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红楼梦】第一百三十二回笑意总逢夜落雨 怨气难挡晨起鸡
作者 黄慧
话说贾梦莲和五个门子入金陵微服野游,巡于一野山,已值黄昏时分,路遇大雨,见路边有一野庙,疾入避雨。
贾梦莲步入庙内,见野庙甚为简陋,破窗旧门,泥壁漏风,草棚渗雨,似许久无人居住。贾梦莲令门子去周围探寻是否有人家,自己在庙内四处走动,观察世情。
庙内漆黑一片,贾梦莲借窗外微光摸索到一烛台和蜡烛,从腰间取出一火折子,用力吹燃,点亮蜡烛。其持烛照亮四围,发现庙内仅有一供桌、一佛龛、一尊佛,别无他物。贾梦莲持烛端详佛像,发现此庙佛像与他处不同。佛像眉眼弯弯,嘴角上翘,似乎哑然失笑。
贾梦莲来到墙壁处,突然发现左侧墙壁上悬挂有四张画像。其细细望去,第一幅画中,有一儒生,正在与一和尚交谈;第二幅画中,一儒生骑着菩萨像而坐,随心而乐,如入无人之境;第三幅画中,儒生已经光头,劈柴生火,不拘木头佛像色;第四幅画中,光头的儒生卧于一桥,酣然大睡,不惧车马。贾梦莲看见第四幅画作末尾标记有“丹霞天然顿悟图”字样。贾梦莲若有所悟,其持蜡烛来到右侧墙壁,也发现有四幅画。第一幅画中,一个木屋下有一张四方桌,四个穿官服的男子围绕四方桌而坐,喝茶玩耍;第二幅画中,一穿官服男子在野地里观察庄稼,另一穿官服的男子站在竹排上按照竹排的格子牢牢站立,不出格外;第三幅画中,一个穿官服的男子穿戴高帽长裘,正在观看一幅画作,画中有一鸟关于鸟笼中;第四幅画中,一只飞鸟在云海之上飞翔,前方有一轮红日。第四幅画中末尾有一首偈子:
红尘屋舍四方桌,野泽布衣竹排格。
高帽长裘画中鸟,云海一出大日歌。
贾梦莲细细揣摩,画作似有玄机,但尚未悟透。此时,窗外大雨瓢泼,雨水越下越密,并未停歇。贾梦莲听着雨声,内心却一片宁静。
不久,庙门突然打开,门子一身雨气,走入庙内,身后跟着一个老道士,拎着一个盒子。门子抖完浑身的雨水后,对贾梦莲道:“侯爷,我在附近寻来一个老道。”贾梦莲见此老道,身穿道袍,头戴道冠,却一副老树模样,腿弯似老根,弓背钝行,歪嘴豁口,只是眼若悬星,须发精白。贾梦莲道:尊者,我六人野游春山,不巧道遇春雨,雨势磅礴,怕有山洪泥流,不可行走。此地附近可有酒家旅社,我们去食些粥饭,借宿一晚?”老道虽貌似迟钝,却耳聪目明,摇摇头,不等贾梦莲回答,悄然将盒子放在佛堂地面,打开盒子,拿出一方黑色大方巾,铺于地上,又从食盒内拿出四盘小菜,均是些不知名的野菜春蔬,次第放在方巾上,又搬出一个泥罐子和七个碗、七双筷子,将泥罐内的稀粥倒入七个碗内。贾梦莲和众门子腹内早已饿透空洞,立刻会意,纷纷席地而坐,连呼“承让承让”,顾不得许多,风卷残云起来。
贾梦莲一边喝着稀粥,一边听着庙外的雨声,内心愈发宁静。他看着佛堂内那尊笑意连连的佛像,恍惚听见大地青草生长之声,及群星落地之声。贾梦莲喝完一碗稀粥,想起庙堂内的异状,便道:尊者,此为佛堂,你作为道士,何故来此佛堂居住?
老道将一根野菜放入歪口中,咀嚼几十下,口涎随歪口流满胡子,后咽下野菜,喉咙一动,似一个老核桃沿着树皮滑落又提起。沉默半晌后,老道道出自己的来历。
原来,老道本姓王,江苏扬州人士。早年刻苦攻读,科举入仕,择一京官女儿为妻,美满风流。后因党争牵连,宦海沉浮,历经多次党争流水斗和王朝轮回斗,妻离子散,早已经看淡官场名利,为求心安,在一道士接引下,蓄发出家为道士,游方入金陵此野庙,见有一尊笑佛,与他地佛像不同,内心豁然开朗,顿悟世界。
贾梦莲道:有何悟?
