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庆魁的头像

胡庆魁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12
分享

琼岛山水简笔

 


五指山

上岛后,五指山是我第一想去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一首名歌传递的信息让我朝思暮想。第一次去,在1995年雨季,到得山脚下,谁知路被水淹坏了,前行不得,只得打道回府,云遮雾罩的,连五指山的模样都未见到。第二次去,将要跨进五指山的门槛了,车闹情绪,怎么捣鼓也无法动弹,结果又是败兴而归。车拖回保亭修理,人搭公交返海口。湖北土话里有一句:三盘为定,说的是做事不能轻言放弃,我是走了三次,而且相当执着和虔诚,这才能够一睹五指山尊颜。

五指山,海南第一山,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点。它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而得名。

远眺,林木苍翠,白云缭绕,无边绿色盘旋而上峰巅,顿觉云从脚下生,人在绿中游。

近看,5个或丰润或瘦削的“指头”由西南而东北,先疏后密,一字儿排开。最先入眼的,是海拔1300多米的五指第一峰,顶峰倾斜直指蓝天。在五指山区公所的所在地朝山上看,山峰好像一座硕大的金字塔,那山巅则似尖削的鸟嘴,正在啄着什么。花了三四个钟头好不容易登上去,抹抹一脖子的汗水,一看,哇,山尖原来是一块足有10多平方米的大岩石。于是记起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了。

五指山的最高峰为二指,海拔1876米。一峰二峰之间,山势非常险要,攀登颇难,亏得鬼斧神工般一座由天然巨石架成的“天桥”,虽不能说化险为夷,倒也让步履轻松许多。桥居高处,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传说神童仙女常到桥上玩耍,有人遇见过不止一次,言之凿凿。

二峰之后的三峰,原是五指山的最高峰,不知怎么冒犯了天庭,被雷劈去一截,于是失去最高位的尊荣。我久久地站在三峰面前,见那被雷击后显得黝黑的身子,想象着那一瞬间无比壮烈的电光石火。那会儿,不知三峰是否感觉到了疼痛,但它一定是发出了惨绝人寰的呼喊。

接着四峰、五峰。这5个峰虽然峰巅分立,但却山体相连。置身于峰峦,只见云雾从身边徐徐飘过,仿佛人在仙境,俯瞰南海,极目万顷碧波,渔帆点点,景象万千——真是美极了!

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南渡江、万泉河等海南的江河皆从这个绿色宝库发源,山光水色辉映,构成奇特瑰丽的风光。进入原始森林,落叶厚可及膝,空气里充满了独特的树脂香味,薄雾像一条透明的纱巾,环绕着无数百年以上大树。五指山还是珍禽异兽的王国,这里生活的动物,有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


万泉河

 一部名剧《红色娘子军》使万泉河美名远扬,成为来琼中外游客必游之地。

万泉河发源于五指山腹地,全长163公里,上游两岸,山峦起伏,峰连壁立,乔木参天,奇伟雄峻。有莽莽苍苍的热带天然森林保护区,有琼侨何麟书先生1906年在原乐会县崇文乡合湾创办的“琼安橡胶园”和琼崖龙江革命旧址、石虎山摩崖石刻等自然历史人文景观。

一座巨型水坝在中游前端将万泉河拦腰截断,上游数十里狭窄河道变成了一个大湖。整个上游犹如一幅山绕水转、碧波万顷的山水画长卷。

万泉河的中下游,石壁至椰子寨一带,河水潺湲,温顺平缓。再下文曲、温泉、沙美,水面更见开阔,漫江碧透,卵石历历可数。两岸晨昏景色变幻神奇。清晨,晨曦喷洒,椰林村庄拨纱露面;黄昏来临,残阳洒金,河面倒影沉璧,薄雾织纱,晚风习习,此情此景,让人心醉。

