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锦波的头像

胡锦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1/12
分享

东坡顾,安鼎盛

 苏东坡是个艺术家,是个政治家,还是个旅行家。因为盖世绝伦的才华他成为了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和知名政治家,因为当官从政,因为艺术和政治,他又成为了走遍神州大地的旅行家。

 从出生地眉州出门求学考功名,又从眉州出发上任去当官,第一站便到了汴州,即今天的河南开封;从此开启了他从政为官走神州,以当官上任或卸任或迁任的名义,实行游历近半个中国的人生之旅。

 他当官在十三个州郡府,自西南眉州起,北至定州即今河北保定,东去密州即今天的山东诸城,中到黄州即今天湖北的黄冈,南下膽州即当代的海南省。真是东南西北中的重镇,宋朝的中心都府,繁华之处,发达之所,不毛之地他都到任驻足过。短则数月,长则数年,一年二载不长不短的任期更多。最长的任期大至是四年多不到五年。因为他的才华他上任,也因为他的才华他迁任,又因为他的才华他遭贬卸任,还是因为他的才华他被贬了又任,任了又贬。所以他当官的地方多,去的地方远,调任频繁任期短,总之在一个州郡府地呆的时间不算长!只有在黄州任职总共有十年,长住了五年。但这十年间他又同时先后在黄州、汝州、登州、徐州、杨州、定州、黄州之间来回转腾。正是:祸将至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他这一生,活了六十六岁,二十一岁时出门到东京考取功名。尔后便用四十五年的时光,走遍近半个中国!走遍,名副其实用人生的双脚或马驴的四只蹄去走遍啊,不是乘飞机,坐高铁,搭轮船来“走遍”的。

 苏轼先后到任过的以“州”命名的州郡府就有:眉州、汴州也称京都和汴京、雍州、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洲、颍州、定洲、惠州、瞻州等十三个州。因此,实际上他走过路过经过的其他市县级以下,以“州”命名的地方地点就更多了!粗略算数一下,他逢州过县至少就有一百五十处之多。

 为什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任团练副使时间最长?因为,现代人都确定,在宋朝时期这个官职是个虚衔,一没有具体职责,二没有实权,就是用来安排被朝廷贬谪的官员。客观地说,此时他不必批阅签发文件,不必升堂审问案件。今天来看,上遡往前数,“巡视员”“调研员”自古以来便有之!

 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文人、思想家,闲置清静的时候,歪打正着专心读书搞创作也是可以的,难得的。有职有位,有奉禄,但事情又不算多,工作又不很忙。正好除了读书写诗绘画填词之处,便又游山玩水,阅尽人间景色,此时正好让其艺术才华发挥到最佳境界。来到黄州,苏轼写就了千古名篇的诗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再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等绝句,千百年来,只逢单不逢双,所以老少妇孺皆知,口口相传至万世经典。“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这是摘自《卜算子》中的句子。这首词的副标题是“——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可见,苏轼身虽在黄州,心确实在朝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时他既在庙堂,也处江湖,所以他忧君、忧国、忧政、忧民。他又像一只夜飞的孤雁,心情是多么的失意忧愤,身家是多么的清冷孤寂,但还有“人生适志有余乐,为爵何须腰组绶”的乐观,哲人的思想还且更加热烈奔放深邃。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论是飞在半山腰,还是展翅在江中心,孤雁也是有力量朝前向上奋飞的!面对人世命运之崇山峻岭、惊涛骇浪,正如鸿雁穿越过大自然之山川湖海,是一种人生常态。苏轼在黄州,此时此地此境,难怪落笔填词首首都是精品;挥毫作赋章章都是名篇。如《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有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们再读全词,洞悉文字,便了却心愿,解千结、释疑惑,豁然开朗,可尽得三答案:一、苏轼是从此时此地此处开始,自号东坡。苏轼以东坡为雅号,皆因这首词而传世,皆因这些词赋而众所周知;二、说明东坡自己也是个酒仙,饮酒得醉才好,醉则抒怀,且豪情万丈。放歌之后至三更才回家,“夜饮东坡醒复醉”“敲门都不应”;三、“东坡”本是地名,在今湖北黄冈县东,亦为苏轼的庐号。苏轼谪居此地时曾在此处筑雪堂五间,自命“东坡居士”。想这五间雪堂,门额或厅堂或书房总有牌匾,或狂草或行草或楷书“东坡”二字,亦或加上“居士”二字为堂号。想必此时东坡书法“东坡”二字,正楷是不需要有的!