老道道:生命起源,如一颗石子在风的作用下,与水碰撞,产生的涟漪,涟漪产生自我意识,就是生命。由于宇宙系混沌系统,处于无常永动状态,因此每道涟漪、每个生命处于无常状态,互不相同。悟性低的涟漪,苦恼自己与别人不同,心生烦恼,悟性高的涟漪,顿悟自己的一切性格优缺点都是自然演化而成,自我决定不了自我的起点,内心瞬间通透解脱,开始悦纳自我,宽容自己,也宽容他人,开始进化规则,以提举人心和人性,好比用公平规则给每条鱼公平分配海水,滋养鱼性,自由自然活于江湖大海中,不再恶性争斗,而不是海水不见,两条快要渴死的鱼互相喂口水给对方,终究摆脱不了悲剧。所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生如海,境遇似波浪,境遇看似高大凶猛,可将你托上高峰,亦可将你打入低谷,却终究是色相,转瞬即逝,人应该拥有一颗初心、真心,包容一切之心,无论外遇何种人世沉浮境遇,皆应如此野庙笑佛,不变初心,由色观空,不为外界时间短暂、空间狭窄的色相所迷惑而内心合缘引发内心短暂波动的狭窄色相,产生非理性行为,急躁不安,迷惑不解,顿生烦恼和悲剧,而是应该如笑佛,慨然笑对人生困境,一生如一日,刻苦赶路,心无旁骛,勤奋精进,认真生活。
人生如雨水,做好一滴水,保持流动到大海的初心尤为重要。当雨水因为无常因落入低谷,身居低谷的泥水洼时,会看见草丛里日日早起,集腋成裘的蚂蚁,想一想雨水终究会保持流动趋势,勤奋积累,汇聚在一起,冲出水洼,摆脱泥色,最终汇入大海。当雨水落在高峰上,成为圣洁的雪花时,想一想高峰遇见终究会升起的太阳,高峰之雪终究会化为溪水,流入低谷,最终一起汇入大海。
保持平常心,保持空杯状态,一切成就不断清零,成就全部成为你穿透色相,悟到来处与归处的缘分,轻装上阵,心无旁骛,人生动力就十足。时刻保持平常心,自己只是一滴水,即使在高峰,或者在低谷,仍然只是一滴水。世间仿佛一片沙海,再高的沙塔,再低的沙谷,都是平常的沙组成,最初的缘分沙子位置或者高或者低。保持平常心,识破自己只是普通人,只是一滴水,一粒沙子,终究要回归沧海、沙海,进入宽阔澄澈的心境,动可海阔天空,巨浪滔天,静则万里碧蓝,人间澄澈,获得一种自由自在的快乐心境。人生如落在不同地方的雨水,身居何处不重要,顿悟初心是大海,保持一种向大海勤奋流淌的动力最重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永远前进,汇入大海。
贾梦莲一听此言,惊得碗粥落在地上,“啪嗒”一声,开悟了,思维框架得到突破,如万马奔腾,雷电齐鸣,醍醐灌顶,身心通透。
老道道:摔得好!啪嗒一声,豁然开朗,河水西流,鲸吞沧海。万物归真,通透一性,水载沧海,脱落凡尘。
贾梦莲欣喜无比:今日遇见高人,脱我无尽烦恼,原是沧海一滴水,初心化为流动潮。好哉,妙哉!
贾梦莲又问:左侧墙壁上悬挂的四幅画是什么?
老道道:此乃我绘制的丹霞天然和尚悟道图,讲述其道路逢缘,一路寻法,豁然开朗,
菩萨骑头,突破法执,破佛烧柴,万色一性,自由自在。
贾梦莲又问:右侧墙壁上悬挂的四幅画是什么?
老道道:此乃我所做的《官场四重递进境》图画和偈子。为官之道,就像恋爱之道,要经历四重境界:初境、入境、破境、大境。四幅画作绘制了四重境界。初境犹如烟火道,吃喝玩乐体验色相;入境好比沼泽道,勤奋精进寻法眼;破境好比观笼道,宁静致远观己窄,突破自己的狭窄视野和心境;大境好比破法执,体悟一性是初心。为官一生,不要被狭窄的色相迷惑自己的心智和视野,要识破宏大的宇宙、社会、人情规则制约人性,从而宽容人性,从求善境界升华顿悟为求真境界,即初心境界,初心即真心,一性之心,总体观之心,进步观之心,从而进化规则,反哺人性,助长和谐,世间共赢。为官之道最关键是面对第三重境界:破境。对于恋爱而言,要真正拴住对方的心,只有进入第三重境界:和你的恋人合体,融为一体。只有破境,脱化自我,心心融合,才能达到爱之最高境界。对于为官而言,就是要与你的职位、事业合为一体,简心从政,不忘初心。这样,你既在画中,又不在画中,就能入画内平心从政、出画外自由洒脱。恋爱、当官就与僧人参禅一样,顿悟一瞬,融为一体,即可回到初心,平心大道。