万泉河出海口风光更为迷人。三河(万泉河、龙滚河、九曲江)、三岛(东屿岛、沙坡岛、鸳鸯岛)、两港(博鳌港、潭门港)、一石(砥柱中流的圣公石)等风景精华于一地,既有海水、沙滩、红礁、林带,又有明媚阳光、新鲜空气、清柔流泉,是世界河流出海口自然风光保护得最好的地区之一。河口建有天然海边浴场以及度假村、博鳌国际高尔夫球场等。万泉河出海口的沙滩洁白、柔细,每当夕阳西下,沙滩上欢声笑语,人潮如海。


霸王岭

霸王岭山岳连绵,跨于昌江、白沙、乐东、东方四县市,总面积117万多亩,几十座数百米到一千多米高的山峰,首尾相接,逶迤几十里,其间原始森林扑朔迷离,草木峥嵘,奇树异藤争先恐后,移步皆为奇景,触目皆是奇观。

面积3.5万亩,位于白沙、乐东两县交界处的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是我国热带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区的山岭南北延续,主峰虎头岭海拔1441米。次为霸王岭,海拔1390米。这里湿热异常,多层次树木竞相生长,树种多达600多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就有27种。有坚硬得钉打不进,被誉为“绿色钢铁”的坡垒、子京;有奇香袭人,永不受虫蛀、被誉为国宝的花梨;有稀有抗癌树种——海南粗榧,它的提取物价格远赛黄金;有世界上最毒的植物见血封喉树,远古的人们,将它的汁液涂在箭头进攻敌人,人身上如有伤口,稍有不慎碰上它,很快就会窒息死亡。

这里的热带兰花,近年由于多次在全国兰展获奖而声名大噪。笔者忝为省兰协会员,曾征得相关部门允许,与兰友多次到林区探珍寻奇。霸王岭的兰,有国兰,也有洋兰,有地上长的,有附藤生的,有在石头上鲜艳的,有高高戳在几十米子京树梢显摆的,形态各异,兰香各异,令人叹为观止。珍贵的有五唇兰、象牙白、多花兰、火焰兰、安诺兰等。一次一人独自进去,得意忘形,天黑了不觉,兰友上饭桌了,突然想起:好像少了一个!于是骑了保护区的摩托,沿着小径呼唤,我循着声音好不容易才钻了出来。

保护区内动物也很多,云豹、黑熊、水鹿、穿山甲、巨松鼠、椰子猫、灵猫、果子狸、飞鼠、孔雀雉、飞鹰、山鹧鸪、蟒蛇、巨蜥等,60多种,都是上了珍稀动物名册的。最珍贵的要数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人说:“找着不如碰着”,我几次去都在长臂猿曾经出没的地儿“碰”,可真人不露相,只见了据说是它老人家扳折的一小段树枝。保护区一位姓符的员工对我说:“你想见猿?一位北京来的动物学家整整待了两个月,连猿的大小便都没找着!”

植物种类更是繁多,由于各自具有的生存繁衍能力,在残酷竞争中,形成了绿色王国的种种奇观。

有种名为高山榕的附生植物,结出的种子又红又甜,小鸟特别爱吃,吃了又拉,鸟粪便把种子四处传播。在适宜的环境下,种子萌发,逐渐长出气生根,缠绕在近旁的任何一株树上,有些气根一直垂吊下来,沿着树干,伸进地下扎根,生枝长叶,当气根大量增加时,就把附生的树干重重包围起来,犹如巨蟒缠兽,年长日久,被捆绑的树“血脉”不通,加之顶上又被高山榕茂密的冠幅覆盖,营养少了,阳光没了,树就这样被“绞杀”。林区人称高山榕为“绞刑杀手”。

在海拔近千米的林海里,我经常看到千百条碗口粗、数百米长的木质藤往返穿梭,一圈圈地从这棵树缠到另一棵树,神出鬼没地编织着一张张不规则的林间网络。那数不清的热带花卉、果实和寄生草,相依相扶,环着树端和藤间丛生,争妍斗艳,犹如一个个灿烂辉煌的空中花园。面对这样的花园,你不由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奇思妙想和无边伟力。