 所以,在黄州呆的时间长一点,闲暇的时光久了,闲情逸致,心灵像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才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才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平填了胸中丘壑。

 号称“东坡”时,苏轼年方大约四十五六岁上下,最多不过四十九岁。

 这年,公元1084年,他四十八岁。朝廷指派他到汝州今河南兼任团练副使,并不时地还要到登州今山东、徐州今江苏等地临缺,就是临时代理一下汝州、登州和徐州等地的空缺。你不是有才能吗?就得让你多跑腿,多跑几个地方,朝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决定的!苏东坡在黄洲,湖北黄冈贬谪闲职的生活本没有告一段落,却又开始了兼职汝州等多地叠加的贬谪生活,当然黄州团练副使是甩不掉丢不脱,还须他一肩挑两担。

 朝廷昭告来了,调遣通知书到了,本应该北上的他,却悠哉游哉地,自得其乐地南下了。反正是临缺,同样是贬谪闲逸的日子嘛!他便悠然自得,不紧不慢地从黄州出发,起道鄂城即古时的鄂洲,经阳新,到了今江西的九江(江州)、武宁和古时称宁州府的修水之后,又入铜鼓,当时铜鼓是义宁州修水的一个乡,称武乡,打算从这里转道奉新跨境入高安去探望阔别多年的弟弟苏辙。

 本应自黄州北上去河南汝州,却反其道而行之绕了一个大圈,南下了。我估计东坡心中除了弟弟苏辙之外,他还想利用这个接任的间隙去看一看,会一会,他心目中惦惦念念而放不下的两个人:

 一个是宁州府修水双井村的黄庭坚,一个是宁州铜鼓即武乡带溪港下村的胡安鼎。

 据拷,黄庭坚,字山谷,在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中进士,元丰三年即1080年之前,在余干、泰和任县令,三年后奉调进京。按年鉴推算此时黄庭坚应该在京城履职!苏东坡既不便邀其一同前往铜鼓带溪访友,也不能在宁州城修水同其叙旧。但这也无妨,亦师亦友的学生山谷不在,但他的家乡父老在呀,路过一次,看看修江两岸的锦绣山水,耳闻目睹一下宁州府修水城的人情世故,留下足迹和身影,也是一往情深啊!

 黄山谷不在此地,胡安鼎确在彼处。就这样,苏东坡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便一脚迈入了当时属于义宁州管辖的铜鼓。

 铜鼓到公元二十世纪的1913年,从义宁州修水划分出来,单制立县。现划归江西省宜春市管辖。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年轻的县;今年,2023正好成县建制一百一十周年!想当年,在东坡的心里不就是再从宁州府修水城起程再出发,顺便下乡去走一走,看一看么? 何况经奉新去瑞州高安探亲,铜鼓带溪那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地呀。

 带溪自古就是铜鼓的东大门,向东翻越一座百丈山可就近进入奉新地面。顾名思义,一丈十尺,十尺三米,百丈山高大约三百来米。山不过高,有路则通。现在的铜奉公路就是在当年东坡所走过的茶马官道上修建起来的。假如当今富于想像的旅客,哪天坐在汽车上走过此路,仿佛可以想见一千多年前,东坡打马在此路一道同自己向奉新进发的身影。只是东坡和马一起慢悠悠地被现代汽车和旅客远远地留在了身后而已……

 还是那一千多年前,公元十一世纪1084年六月天,宋朝年号为神宗元丰七年。这年正好又是甲子年,当苏东坡路经带溪进入港下村,双人脚、四马蹄刚一脚踏入一条古巷时,菖蒲艾香飘然而至。这当头扑鼻的粽米香,让东坡记起,这时已是端午节的前夕了。东坡心里惦念的理学名士,悦道子胡安鼎,就隐居在当今铜鼓县带溪乡这个叫港下村的庄子里。

 胡安鼎。铜鼓胡氏先辈“悦道子,安鼎,字调元,号傅岩公”,早于二十多年前,宋•治平年间,即英宗治平年,公元1064年—1067年间,“见带溪峙水环风,景不异箕,颖乃去仙里。”这其中意思是说,安鼎发现带溪地方青山水环,景色秀丽,是一处筛选无异的风水宝地,遂颖发弃修水县何市镇仙里村开始迁居铜鼓带溪。月转星移,时岁更叠,水甜土沃,耕读两盛,安鼎率领胡氏家族一脉卜迁带溪,只经历二十多年不到三十年的光景,便兴旺发达起来。这里不愧是胡氏所爱所养之地,正如族谱所载“亦冀有以大启也”。

 苏东坡原本对胡安鼎是有所了解的,知他的秉性为人和志趣言行就如他的脸型象貌一样方正旷达,姿态清爽;一眼看上去,便觉他是一个学问深邃,文采斐然,廉洁正直,高风亮节,乐善好施;有才华、有追求、有担当、是个忧国悯民之人,无论在朝为官专职研理学,还是隐居乡间专心布道施,都是一方高士。今日来访是“一朝倾盖如故旧。”东坡怎能不“……乐延知名士,特入境寻古巷路,来踵门相谒……”呢!——在胡氏历届家谱中均可见《游苏巷记》一文中这样的文字记述。

