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聿之的头像

胡聿之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29
分享

游上方山


初次认识上山,很失望。进“山门”,沿着水泥路斜坡向上,少有游客。望望两边普通的山峰,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便回转了。

再次,几家人想开车游玩一天,因为上房山较近,又有几张北京旅游年票,便选定了。那是夏天,约略上午九点钟从东门上山,起初仍然枯燥。路旁是一条沟,沟对面是崖壁。望崖顶翠色,阳光流转,才柔和了些石壁的景色。

走到水泥路尽头,迎面石阶如直梯,需要扶着两边铁索才能上下,窄窄的要等排队而上,最窄处仅两人可错身而过。景色开始跌宕,大约几十米高,是一处转圻,略微宽阔,占据着一间小小的庵堂,里面供奉着哪位菩萨,我没有细看,听说这山里大大小小的寺院庵堂七十多座这只是开始,不会是与二郎神功夫差不多的韦陀吧,他可是很厉害的护法其实也不用这座大神,此处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空手上还不容易呢,何况还要打仗。山上若有强盗,在冷兵器时代,官军纵有千万,又如之奈何。古代也有意思,高僧修道的地方与强盗据的地方有几分相似,想来都不是庙堂上的正流,对应文东武西的大臣们,只能远离尘世了。当然,也有在城里烟雾燎绕吃香火钱的大寺院,也有接受招安的成了将军的强盗。

已是不同的境界了,山道或宽或窄,或陡或缓,能建造房屋的地方,便有一座庵堂,一间两间三间......再宽阔的地方,就是有围墙的寺庙与庵堂了。

到一叉路口,根据指示牌,一个通向云水洞,是主风景区,一个通向天坑钟楼,是支。我们决定先去看无坑,这样可以把风景看全。

这条路很安静,除了我们很少见游人。我们或走或歇,像这山上的野花一样散漫。女士们对植物很感兴趣,无论是灌木乔木还是野草,对我们都是陌生的,十之七八叫不上名字,但掩盖不住它们的美丽。虽然不像牡丹一样富丽,菊花一样招展,但它们点缀在群峰之中,自有一番广阔的美。我对一个带小院的庵堂很感兴趣,它座落在一个山沟口,院子不大,院墙不到一人高,几间瓦房顺山而建,低狭窄,瓦顶乌黑,油漆暗淡,少有人迹,很是荒凉。顺沟而上有水痕,或许这是清修的场所,山泉清水,粗茶淡饭,一卷经书,面山而悟。

经过几个山头的转折,到达天坑。青黝黝的像个大瓮,有几十米的口径,几十米深。旁边有一牌,好像介绍是水的侵蚀而成,这世间的造化,唯有水与时间,其柔软如无物,却因其坚韧而造就多少天下奇观?

从天坑往上走不远就是钟楼了,在一小山头上,突兀于沟壑之间,可以看到山门,山门外自己的汽车。游人行走,尽收眼底。钟不算大,有一米来高,钟架也很粗简。我们敲了几下,漫山而闻,有游人长音回应。如果长年在山中居住,若无这钟声唤醒,真是“山中无日月,寒尽不知年”了,只是哪天临水洗面,见满头白发,才知时光飞逝了。

我们原路返回,踏上主风景区。穿过一院落,再向上见几棵高大树木,很是惊异,没想到这里还有古树。我见过戒台寺的树,虽然很粗,或者不高处分叉,枝繁叶茂,或者如虬龙,鳞甲宛转。也见过香山西陵的树,似乎都不及这里的又粗又高又直。我仰头拍下几张照片,却无法表达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上方山旅游是给你不断发现的惊喜。在古树不远处,一片开阔地的边缘,依山是一座寺院的残垣。建筑已经不存在,还剩地基,大石垒砌而成,大的石头有一米多高,两米多宽。地基高出地面足有两丈,可以想像寺院之雄伟此山中并没有耕地,能建成这样的寺院,也可见香火之鼎盛虽处远地,势凶寺险,却也挡不住那些善男信女的脚步从云居寺看过供奉的佛肉舍利,据说是从上方山发掘出来的,能有此物相镇,古树参差,必是名刹。想起刚才的幽静小院,与此处对比,这山中已有一个完备的体系。以俗间事供养着静修人,以静修人指引着俗间事。

这一切怎么就废弃了呢?还是与水有关吧。上方山森林覆盖,植被茂盛,应该水资源丰富吧,后来山泉枯竭,已经不适合居住,只能遗弃了,只剩下石间衰草摇曳,雀鸣风唱。

顺着曲曲弯弯的山路向上走,转到一个向阳的坡上,已经过了正午了。这是路的最高处,再转过去就要下坡了。这里有一个亭子,卖些简单的食物和饮料。我们自带的食物一路走一路吃,剩的也不多了,上山时我背着重重的一背包东西,现在轻松多了。又买了些,吃完之后,休息了一会儿,就奔云水洞了。

云水洞前有一排古建筑,建筑前也有两棵古树,树下是一个小广场,像一个大一点儿的农家院落,小广场上有人休息,也有卖山货和小物件的摊贩。小广场呈三角状,一面临沟,石砌起如崖。一面靠山,山上树中有猴子出没,与游人互逗。

古建两边有一进一出两个小门,后面是云水洞口,由工作人员一批一批的带领进入。洞内一人多高,没什么特别,常年恒温12度,略有些冷。走了百十来米,我只能用震撼这个词了,洞忽然放大,洞底如一圆坛,比外面小广场要大得多,中间一个巨大的石钟乳直指穹顶。工作人员介绍从洞底到穹顶有60多米,石钟乳高57米,是亚洲最大最高。工作人员用手电照着穹顶看上面图案,问我们像什么,我并没有注意,我在算计着把一栋二十层楼装进来,层层爬上观察是什么感觉。再往里走还有五个这样的大洞,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能体会到当时惊异的心情,水云洞也是水的冲击腐蚀而成。从上方山向北几十公里有一个石花洞,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而此处虽然简单,其气势摄人魂魄。如果石花洞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那云水洞就是拳台上是拳手,恢弘的气度已经震慑全场。

下山的路更为陡峭,很长一段是侧身或倒退着扶铁索而下。从西门下来时已经下午四点多了。回头望去,在树的掩映中没有什么稀奇。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常常遇到这样一座山,要经过一段长长的枯燥与寂寞,才发现它的奥妙。如果不进入,从外面看,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座山而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