我穿行在原始森林,有时会被巨大的绿色屏风阻挡,不得不绕道通过。这是巨藤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它们螺旋式地缠绕在几十株大树之间,加之许许多多九曲十八弯的小藤在其间纵横交错,牵丝结网般地织成长约百米,高十多米的藤壁,严严实实,令人无孔可钻,望壁无奈,只得绕着走。

在高大乔木聚集的林子里,我特别欣赏天南星科的那些附生植物,有的纤细,有的稍粗壮,有的光藤,无叶无花,有的花叶遮得看不见藤。它们十分巧妙地附生在乔木的树干和枝叶上,有时爬得比树还高,在青皮或坡垒几十米高的树梢上招摇。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可谓个个精灵、聪明透顶。它们知道,在密密麻麻的林海中,要得到阳光,只有“跑”到大树顶上去,于是使尽浑身招数,攀了树干攀树枝,攀了树枝攀树叶,自己脚不着地,却在半空中活得潇潇洒洒、自由自在,真正让人羡慕。


吊罗山

继尖峰岭、霸王岭之后,吊罗山热带森林游近年也热火起来,岛内外游客趋之若鹜,来领略瀑布神奇、沟谷之妙、雨林天然氧吧以及生物多样奇观。

从山脚出发,盘旋18公里上山,在海拔900米处的原始森林边缘有座天湖度假村。近百间木屋参差错落在山石、林木间,让人未进林子就可体味雨林生态的别样感觉。村中一湖名天湖,水面绿幽幽,看上去深不可测,让人疑惑,有嘛史前兽类藏身其间?一条木栈道沿村边蜿蜒,方便游客零距离接触秀美山水。

这里常年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20摄氏度,盛夏时气温比沿海平原低6至8度。度假村里所有客房不装空调,吊罗山人对这片清凉世界忒自信。

吊罗山是我国乃至世界难得的热带植物金库,植物多达3500多种,仅兰花就有250多种。侏罗纪时代的国家一类保护植物黑桫椤,国家二三类保护植物猪白术、坡垒、紫荆等遍布于60万亩林区,根抱石、高板根、古藤缠树、老茎生花、空中花篮、林中绞杀等雨林奇观触目皆是。这里还有112种鸟类,34种动物,375种蝴蝶。

吊罗山最令人难忘的是观瀑。从山下基地出发,驱车在盘山公路半小时,越过绿树环抱如高山云海一般的小妹湖水库,很快便到了托南日瀑布的入口处。循声前行,70多米高的瀑布犹如一条硕大的白练,自碧空飞泻,悬挂于叠翠重岩之间。山脚形成一个墨绿的“仙水潭”。潭水清幽,四周山花漫野,鸟啼声声,与飞瀑交响,令人沉醉。乘车继续前行不久,便是被称为“海南第一瀑”的枫果瀑布,瀑布落差达200米,溪流汇成涌泉,浩浩荡荡从断崖上跌宕而下,声若洪钟,震撼沟谷,数里外都能听见。不远处的姐妹潭瀑布、仙女潭瀑布等,或秀气,或精致,或粗犷,也都各有千秋。

中国第一瀑,贵州黄果树瀑布我前年去过一次。可能季节不对,水量不大,场面不怎么壮观,气势也不见得恢宏。吊罗山瀑布与之一比,至少有两样优势,一是瀑布多,大小瀑布多达数百条。二是瀑布所处的环境美,奇石怪树,云影山色,衬得瀑布越发飞珠溅玉,令人荡气回肠。


毛公山

“毛公山”原名保国山,因山貌酷肖一代伟人,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毛公山”,此称日渐流行,原名倒渐渐被人遗忘了。

位于乐东县保国农场境内的“毛公山”,长约4000米,峰峦连绵起伏,中部突起的一座高630米的花岗岩山,与已故领袖毛泽东的半身仰卧像十分相像,脸部长105米,宽56米,老人家微微侧卧,神情宁静安详。巧合的是,毛公山前有一黎村叫“解放村”,山后有一苗寨叫“东方红”,都是1950年海南解放时命名的,给后来发现的这一奇观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除了地貌造像外,“毛公山”整个山体结构雄浑,群峰起伏,堆青叠翠,山下的雅亮河与南文河清澈见底,河滩布满颜色各异的五彩奇石。山水辉映,“毛公山”显得格外雄伟瑰丽。

