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8
分享

在故乡喊山


自从1994年离开老家外出打工以后,家乡就渐渐成为故乡。随着一年四季大多只有春节期间才能够回故乡一趟,记忆深处的一些人和事,也自然而然地跟随时光渐行渐远了。每每念及故乡往事,有不舍,也有无奈,更多的是怀念。

三十六岗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老山自然保护区内,也可以说是位于青阳县南阳乡或石台县六都乡境内,海拔981米,为贵池、青阳、石台三县交界处。岗上有国务院1997年所设立的三面棱形界碑,人称“一脚踏三县”,俗称“三不管”地带。

外公和外婆生前籍贯为皖西潜山县人,新中国成立前夕,为躲避战争带来的灾难逃荒至三十六山岗,搭建了三间茅草屋,过起了刀耕火种的生活。三十六岗位于九华山南阳湾西部,从老家石湾园至外婆家的茅草屋,单程距离十五六公里。童年,逢年过节在母亲的操持下,给外婆家送去一些礼物表示孝心,成为我乐此不疲的一项任务。那会儿,每每去外婆家虽说都得翻山越岭,无论是从五里冲、石头棚、大岭头,还是从庙背后、苦麻塘、考圲河,都只有徒步前行,山路弯弯,陡峭险峻,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快乐之旅。面对崎岖坎坷长达10多里的深山小道,少年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畏惧,因为那时候外婆家的茅草屋,不仅是外婆一家人生存的避难所,也是我精神情感的全部世界。从小在故乡偏僻小山村出生成长的我,本来就没有机会接触山外大世面,那么一年四季,花谢花开,三十六岗沿途大自然茂盛的森林植被和应季之野果,如春天的香花(棉菜),夏天的毛桃、李子,秋天的山楂、板栗,以及天苍苍云茫茫、群峰争雄的皖南大山美景,自然而然地惊艳着我,感化着我,浸润着我,使我年幼的身心得以健康发育成长。

犹记得每次去外婆家,在距离不足0.5公里的小岭头上,坐落在山梁上一处长满松竹低谷处的茅草屋便清晰可见。虽然看不见外婆的身影,但我知道外婆一定在茅草屋附近的庄稼地里忙忙碌碌。于是,我便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稍歇一会儿,消停一下长途跋涉的疲惫,待有了精神力气之后,我便站在高高的岭头上,对着山梁对面的茅草大声呼喊“家家”。“家家”是老家方言,是外婆一语的代名词。

空悠悠的山谷被我的喊声兴奋起来,产生了共振,将声波传递至对面的茅草屋,传递至在地里干农活的外婆的耳朵里,外婆自然也高兴地发出了亲切的回应之声。于是,整个三十六岗,仿佛成为我和婆婆两个人的世外桃源,享受人间美好而又温馨的亲情时光。

有时候,我也调皮一下,故意不喊山,悄悄来到茅草屋跟前,给外公和外婆他们一个惊喜。每当我突然出现在茅草屋,出现在外婆跟前,她就会惊讶地说道:“哎哟,扁头,你啥时候来了?”

“扁头”是外婆给我取的外号,也是唯一只有外婆一个人这样称呼我的称谓。

深山老林,生活清贫,没有大鱼大肉,但鸡蛋还是有的。我每次前脚刚迈进外婆家,不一会儿茅草屋就开始烟雾缭绕。外婆怕我肚子饿了,总是先将锅灶生火,煮几个鸡蛋让我先填饱肚子。

时光荏苒。忘了具体从哪年哪月起,我就再也没有走过从石湾园通往三十六岗的那两道山道了。1994年,我离开故乡来到温州,开启了漫长的打工生活模式。这一年,在三十六岗茅草屋度过大半生的艰难人生的外公离开了人世。之后,我每年春节回皖南老家时,都尽可能地和家人一起去三十六岗外婆家拜年。不过,后来每次去外婆家,几乎都是坐私家车去的,从南阳湾至六都老里早已开通了宽敞的乡村公路。生活条件在不断向着美好的方向改善,家人和亲友们几乎都拥有了私家车,唯一不变的是外婆家的茅草屋依然在风雨岁月中,在三十六岗大山深处的山梁上,与时光同行。外婆健在的日子,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茅草屋依然炊烟袅袅。

最难忘的是2008年春节,一场大雪过后,迟迟不见融化。年老体弱的外婆身体出现了状况,双脚生了冻疮,不能下地走路。母亲心有不安,表示也要跟我们一起去看望外婆。正月初五那天天气晴好,我们将私家车停放在老里上庄村,然后还得翻越攀爬1.5公里的山岭。彼时,漫山遍野,白雪皑皑,山道了无踪迹。60多岁的母亲,手持一根竹棍,在数位晚辈们的陪伴下,深一脚浅一脚,步步攀登,花了近1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外婆家的茅草屋……

