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济卫的头像

胡济卫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0/14
分享

生命的叩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叩问的一个哲学命题,也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许多前卫艺术家们经常引用并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真正知道这句话究竟出自哪里。许多人都认为这是西方的一个哲学命题,是出自西方某位哲学大师之口。其实,这句话即非出自大师的经典,也非出自哪位哲学家之口,而是出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一幅画作的名字——《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也有人把它翻译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高更与塞尚、梵高合称19世纪欧洲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讲道以后的幻景》、《塔希提少女》等。高更在去世前的那几年,他一直是在贫病交迫中过着心情十分沮丧的生活。他无法摆脱贫困,不得不求助于罪恶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权威们对他艺术的肯定,但常常适得其反,他为此而愤世嫉俗,决定自杀。他曾独自跑到深山野林里吞下毒药,企图自杀后用自己的尸体喂养野兽,以求获得彻底的解脱,但被人发现后救起。尔后,他又突然产生强烈的创作欲。他说:“我打算在我死前画一幅宏伟的作品,我空前狂热,日以继夜地工作了一个月。”他想把自己梦幻中的一切画成一幅画。当他梦醒时,他觉得面对画幅“看到”了他所要画的整个构思:“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后来,这句话就成了这幅画的标题。耶稣曾经在《圣经》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虽然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还是真的。因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你们却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想,作为后印象派代表人物的高更,一定熟知耶稣的这句话,并从这句话中找到了自己绘画创作的灵感和哲学命题。他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以几近癫狂的状态,昼夜不停地完成了这幅经典之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其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这幅画面里的婴儿意指人类诞生,中间摘果子是暗示亚当采摘智慧果寓人类的生存发展,尔后是老人,整个形象预示着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画出了人生的三部曲。画中其他形象也都隐喻画家的社会的、宗教的理想,颇具神秘意趣。这幅画是高更全部生命思想及对塔希提生活的印象综合,是他献给自己的墓志铭,同时也为高更一生的创作留下了不朽的记忆。1903年5月8日,高更病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终年55岁。

其实对于生命的叩问,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始终就没有停止过,古今中外的先贤和哲人,在不同时代都孜孜以求的探索和追寻过。两千多年前楚国大夫屈原就曾在《天问》中发出过“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代大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江边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等等,与高更的画作《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一样,无不透出了对于生命,对宇宙、对于人生价值不停地叩问和执著探求。所不同的是,高更曾试图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幅画作,当做解开人类生命之源的一把钥匙,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一直到死去也没有能够做到。


 首发于菲律宾《商报》2022年9月15日“大众论坛”特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