 果如其然,隐居在家已多年的胡安鼎忽闻贤士高朋东坡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特嘱咐家人热情迎接,殷勤款待;男女老少,童男俊女,欢天喜地,如奉致朋高亲。此时,又适逢端午佳节将至,祠舍张灯结彩,族人敲锣打鼓,厅上狮灯龙灯竞相穿越,席间推杯换盏,佳肴美酒飘香扑鼻,其乐融融,其喜盈盈,……好不胜数!展现在东坡眼前的便是“篮舆暂憩诸造门,竹马儿童欢迎候。”

 连日来,安鼎,晨早起,白天陪奉东坡饱览带溪风光景色,访问风土人情;步履在青石铺就的乡间路上、溪岸之旁,闻鸟语、嗅花香,观鱼游浅底,赏鹅戏水面;徜徉在田畴,枫林松岭竹影之间好不怡然自得。晚间,名士高贤围灯夜话,谈诗论书,理趣风行,及人世冷暖,庙堂江湖之忧乐……夜不能寐。

 惬意欢愉的佳节时光总是感觉过去得飞快,不知不觉十来天就过去了,苏轼自然又想起弟弟苏辙,好像他已在瑞州的城门口翘首以盼呢!忙又打点起行装,书童执鞭催马,伴东坡朝东方瑞州方向重又起程出发了!

 当苏东坡返途再出经带溪港下古巷时,触景生情,大家停住脚步,在身旁依依惜别的安鼎居士向东坡揖手言道:“仁兄贤弟,总得抒发一下再作别哟!”

 现在,从《义宁州志》《铜鼓县志》中可知,苏东坡浓情兴致“遂高其诣,赋诗以赠,其首章有云:”

 “带水清,泉石透。

 中有高人自在居……”

 诗中,人文景观,廊花厅草,峰灵境廓,云姿远岫,祠容舍貌,阳庭阶影,家风俗仪,老幼人物,男女德馨,日常乐趣,田禾畴桑,人畜两旺,欢歌笑语,主客情谊……等景象状况被描写记录抒发得淋漓尽致。

 亦乐不极赏!

 在古巷,安鼎手捧东坡赠诗,如获致宝,想必思绪万千,感概万端,当即口占四句以示回赠:

 “名留古迹,旷代景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遂亲手扶东坡上马,再依依惜别,目送着东坡在书童的陪伴下,朝奉新方向悠然远去。这真是:古道弯弯茫茫远,马蹄声声渐渐稀。东坡回眸顾安鼎,港下古巷留双影。

 据说在此之前的五月,苏东坡曾经在江西九江到庐山上去参观了西林寺,有《题西林壁》一诗。“西林壁”实是西林寺内一堵墙。西林寺为庐山第一寺,座落在北山方向,建于东晋太和二年。苏东坡先到此一游,见到一墙壁上前人题诗不少,顿时激发诗兴,索笔挥毫之处,一侧白墙面上就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狂草书法。这首题为“七绝”律诗,养眼又醒脑,让人加倍景仰,又是一首当之无愧的千古绝唱啊。这首著名的即兴之作《题西林壁》让所有后来人都仰墙观止,一千多年过去了,再无人在此墙面上添加新作,留下墨痕。想来,更是让我感叹“眼前有墙弯不得,东坡哲理在上头。” 实则是,东坡占理冠冕在上头啊!

 相较而言,东坡临别安鼎所赠之诗,本没有标题,恍然一看,似乎并不及他自己其他的诗词作品。这首赠言诗没有被收入《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实属苏东坡轶诗,但后人晚辈仍感觉弥足珍贵,细品之,细嚼之,同样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概!后来经朝的史志专家将苏胡二人,在这个端午节期间,在铜鼓带溪港下村相遇而处的故事整理成文,传记下来。这首二百多字的赠言诗只便以《眉州苏子瞻赠傅岩公诗》载入《义宁洲志》《铜鼓县志》又录入《中华胡氏通谱•江西铜鼓分谱》了。

 现在我们仍有幸能在志史和胡氏家族谱本中询觅到“安鼎隐,东坡顾”的美谈佳话。得知苏东坡和胡安鼎共同游走的古巷也因此便更名为“游苏巷”的故事。如果能身临其境,来到如今的带溪港下村,又可知这个故事还是在当地人口语里世代相传下来的。在幸得那《游苏巷记》一文的同时便得赏其诗全篇,曰:

 “带水清,泉石透。中有高人自在居,中有高人自在酿,耳可洗兮齿可漱。行穿曲巷瞻阿陆,喜见台峰出远岫。我闻此间胡居士,陆浑家风今再觏。有如庞公鹿门山,芳躅留宇宙。又如严君富春溪,遁迹绝尘垢。斯来访谒道逶迤,山川清幽烟云透。篮舆暂憩诸造门,竹马儿童欢迎候。超超高轨挹凤仪,气味仿若芝兰嗅。人生适志有余乐,为爵何须腰组绶。蜀客謦欬企庾桑,一朝倾盖如故旧。况复坐膝有文度,千里驹骝今在厩。异时兰玉植庭阶,南郡冠盖绍华胄。穷愁如我方坎坷,栖迟孰与君无疚。安得飘然脱讥谗,旬日驭风希御寇。遄行将慰陟冈思,歌子粲兮还予授。”

 《游苏巷记》文尾记云:“当时里人亦名其巷为游苏巷。志贤者之游,实志贤之有为而游也!”

 安鼎赞赏东坡“名留古迹,旷代景仰。”赞佳句者,便是佳人。吉人口中,由然话吉言。安鼎像儿今的明星崇拜者那样,旁上了一个真正的“大伽”,但人家的确不是追星族的一员,而是明星主动来增光的。实是求事地说,承蒙东坡光临,安鼎蓬荜生辉,仅此而已。自此以来像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一样。每一个江西铜鼓人,甚至每一个宁州府修水人心中都开始有一个胡安鼎。在铜鼓带溪,乡里乡亲的更是津津乐道东坡相谒安鼎在游苏巷,且得意洋洋,喜笑颜开至今一千又四十年啊!

 苏东坡是大家,胡安鼎是高人,“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发此言颂东坡,亦合安鼎其本人。时越千载,苏胡风范早已留住在后人心目中,便传记在我的心灵深处。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琪成此气候,风水涵养之。

 传承弘扬着如此厚重名盛的人文脉流,安鼎世家久居带溪巷下自然村,人文更加鼎盛,才俊辈出。至南宋德祐年间,忠节人物昭著。翻阅志史和家谱几乎相同的文字光照在眼前:公元十三世纪1241~1275年,其六世孙胡敬方,字叫中立、号称云坡居士,时任临江道佥判。临江,现在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又称“石龙城”、“清江”等。宋置临江军,辖清江、新淦(赣)、新喻(余)三县。那时元兵进犯江西,其率众坚守,誓死抗击。城池攻破后,他英勇不屈,自刎殉职。元将张宏范取其首级,函送大都邀功。敬方家人收其身躯归葬,为国捐躯时年仅三十四岁。被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文天祥恰在奉命与元军议和之时,获悉其英雄壮举,奏报端皇帝,嘉其忠义,追赠胡敬方为太常寺正卿,谥忠节。他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得以褒奖。

 胡敬方和文天祥两个江西人,两个一同时代的英雄。文天祥比他大五岁,胡忠节公英勇就义后八年,文天祥在1283年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诘问和豪迈于大都英勇就义,时年也只有四十七岁。

 带溪胡氏有敬方,获赐“忠节”号称,得朝廷对忠士贤臣的褒扬;仍建忠节祠,供忠节牌位遗像,士庶公卿人等有祭拜瞻仰之堂所;有振儒风、励忠孝;究理学、倡天下;仰先贤、勉后生之需要。带溪胡氏后裔仰敬方为带溪始封一世祖,建忠节公祠以为祀。安鼎高士,忠节公祠,祠门左右“理学名家,忠节世第”的主题祠联相得益彰,广告于今。

 忠节公祠始建于明朝,清亁隆1723年又修新如旧,复扩建于胡敬方出生、苏东坡到访之地港下自然村,至今整三百年。

 三百年天地光阴,三百年祠堂香火。

 “醇儒良吏”胡濬源,另名浚源。生于公元1748年。忠节公十五世、安鼎公二十一世孙,辈份“美”,名琳美,字甫渊,号乙灯。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中举。

能当官,会当官,善当官,做良吏。先后在河南商水、考城、新郑等州县任知县八年。“濬源知县,处理案件,迅速果断”,“重道爱民”,“宁毁家,毋累民”众奉其为“神君、佛爷”。受朝廷诏告任命七次之多。

 能诗文,善书法,执教化,成醇儒。“毕生笔耕不辍,著述等身;颇有东坡安鼎之遗风,白日打理政务,夜晚走笔千言”。著作一百三十余卷传世,史称:“醇儒良吏,继右江欧黄(欧阳修、黄庭坚)后又一文豪”。清廉从政,洁身为官,返乡后,致力教育。在义宁州府修水梯云书院执教十余年。有《楚辞新注求确》十二卷《雾海随笔》十六卷等,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部。2022年新编《胡濬源诗集》收其古诗一千零三十五首。故有:“一带溪水育良吏,铜鼓才子事中原”之美誉。

原来是:东坡顾,安鼎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