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12月之交,夜幕下的北京站,迎来了入冬来的第一场雪,在路灯的照射下,飘飘洒洒的雪花像碎落的思绪,从灯火辉煌的首都延伸向儒学的故乡——曲阜,向西周,向春秋的鲁国。
曲阜是鲁国的国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史记》中记载这样一个小故事。周公并没有去封地,而是在朝中辅佐武王、成王。管理鲁国的是他的儿子伯禽,伯禽到达鲁国后三年才向周公汇报管理情况,周公询问晚报的原因,伯禽回答,移风易俗三年才会有成效。而邻国齐太公只用了五个月就向周公汇报管理情况,周公也询问了汇报迅速的原因,太公回答,简化礼仪,入乡随俗。周公感叹,鲁国的后代要向齐国的后代臣服了。孔子就出生在曲阜,我们不谈管理,通过这则故事,也窥见鲁国的文化,孔子尊周公,创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的。
绿皮火车的汽笛夹杂着历史的回音,载着我与韩、陈,经过一夜如瞌睡虫般的节奏,在清晨到达曲阜。从曲阜火车站到我们住宿的宾馆,没有高大的建筑,心中很是疑惑,后来才知道,孔庙周围的建筑,都不能超过大成殿的高度。
我们略作休息,上午参加一个师德论坛,探讨传统文化怎样进入校园与师德修养。两天中我们聆听了陈晓霞、梁士国等几位先生的研究成果,也体验了古代祭祀祭孔的礼仪,参观了孔庙孔府。几位先生的讲课很有启发性,从文化、师德、礼仪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意图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主题。
参观孔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两座建筑前后檐角相错,被称为“勾心斗角”。在这个儒家殿堂中,很有意味。再就是后花园中有一影壁,上面画着一条路,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路通向你的正前方。
但是,儒家的发展并不是像这条道路一样,随时随向的通向远方。首先,它在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受到了打压,书籍被烧,儒生被坑杀。再有,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后,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批判礼教是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也使儒家文化遭到了破坏。我们学校的中心,就是我县的文庙大成殿,至今还流传着,当时的老师与红卫兵斗智斗勇保护大成殿的故事,可是很多石碑还是被毁坏,去年有两块出土,一块已经重新立起,一块很难修复。历史其实很诡谲,也说明儒家思想不适应变化的年代,而重在对社会的稳定性作用。
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末年儒家又开始衰落。直到韩愈通过“古文运动”开启了儒学的回归,到宋朝,出现了“北宋五子”以及朱熹、陆九渊等大家,儒家文化达到了顶点。明清虽然看上去是儒家最鼎盛的时候,其实,也是开始衰落的时候,“礼教”中“礼”的强大,而“仁”无法突破,使社会日益变得死气沉沉。
改革开放后,儒家思想又回到人们的视野。(它从来就没有离开,千百年来,塑造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特质。)越来越多的人研究它,用它来充盈心灵,用它来教育孩子。
我们在文革期间出生的这一代人,接触孔子比较晚,不像现代很多孩子,还没上学就会背三字经了。记得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是这样介绍孔子的,孔子推崇“仁”,讲求“礼”。仁与礼的关系,才是儒家思想发展和衰落的原因。“仁”是核心思想,“礼”是外化秩序。“礼”的秩序要以“仁”为根据,如果本末倒置,就会沦为工具,社会僵化,像清朝那样。摆正了这个关系,儒家思想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走在曲阜的大街上,望着这个古朴的小城,已被各种现代化的商品充满,青砖青瓦的建筑里,悬挂着各色各样的现代服饰。正如导游说的,这里没有工业,是靠旅游,靠一个人支撑起来的城市。这是一座靠思想吸引,发展起来的城市,我们继承它的精华,而不拘泥。
曲阜之行,很欣喜,也很欣慰。
几个月过去了,窗外的紫叶李正在开放,粗粗的枝干上交错着一枝枝、一簇簇的粉白或鲜红花朵,像梅花。迎春、玉兰、杏花、桃花也已经次第开放,这正是百花争艳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