1995年1月,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徐静博士专程探访“毛公山”。徐博士认为,就整个山貌说来,不仅一代伟人的神韵风貌俱在,而且头部各处形成也与毛主席遗容吻合,实在是太奇妙了。徐静女士挥毫题词:“众说像毛公,吾说毛化像”“毛公精神,普照乐东”。

自1992年发现以来,慕名前来的游人络绎不绝,这里还举行过几次大型缅怀活动。在雅亮河畔,乐东县的同志给我讲了两次充满神奇色彩的景象。

一曰“祥云降甘雨”。1993年10月26日,毛泽东主席的女婿孔令华与老一代艺术家田华、罗天婵等,来保国农场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一百周年诞辰义演”。当地群众着节日盛装,把“毛公山”下的广场挤得水泄不通。下午三点,演出开始,三万多群众头顶烈日,兴致勃勃地观看表演。当演出进入高潮,广场上空突然出现一块厚厚的彩云,像谁在空中撑了一把巨伞,遮住了烈日,整个广场马上变得十分凉爽,而广场四周则依然阳光照耀,“毛公山”犹如涂上了一层浓浓的水银,酷似毛主席仰卧头像的山貌更加生动而传神。当特型演员赵广彬扮演毛主席步上舞台,向群众招手并高呼“人民万岁!”天空立时降下雨滴。不知谁喊了一声:“祥云降甘霖!”

二曰“万蝶聚会敬拜堂”。1995年6月11日,天气晴朗,上午十点多,“毛公山”下来了一群群游人,他们有的登上瞻望台观看“毛公山”,有的参观展厅,有的在毛主席的敬拜堂举行礼仪。十一点多时,忽然上万只五彩蝴蝶从四面八方涌入毛主席敬拜堂,有的在堂里飞来飞去,有的停在墙上柱上。下午,万只彩蝶飞落地上慢慢死去,敬拜堂地板上犹如铺了一块五彩缤纷的绣锦。有人称此景为“蝶恋毛公”。当地老人说,保国山从未有过这多蝴蝶,从未见过这样情景。

传说毕竟是传说,有些是当不了真的;有的只是人们的美好想象或愿望;而有些是现代科技尚不能解释的,加以神化炒作当然不对,无端指责也没道理。

据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很想来海南看看,老人们说,主席生前太忙,没工夫,现在歇着了,来看我们了!


亚龙湾

“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

1992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在三亚东南25公里的亚龙湾建立我国唯一具有热带风情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拥有滨海浴场、豪华别墅、高星级宾馆、海底观光世界、海上运动中心、游艇俱乐部等国际一流水准服务设施。

面向浩瀚大海,背靠连绵青山的亚龙湾,气候宜人,冬可避寒、夏可消暑,海湾波平浪静,海水清澈如镜,沙滩洁白如银。

亚龙湾属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5度。绵软细腻的沙滩绵延伸展约8公里,海滩长度是美国夏威夷的3倍。海水能见度10米以上,海底珊瑚礁保存十分完好,礁盘四周生活着众多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鱼,属国家级珊瑚礁重点保护区。海湾面积66平方公里,可同时容纳10万人嬉水畅游、数千只游艇游弋追逐。这里也是难得的潜水胜地。湾内的锦母角、亚龙角,激浪拍崖、怪石嶙峋,是攀崖探险家的优选之地。

度假区内有个贝壳馆,我去亚龙湾总要在那儿待一会儿。这是国内首家以贝壳为主题的展馆,馆里按5大海域展出了300多种贝壳。奇形怪状的贝壳和螺让我有如孩子的欢喜,从附近小岛运来的砗磲大得像一张独轮车,而那史前就有的鹦鹉螺更是让人遥想海洋的过去。

