太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