那次感触太深,回到温州后,写了一篇随笔,题目叫做《遥远的山岭》。我在文中情不自禁地写道:


傍晚临别时,外婆拉着俺娘的手迟迟不愿松开,似有千言万语难舍难分。我知道她们母女间家常话,恐怕一辈子也唠叨不完。我害怕再次见到令人伤感的眼泪,就先一步走出了茅草屋。站在外婆家茅草屋门前的高坎上,我回首仰望三十六岗周围一座座山峰,那些我童年爬过无数次的山岭,仿佛很是遥远,而童年的记忆却是如此亲近……

我想,外婆这辈子的命运是忍耐与坚守;而我的命运注定要去漂泊、去拼搏!

或许,人生境遇不同无奈也不尽相同,但活着的希冀是永恒的……

以前,每次离别的时候,外婆都要相送好几道山坡。这一次,外婆不能站起来送我们了,而我,也不知什么时候再来看望我的外婆,或是当我再来的时候,她老人家还能不能看得到我呢?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不愿去多想的问题。当年那个到外婆家爬山跑得比兔子还快的小男孩,如今也已人到中年了……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却成为我对外婆她老人家的哀悼与怀念之文,2009年3月,外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外婆虽然不在人世了,但茅草屋还在,每年春节回到故乡,只要天气允许,我都有去三十六岗拜谒。与其说我是怀念外婆,不如说是怀念难忘童年成长经历,以及骨子里亲情记忆。

2024年2月11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二,天空晴暖,气温回升,已经回到故乡开启走亲访友日程安排的我,决定趁至六都乡老里村亲友家拜年之际,拜谒一下坐落在三十六岗大山深处外婆家的茅草屋……

同前往年一样,这次我仍然将轿车停放在老里上庄村,然后开始徒步登山。虽然如今的我也已经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但去看望记忆中外婆家的茅草时状态却非常好。从老里到外婆生前居住的茅草屋,时间缩短了2个多小时,但沿途少了童年从五里冲或苦麻塘两条山道的风景,我得承认那两条山道是今生走过的一段最美最值得书写的成长之路。

经过40来分钟的激情攀登,我终于来到四周荒无人烟的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座山窝里,令人难以相信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外婆家的茅草最终在岁月中变成了一堆废墟。而对残存的断梁破墙,我百感交集,禁不住双眼湿润。遥想当年,被乡村小伙伴冠之为“故事大王”的我,经常趁陪伴外婆打猪草或采摘野果之际讲故事给她听,令人开心的是外婆竟然百听不厌;同时,身为外孙的我也经常享受外婆用她那浓重的潜山方言,讲述生动有趣的民间歌谣。这些歌谣语言顺畅,朗朗上口,幽默中包含着生活哲理,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我想,如果外婆在另一个世界知道他那善于讲故事的“扁头”外孙,如今成为一名作家,她老人家应该感到很欣慰是吧?

我在茅草屋周围徘徊,希望从废墟找回一点温存的画面。恍惚之中,一副石磨在一堆杂草中若隐若现,我的心顿时微微一颤。石磨虽不能言语,但却能传递出在岁月中消逝的痕迹。曾经多少个黎明或夜晚,这副石磨在外婆和外公的合力之下,发出和谐的生活乐章。对于外婆来说,那永远磨不完的玉米及一些五谷杂粮,才是一家人生存的希望所在,幸福快乐所在。

我悄悄来到不远处的一片竹林丛中,外婆和外公合葬长眠于三十六岗这片厚土之中。令人感慨的是,外婆自从当年离开属于她的故乡潜山之后,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去探望过。外婆生前多次唠叨,希望在有生之年,回潜山老家一趟,哪怕看一眼,也了却一桩心愿。然而,囿于贫困生活的种种艰难,外婆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我伫立在外婆外公坟墓前,沉思良久,然后默默地跪下了笨重的身体,在心里表达自己对二老的怀念之情。随后,我迈过一道坡,站在一块茶园里,居高临下,朝着空荡荡的山谷,使出全身力气喊道:“‘家家’,我来看望你了,你还好吗?”

这一声喊,时间的距离已跨越将近半个世纪了,但乡音未改,真情永在,不管外婆在另一个世界是否能听见?但三十六山漫山遍野树木及花草能听见,一些松鼠和野兔等小动物们能听见。它们会作证:人世间,唯亲情真诚可贵,如溪水长流,与青山同在!

喊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着……


2024年3月1日于秋浦堂茶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