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黎明的头像

胡黎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1
分享

从白河到平利

自古白河平利都有秦头楚尾之称,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茶香平利,中国最美乡村,巴山中的明珠,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

去之前是一种期待,去之后却成了挥之不去的回忆。

每每想起在平利的那些日子,就会想起香河、冯家梁,还有那些平凡而难忘的经历。

七月十九日清晨,登上了开往平利的客车,去平利广佛,到一个叫香河的小村。天空,烈日炎炎仿佛为我们送行。正午十分,九十位多延长县的,四十多位鄠邑区的,一百六十多位白河老乡邂逅平利。握手,问候。直到一张张笑脸,一杯杯热茶让我们一次次在夏日的酷暑里,重新回到家的温馨。

在广佛香河,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尽可能的用上平利人都能听得懂的方言,去繁就简,拉近与平利老乡的距离。好客的平利老乡总是一次次,一遍遍的让座、看茶、上烟,问候再三。在入户普查登记的近二十个日子,我和搭档刘畅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我们各展所长,分工协作。当然,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些朴实而又勤奋的平利父老乡亲,他们脸上总是挂着摆脱贫困感恩的笑颜。

从白河到平利香河村,虽然有二百千米距离,但对我一个喜欢写点文字的人来说,却有着太多的相同与不同。

在香河,是工作也是学习。香河脱贫攻坚总队长王建春是一个能干实事的青年作家。他笔下生花,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平利人的平利故事,很多作品都被省市报刊登,更有甚者还被人民日报刊载。和王建春老师交流,我逐渐明白作家只有扎根乡土,才能写出好作品,让正在学习讲白河故事的我受益匪浅。

其实,在香河最美的是遇见。虽然,香河村不比我驻村的玉门大,但那山,那水,那人留给我的,却都是如诗的记忆。也许,朱高东,周显宏,康婷婷这三位二十二年不见的安师同学,和我一样。一张大众脸,太过普通,我不忍心用太多华丽的词语形容。也许,他们不属于香河,但却是我在平利香河最美的遇见。遇见他们,不仅仅是岁月留存在他们脸庞上的沧桑,还有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同学情谊,让我的这次平利之行更加深刻而难忘。也许,相比从远山奔流而出清澈美丽的香河,能干热情的杜章顺,耐心细致的邹昊新,略显腼腆的汤显宏,与他们一起走过的那些山路更值得我回忆。他们把村情户情记在本上,把贫困户困难记在心上,不厌其烦地向我们介绍着这一户养了几头猪,那一户种了几亩茶.......

冯家梁村在那高高的山冈上,是我们走平利广佛要去的最后一站。山冈上人户不多,一千多米的海拔,让炎炎夏日平添几分清凉。

平利广佛最美的是碧水蓝天,最值得一说的是冯家梁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听冯家梁驻村第一书记龙书记说,他到村上已经四年了,由于村上工作离家远,路正在拓宽,不好走,大多驻村干部都是两个周回一次家,更有甚者,一两个月天天都在村上没空回家。当然,我在那里时间不长,有太多的人和事不够了解。但我还是有一些所见所感要说。譬如村扶贫工作队长王小康驾着私车不远百里的陪着我们走访农户,还有陪我们通宵达旦的修正核对。我知道他们不会说苦,也不能说苦,可在这特殊时段,理解了他们作为广佛镇冯家梁村一名普通扶贫干部所背负的责任与使命,就理解了他们。

 

从白河到平利,终归要回到白河。

驻留平利的二十四天,像是一首诗。走千家,串万户。用自己的眼睛,扫描时代进步,采集信息,记录美丽乡村,还有那些满面春光的脱贫户,声声相传的好政策,以及香喷喷的米饭里展示出的脱贫致富的丰硕成果。

相见时难别亦难。八月十一日的早晨,是一个不得不说再见的日子。平利县城,我们各自登上回家的客车,挥手告别。

我深深地知道,白河平利的友谊是地久天长人,我的文字是简单而又客观的。这份美好也会永驻心间,和那山,那水,那人一样,在我心中如诗如梦。

喊一声兄弟地久天长,感怀再多,都是从白河到平利的友谊。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铭记,不能尘封,不能忘却。请允许我用最真诚的文字邀请你,从平利到白河,让我略尽地主之谊。

从白河到平利,从平利到白河,一样的山水,不一样的情谊。请别忘了,我就住在白河,携十万白河水色,欢迎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