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8年6月,参加为期两天的三秦乡土文学人才培训,虽然时间紧张,课程也不多,但这次培训却像一团火,照亮我找回内心早已经逝去的激情。我作为一个乡土文学爱好者,常年行走在自己的故乡,用眼睛看,动脑筋想,常常发现故乡有多少爱,值得颂扬,就有多少痛,值得反思。这次文学培训是不是能让我们抒写故乡的文字,成为“火种”呢?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次培训为起点,用更贴切的文字抒写,表达出文学青年出对故乡的敬意。
不再年少,曾经对文字的冲动,已经在时光中消亡。许多年来,激情早已被生活的琐事冲淡,就像常在黑暗中摸索,等不到光明的人。
曾经一直这样认为:火种只存在革命年代,在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中,在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中,唤醒了一批又一批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战士。然而,这次意义不同寻常的“三秦乡土文学人才培训”,让我发现和平年代,火种有另一种诠释。
看照片,听解说。学习中,陕西爱故乡小组的一次次行动,深深地影响了我。一颗颗无私的心,一张张青春蓬勃的脸,一个个让人热血澎湃的故事,呈现在眼前。说不清,是热血少年的大无畏精神,还是对故乡爱,唤醒了我那年那月埋藏在身体里的心驰神往。我虽不再年轻,但我心里依然和年轻人一样,有着同样的爱与善。也许,应该称内心扑通、扑通的感觉,为共鸣吧!特别他们是那种无私情怀,那种志愿为家乡做贡献而不求回报的人间大爱,已经在故乡陕西逐渐形成的燎原之势。关于爱故乡行动小组的故事,已经与他们的心路历程相映成趣,我知道。但我却不知道,在陕西,乃至中国有多少颗这样悸动的心。因为,这支队伍正在壮大,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就像“火种”一样存在着。我想这次培训,就是待与更多有爱故乡情怀的人加入到爱故乡队伍中来,携手前行。
说心路,听讲座。聆听乡土文学培训,课堂上文学博士,著名作家的文学讲座高屋建瓴,无一不精彩动人。同学们来自陕西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却有着同一个朴实无华文学梦。俗话说相聚是缘,我始终固执地这样认为。培训虽短,达到最终目的就好。因为,我们内心都有着对故乡的爱,最缺少的只是引路人。怎样表达呢?携手乡土文学,各自以自己描写故乡的文字团结更多有志与乡土文学的作家学者,携手故乡的原野,昂首阔步。
著书立说,抒写故乡,不忘初心。对文学爱好者来说,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心中的爱。“我的诗篇”中,六位文学青年生存艰难,但他们对文学的爱却始终如一。看他们的写作事迹,颇受启迪。影片中,他们所写的小诗,无一不是源自生活的真实书写。他们没有多高的学历,也没有优越的读书写作环境,但他们爱着,坚持着,无悔地记录着。记录生活真实,才是他们诗歌作品最打动人的。坚持自己对文学的热爱,本身就是应该诗人生命中最为闪光的部分。“我的诗篇”纪实影片中,是六位诗人现实生活存在着,他们以自己文字的“本真”干扰了许多人平静的生活。有的人,热泪盈眶,有的人,感同身受。我和所有文学青年一样,敬畏他们创作路上不畏艰难的品质,膜拜他们文学路上的卓尔不群。
以前常听人说:一位作家,如果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通过这次培训与走访结合,深入了解陕西乡土文学先辈们事迹,再次证实了这种说法。爱故乡说出来简单,如果没有付诸行动,哪怕你再有写作天赋,多少年以后就会是一句空谈。三秦乡土文学培训班二十余人一起,参观陕西乡土作家“柳青”墓,深入“柳青”曾经生活创作的地方,了解柳青,近距离接触现代陕西作家用生命创作的神话。听当地一位管理柳青墓的老人介绍,柳青的“创业史”之所以生动,深受读者喜爱,主要原因是这部作品来源于现实,深刻的体现了现实,对现实有重要指导意义。
爱故乡,有很多种。有志创业的,带上自己积累的资本,像“瓜大姐”在故乡创业;有志公益事业的, 像“益路人”一样,在各地成立爱故乡的行动小组;更有甚者,捐钱捐物,帮助一个故乡的孩子,做一件有益故乡的事,都是爱故乡。这次三秦乡土文学学习培训,我们的目的简单明确:文学青年,爱故乡,最有效的方式就应该是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这种爱,既然已经在内心生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爱故乡的思考,应接近故乡的土地,接近故乡的人或物,学习乡土文学作家们坚毅写作的品质,写出贴近生和,反应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更多身边的人,参加到爱故乡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