2008年博鳌亚洲年会期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贝壳馆,他认真听着讲解,不时插话询问。接过海南省省长罗保铭赠送的一只位列“四大名螺”的大法螺时,穆沙拉夫第一反应是把海螺放在耳边倾听,他高兴地告诉罗保铭:“我听到了大海的声音!”说完,穆沙拉夫将海螺轻轻放在罗保铭的耳边,邀请他共享这奇妙的感觉。

贝壳馆近旁的蝴蝶谷我也是必去的,看着花样蝴蝶随你上下左右翻飞,很想弄明白,它们那无法言说的颜色是如何涂上去的?见蝴蝶不时撞着那张硕大的网,有的竟然自绝于网下,便有了悄悄撕开个小口子,予她们自由的念头。

听说某国想买亚龙湾的沙子,有关方面一口回绝了。回绝得好呀!凭什么咱的好东西让洋人弄了去?

我到亚龙湾,最大的享受,是裹着泳衣躺在白白、细细的沙滩上,见浪去浪来,鸥落鸥飞,无思,无想。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风景区位于三亚市西26公里的马岭山,立于碧水之上,蓝天之下,终年守望着浩瀚南海。

步入游览区,沙滩上那一对拔地而起,高10多米、长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一石刻“天涯”,一石刻“海角”,意为天的边缘,海的尽头。

“天涯海角”,语出南朝陈时的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毫书》:“天涯茫茫,地角悠悠,言而无由,但以情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有句“在天之涯,在地之角”,后人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据说,苏东坡被贬上岛后的那段日子,心中郁闷,常到海边散步。一日,突遇狂风暴雨,他连忙躲在一块巨石之下,只见海面波涛连天,汹涌澎湃,不一会儿,风停雨消,天气转晴,海面上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格外好看。诗人受到感染,随手在身边大石上题了“天涯”“海阔天空”六个大字。后来,被一位石匠发现,把它刻下来。从此,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作“天涯”,这块大石头又被称为“天涯石”。后来因为这地儿原名角岭,紧挨海边,人们又将“天涯”和“角岭”结合,起了个新名“天涯海角”。

上溯一千多年的天涯海角,“鸟飞尚需半年程”,因人烟稀少,荒芜凄凉,而成为“叛民”“逆官”的贬谪之地。仅唐宋两代,流放到此的就有四五十人。到此荒山僻壤水天相连之地,无人不怀着去而难归之感。宋代名臣胡铨曾哀叹:“崎岖万里天涯路,野草荒烟正断魂。”唐代杨炎赋诗曰:“崖州知何处?生渡鬼门关。”也正是如此,来到前临茫茫大海、后无退路的陆之尽头,人们只能望海兴叹身处天之涯、海之角的无奈,这也就成了“天涯海角”一说的出处。

还有一说,古时的人们视野有限,以为到这儿就到了天地的尽头了,于是刻石纪念,哪知道,即便就咱们中国而言,由此向南,也还有好多好多的蓝色国土呢。

景区内清代末期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的“南天一柱”石刻群,巍然屹立于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后被绘制为2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文豪郭沫若三度来此考察,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并赋诗三首,天涯海角由此成为著名风景名胜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憧憬。

这里融碧水、蓝天于一色,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诗如画。漫步于海边,流连在奇石之间,沉浸于热带风情之中,追想往昔的岁月,任谁都会有所感慨吧。

印岭三洞

距三亚市荔枝沟镇东北方向约7公里,有一奇特小山,名为印岭,落笔洞旅游风景区就在印岭脚下。

该山以洞称奇。在绿林遮空、花草盖地、鸟鸣山林、蝉噪蜂忙的印岭,大小石灰岩溶洞数不胜数,形状千奇百怪,最出名的是落笔洞、仙朗洞和仙女洞。落笔洞在山东面的悬崖下。洞外古树林立,遮天蔽日,蝉翼惊翻、鸟鸣山幽,似有仙气缭绕。传说有高僧看中这清静之地,于功德圆满后在此坐化。又说有真经入洞,封于岩层深处,日后遇主自开;还说洞中有巨人出没,前些年足迹尚依稀可辨。