在我看来,人有四重境界和心态:第一重境界,巨婴心态,此阶段,人认识世界,一切皆是。人在婴儿时期,会把一切当作“是”,努力尝试世界,不懂得人间有黑白善恶色相,思维处于不自觉的混沌状态。第二重境界,批驳者心态,此阶段,人认识世界,一切皆“非”,此类人会觉得一切都有瑕疵,都要批驳,只发泄情绪,缺乏知识分子的建设性意见。第三重境界,辩证法哲人心态,一切既“是”也“非”。此阶段,人认识世界,思维全面,超越自己理解的狭窄价值观,上升到总体观,看到一切的全貌。第四重境界,大智慧悟者心态,此阶段,人认识世界,一切非“是”非“非”。此阶段,人认识世界,认识到人类头脑里的思考以及凭借的一切逻辑,人类内心的感觉以及凭借的心理感应—感觉系统,都是狭窄的,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人的物质状态是一个有生死(时间上受到寿命局限),思维和身体活动能力有限(空间上受到思维—价值观的局限和身体活动能力的局限),因此人在物质上是狭窄的,导致其意识也是狭窄的,因此你思考和感知的一切逻辑和感觉,都是狭窄的,不准确的,所以要在你思考和感知的一切前面加一个“非”字,完整的世界大于你的思考和感觉。
一个人修炼到大智慧状态,面对一切事务都能穿透表象,完整地看到内在本质,持有理性宽容精神和发展观念。譬如大智慧悟者拥有全面的人才观。面对怪才(天才)孙悟空和鲁智深,不同境界的人对待怪才的态度是不相同的,这反映了不同人的心量。普通仙界仙民讨厌孙悟空,仙民以情商—感觉(色相思维)区分人,孙悟空属于天才创新型求异思维,和仙民的求同思维不一样,不容易看到全面的因果,因而容易误入歧途,将孙悟空当作敌人,无法团结他。如来拥有辩证法思维和超越辩证法思维的佛陀心态,认识到只要是人,就有才,尤其是天才,如来不受所有人的狭窄思维的左右,能够凭借佛眼,能够穿透天才的缺点色相(天才的创新灵感求异思维、和群众的浅层思维不一样),认识到天才的优点(怪奇、发散性思维、工作狂行为特点),给天才鼓励(不断表扬天才)以及合适的位置,发挥其(孙悟空)优点,最后论功给予公平的结果(斗战胜佛),孙悟空有了动力,发挥其最大价值。佛界的如来佛能够任用孙悟空,强于仙界的玉皇大帝。关键在于如来拥有一双佛眼和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心态,孙悟空和如来佛顶嘴,如来佛居然可以笑而不怒,因为如来佛拥有一颗平常心,认识到一切生命都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如来佛知道孙悟空的性格是天生的,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所以佛陀可以穿透善恶色相看到孙悟空是一道奇特的涟漪,他能够识别孙悟空是一个怪才,只是需要打磨。所以,如来佛智商极高,心态极好,心胸甚为广大,可以不以个人好恶讨厌怪才。他知道怪才是自然演化而成的,怪才无法决定自己的性格(天生地长),具有无辜性,所以如来佛永远笑着包容孙悟空,把孙悟空消融到没有脾气、感恩戴德的程度,最后,佛陀作为大智慧悟者不会讨厌怪才,反而会培养怪才的优点,最后把孙悟空培养成佛,发挥其最大价值。孙悟空成佛后,拥有了水心态,甘愿永恒流动,进入大海。
贾梦莲大喜,连声称赞老道:今日听老道所言,醍醐灌顶,今日与老道相见,欢喜无比。
当夜,贾梦莲和老道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沉沉睡去。
第二天,贾梦莲从梦中醒来,发现野庙外,雨势已停。其见门子已醒,在庙外聊天。其转身去庙外寻找老道。一路寻去,发现老道正在庙后一鸡圈中喂鸡。鸡圈里众鸡为芦花大公鸡,早晨一至,无论风雨,鸡圈内鸡声嘈杂,欢腾无比,想要外出觅食。贾梦莲见老道将鸡圈垒成圆型和直型(矩形)两种形状,圆型鸡圈内的鸡走路走直线轨迹,圆型鸡圈内的鸡走路走圆圈轨迹,不禁啧啧称奇。
贾梦莲问老道:此鸡走路形状颇为奇怪,是何道理?
老道抚须大笑,道:芦花鸡天生落地,走路没有定规,均呈自然状态,或直线,或圆形,或曲线。我修建一圆型鸡圈,以圆心为鸡食发配槽向外呈圆形轨迹抛食,众鸡沿着圆心旋转,以圆型轨迹抢食,久而久之,呈现固化的圆型思维,围绕圆心旋转,比较团结,但是也因为圈养,逐渐丧失野性和智慧力,以圆型轨迹走路走不远,总要折返回圆心。我另外修建一直型鸡圈,采取放养状态,每天清晨,鸡群奔跑出鸡圈,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直型轨迹奔跑出群,在外寻找野食,久而久之,鸡群形成直型思维,充满野性和智慧力,以直型轨迹走路比较远,不过容易散乱,需要鸡群未来用智慧力建立一定的圆型规则,才能走得整齐而长远。
贾梦莲听完此话,醍醐灌顶,啧啧称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黄慧写于2020年7月19日,值江汉雨歇,油城天明,不忘初心,水流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