洞口高约12米,宽8米,深18米,越往里洞越高,在20余米的最高处有两根下垂的钟乳石,形似两支悬吊的巨笔,落笔洞由此而名。明《正德琼台志》载:“石形台悬笔,笔尖滴水不断,”可见此洞在明代已闻名。

相传,文曲星君手握神笔在彩云之上潜心著作天经仙典,经年不息。因神疲力乏,神笔脱手落于印岭变成两支巨大石笔,笔尖不断滴落仙水。仙人发话:“仙水只给诚实勤劳的人,对权贵和好逸恶劳者,滴水不赐。”附近有位十分贪婪的财主,手捧金盆进洞,看到巨笔尖下仙水连珠,满以为天赐福分无边。可当他手捧金盆接水时,笔尖滴水骤停,他一连站了几个时辰,无一滴仙水落下,当他收盆转身,笔尖又滴水若珠串。财主恼怒极了,带家丁打手,用大锤打断笔尖。财主回家后,家道从此衰落,他也在穷困潦倒中一命呜呼。不知过了多少年,仙君为了帮助勤劳善良的百姓,又让两截悬笔长年滴水,至今不断。

“仙朗洞”在落笔洞东20余步的峭壁下,洞口宽3米,高近2米;洞宽16米,深11米;洞底平坦,洞顶更是平整如板。《崖州志》称之为“仙姑洞房”。洞内有一悬石,远远望去形似仙女头像。此洞流传着一个美满幸福的爱情故事:古时,有一位不甘寂寞的仙女,羡慕人间七彩生活,遂从天宫降落此地,与一位黎族青年结为夫妻,以洞为家,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这神奇的故事,让附近的黎族群众当了真,视这里为洞天福地,不知从何时起,每逢旧历年初一至初三,男女老少身着盛装聚集在此赛歌、跳舞、摔跤。姑娘和小伙还以此为择偶佳地,缔结良缘,世代相传的“游洞节”,一直沿袭至今。

从“仙朗洞”再往东,沿山径攀藤而上,就到了“仙女洞”。洞中奇石似人似兽,洞底有石床,形似芭蕉树,称“芭蕉床”。洞顶众多钟乳石,流光溢彩,纹路形如蚊帐,传说这里是仙女的卧床。溶洞深处,有许多洞穴,洞连洞,洞套洞。据说洞底的暗井、暗流,藏有几百斤重的大鲇鱼,都长成精了;洞顶通天,能见阳光,海天相通,奇妙异常。明《正德琼台志》记载:“极处有井深不可测,昔人刻木为志纳入井中,后于大海得。”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人在洞中听到流水声,并把刻上记号的椰子投入水中,果然在大海中捞到。

印岭三洞,洞洞有传奇,人在山水间,牵引他脚步的有时不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六连岭

六连岭,六峰相连,连峰耸翠。

六连岭属五指山支脉,北至琼海、定安交界处,南与陵水、保亭接壤,东临大海,西与马鞍山相连。山脉南北走向,面积394平方公里。其六峰为带尖顶、太师椅、石狗咀、三支香、鼻谷架、第一架,六峰高度相差无几,最高峰太师椅海拔558米。

从岭下向上望去,只见众峰罗列,环绿耸翠,似六位少女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这里山势宏伟,丘壑纵横,林木葱茏,水草丰盛。

由六连岭东麓,沿小道向主峰太师椅攀登,一路拾级而上,但见山势忽高忽低,藤藤蔓蔓从这棵树钻到那棵树,往返穿梭,把林间的参天古木都缠了起来。大树底下灌木丛生,花繁草茂,散发着阵阵清香。半山腰另是一番景象,小鸟在树上呢喃啁啾,时而传来鹧鸪“山又清,好啊”的叫声。两支小溪好似害羞的少女,露了一下脸又匆匆隐去,只余下潺潺水声。古人到此曾留下诗句:游人到此欣无尽,乔木犹闻出谷莺。

这样的林间,常是我的流连之处,我会坐在一块石头上,或是歇在一棵大树的枝丫上,听着鸟声、水声、风声、绿叶沙沙声,还有无数生命娩出的声音。谁说草呀树呀花呀朵呀出生时或孕育、绽放时没有声音,我不仅感觉到了,我好像真实地听到了,那种欣喜,那种不可遏制的欣喜哟!

登上太师椅峰,极目远眺,众峰环拱,满目皆绿,林荫下,条条山道蜿蜒如走龙蛇;大海上,片片白帆逶迤似翔鸥燕。好一派青山秀水!清代诗人诗曰:“极目青山耸太清,连峰突兀竟相迎;高擎碧落真难混,秀邑浓烟绘不成;声阔禽飞常唤侣,林深兽走莫知名;高低胜景看无厌,斗酒呼朋意尽倾”。

由太师椅峰绕行东南,沿一条崎岖山道徐徐而下,翻过两座幽深的山谷,来到六连岭南麓,再登上一座小山峰,便到了琼崖苏维埃政权所在地,这里山势险峻,荆棘丛生,形成天然屏障,红军就是凭借险要地势,从这里把革命的火种燃遍整个海南。近旁有个石洞叫“红军洞”。古名寒洞,巨石倚斜轩然如石室,洞前乱藤缠吊,洞内五洞连环,洞底一泓清冽的泉水,空气清新凉爽。“洞中况复客人坐,把酒临风意亦倾。”这洞当年住着红军的伤病员。出洞朝西北踏上一块平坦之地,便是红军操练的地方,称为红军操场,操场上陈列着红军练武用的刀、枪、木棍,政治学习用的石板、石桌。这里曾创办高级列宁学校、军事学校、红军机械厂,今日的红军洞,不仅是六连岭旅游区一个景观,而且是人们追忆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朱德同志视察六连岭时,欣然赋诗:“六连岭上彩云生,竖起红旗革命军。二十三年游击战,海南群众庆翻身。”

六连岭,以其六峰俊秀、连岗叠嶂、林海绿荫的自然景色和革命纪念地的殊荣被列入《中国名胜古迹辞典》。

古崖州

古崖州,即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自南北朝起建制崖州,宋朝以来历代的州、郡、县治均设于此。

据史载,古崖州城宋以前为土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始砌砖墙,后经元、明、清三代扩建,使之成为海南岛规模较大的一座坚固城池。历代文人墨客、圣贤学者、达官名流的流配谪居,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的商贾留居落籍,对崖州城的兴盛,有着重要影响。

从唐朝起不少官员被奸臣陷害,流放崖州。单是副宰相以上的重臣就有14人之多,如唐朝的韦执谊、唐瑗;宋朝的丁谓、赵鼎、卢多逊、胡铨,元朝的王仕熙,明朝的赵谦等。因此崖城又有“幽人处士家”之称。

著名的唐高僧鉴真和尚于唐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日本时,遭遇强台风袭击,所乘帆船飘流到崖州城,他在这里帮助修建了大云寺,留下了一批准备带去日本的佛教经典,这是崖城文化史上带有神奇色彩的宝物。元朝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曾居崖城水南村40年之久。到了明代,崖州已具有“弦诵声繁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苏杭”的盛况。

崖城还有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区大小洞天,其形如巨鳌,枕海壁立,峰峦竞秀,林木重叠,山奇石怪,绿榕垂荫,红豆如星,泉清似醴。明朝时曾在此建有“鳌山书院”。南宋淳熙年间吉阳知军周康游此地时曾做《摩崖》《石痕记》。淳祐年间郡守毛奎做《大小洞天记》。进入小洞天登上“钓台”,只见水连天、天连水,水天一色,那巍巍磐石迎击波浪,临海雄踞,上面一尺见方“钓台”二字,为毛奎题写。一条长石形成的“钓绳”从钓台上沿着石壁垂延下海,当地人说,起风时,这条“钓绳”会在风中摆动。“钓台”东边是迷人的“海山奇观”,此外还有“中虚不载江湖物,外实无烦斧凿修”的“石船”、直指云天的“试剑峰”和层层叠石形成的“天梯”。

崖城西北有一眼令人神往的“玉井温泉”,泉为双池相邻,原来一池半暖半冷,一池热滚如沸,不知何年何月暖者变凉,滚者变热,洗浴正宜。明朝正德年间曾砌石保护,久而倾倒,到清朝光绪十五年,知州唐意源重修,建筑“既济亭”,而今亭废泉在,仍是玉井如镜,四时皆宜沐浴。

蜈支洲岛

三亚沿海散落着一些很有情趣的小岛,蜈支洲岛是其中之一,古称“崎洲”,面积1.48平方公里,有淡水,而且植被丰饶,距三亚东北海岸不到3公里。

我们乘气垫船上岛。据称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气垫船,能载70人,名为“水上漂”。

蜈支洲岛属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凉爽、四季怡人。岛上有2000多种植物,乔木高大挺拔,灌木茂密葳蕤。该岛东、南部最高峰海拔79.9米,悬崖壁立,其下礁石万状,惊涛击石,浪花如雪。我到过苏东坡先生《赤壁怀古》的湖北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气势多么夺人!而其实,赤壁无论是石还是浪根本无法与蜈支洲岛相比,由此更加佩服其非凡想象力和笔下了得功夫,想来诗人是借景抒发心中块垒吧!西及北部地势渐平,一弯沙滩,沙质细白。环岛海域水清见底,盛产夜光螺、海参、龙虾、马鲛鱼、海胆和鲳鱼,时见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水边游弋,海葵、海胆在五彩斑斓的珊瑚礁丛中探头探脑。

我在与亚龙湾差不多的沙滩上行走,沙白白、细细、柔柔、绵绵,像儿时踩在母亲新摘的棉花上。我一个人,黄昏时分,光脚,与我相伴的,是脚前脚后的螃蟹。蟹不大,黑壳黄螯,机机灵灵,用手摸它,它不大搭理,我试着咳嗽一声,它们却四散逃去,一会儿却又聚了拢来。当然还有水里的鱼儿、山坡上的奇花异草,对啦,还有满世界的静寂。

少君先生在他的散文集《天涯琼州》中写到蜈支洲岛上给鱼们放的电影,我去得早,架子都没搭起来,也就无缘与鱼们一起观赏电影了。

岛上有座妈祖庙。相传清代有位名叫吴华存的道人,遍游海南诸岛寻访炼丹修身之处,最终看中了蜈支洲岛的风水,欲占此岛结庐而居。此事被当时的崖州知府获悉,也来此岛,果见风光和风水俱佳,认为这块宝地不应为某个人所有,理应造福百姓。于是制止吴道人筑庐,由州府集资于1898年在岛上建一庵堂,取名“海上涵三观”,供奉中国汉字的创造者仓颉,这在国内是少见的。清朝政府倒台后,庵堂无人管理,渔民不知所供仓颉为何方神圣,遂推倒重塑渔民保护神妈祖。

我上岛时,蜈支洲岛开发了三分之一不到,游泳池、歌舞厅、啤酒屋、健身房以及其他休闲设施正像新椰一样在岛的北部生长起来。日光浴、海水浴,潜水、摩托艇、海钓已经营运了。我也要了根金属渔竿,不用蚯蚓,搓了面粉团钓,吃食的倒不少,一会儿食就被啄完了,可能钩太大,也可能鱼们揣摩了我的心思,“垂钓岂在鱼?”一下午一个也没钓上来,同钓者没有一位如我这样一无所获的,但我的快乐绝不比他们任何一个少,我是随着放长的钓线将心情放到大海里去了,我的心情在礁石间、在珊瑚丛中,在鱼们关于春天的话题里。

(摘自作者所著、海南出版社长篇报告文学《风流海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