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为大。
笔者当然算不上美食家,不像陆文夫他老人家,快了朵颐,还有大作《美食家》名世。但我从小“好吃”,这里的HAO,读第四声。鄂西说人嘴馋,用一句“生懒死好吃”,我约摸可以归入此类。童年无知,不知爱惜,剌须子、黄鼠狼、癞蛤蟆、秋知了都是吃过的。曾与童伴用包谷秸秆偷偷烧乌龟吃——那会儿乌龟多且贱,没事与人亲热,每回走夜路没有不踩翻几个的——那是乡人以为“好吃”到极致,很不体面的。
到了海南,江山未改,馋性难移,见了好吃的就往前凑,于是便有了些许心得。
一般说来,在海南吃海鲜,记住一个字:鲜!把住一字,你便会知道“吃在海南”绝非诳语也。
海南的海鲜在咱中国算是盖了帽了!你说南海多大,水多深,环境多好,有哪个地方能望其项背?在这样的地儿活着的物件那才真叫个好。时下的人们不都念叨个环保、绿色吗,不就时兴个洁净的环境吗,最讨厌的就是污染啦,能躲开谁还不躲得远远的?
海南的好海鲜可是多了去了,笔者上岛20余年,不敢说吃了其中百分之一。倘你初到海南或是欲对海南海鲜有所认识,那么到集市上走走,逛逛,给你的感觉就是看不完的鱼呀虾呀蟹呀贝呀参呀蚶呀螺呀,有的像只风筝蹲着,有的像架波音747趴在筐箩沿上,有干瘪瘪像根柴火棍的,有肥嘟嘟像条芝麻虫的,有像半截高跟鞋的,有像婴儿奶嘴的,有黑有白有绿有红有胖有瘦有长有短,还有一些说不上来没准连画家调色板上也没出现过的颜色,万花筒似的,令人目不暇接,几乎就没有叫得上名字的。就连我这长江上的打鱼人,识惯了鳙鲤鲢草,一到鱼摊眼也花,直叫“惭愧”。
拣几样“亲自”吃过的说说。头一样——沙虫。动物学名为“方格昆虫”,又称“海肠子”,大陆来的人管它叫海蚯蚓,模样与一般蚯蚓无二,二三寸或三四寸长,一根直肠通到底,只是颜色灰灰白白。产于沿海滩涂泥沙之中。倘某个星期天,你在退潮后的三亚河滩上见了衣着光鲜的赶海人,一人一把小铲,屈着腿,弓着腰,孜孜以求,那一定是双休日业余捡沙虫的人们。它浅浅地惬意地钻在沙地里,只见小铲一挥,它身子一缩,一道白光闪过,芦芽儿一般它就躺人筐里了。沙虫,高蛋白补品,特具补肾壮阳之效。
沙虫的做法不外两种,一是鲜炒,二是煮汤,要诀是鲜,是甜。一位四川朋友不信邪,偏要做川味沙虫,大火大油加猛料,结果不仅尝不出沙虫的味儿,就连沙虫在哪儿都寻不着了,满盘全是辣椒花椒。
海南的沙虫,数儋州光村的最出名,体大肉厚,脆嫩鲜甜,据当地渔民说,在大月亮的晚上,沙虫浮到浅海交配时捕捞的为最佳。笔者2002年去光村附近海边寻盆景树桩时吃过一次,在路边一家连招牌都没有的夫妻店,男的当厨,女的收拾,我要了两个菜,一个爆炒沙虫,一个油炸咸蛋,两个都好,沙虫甜鲜,咸蛋酥软,至今回味,齿颊余香。
在海南,我吃鱼吃得最酣畅淋漓的是在陵水海湾的渔排上。一箭之遥就是著名的南湾猴岛。鱼在网箱游,人在船上观,大的上百斤,小的不够筷子长。鱼的品种很多,吃过一种海南话称作 “hao”的,译成普通话是什么,不得而知。鱼青黑色,鱼嘴朝下,身体两侧鳍如宝剑,尾巴带点红色,有点像几十年前我与外公在长江捕获的青鲩。几分钟前鱼还自由自在地在海水中嬉戏,转眼间就成了食客火锅里的美味。
这里的鱼也有多种做法,盐焗,红烧、清蒸,火烤……最好的莫过于火锅,待水沸起来了,将蘸了汁料(不蘸的更鲜)的大块鱼投进去,水滚过两次,就可以起锅了,味口重的再将鱼块在早就预备好的味碟里涮一下,喜清淡地直接送进嘴里。依笔者经验,吃火锅鱼,鱼不能太小,小鱼剌多,吃起来费事;鱼块也不要切得太小,小则没有吃鱼的豪气;鱼在锅里待的时间不能太久,切记掌握火候,一熟即起锅,太久肉烂不上筷子,而且煮过了,肉粗味同嚼蜡。
陵水渔排,两岸青山相对,一湾海水环伺,时见白鸥飞翔,时闻猕猴鸣叫,既尝美食,又品山水,岂不快哉!
吃后安鲻鱼是碰巧,也就吃过这么一次。后安鲻鱼是万宁特产,产于后安小海,以泥表所附的硅藻及浮游生物为食,秋季为捕获旺季。我们去时是春天,以为季节不对,没有口福了,没想到主人不知从哪儿弄来这么一条:体长稍扁,头部平实,下颌前端突起,上颌中央有一凹陷,背生双鳍。鱼不大,一斤一二两的样子。很活,蹦起来一二尺高,像刚从水里跳上岸来。吃法是清蒸,上覆数根青葱,汤汁淡黄,肉肥而不腻,清爽可口,鱼侧肚皮处最为鲜美。
后安鲻鱼属于高档鱼种,它不但是宴席上的佳肴,而且是老少病弱者、妇女产后的上佳补品。后安小海,不知是江还是海,我疑心是江,鲻鱼的味道极像长江三珍之一的鲥鱼,听说鲥鱼这味江鲜早已是千金难求啦。
海胆,又叫海刺猬,一种棘皮动物,圆形、半球形或心形,虽然其貌不扬,但它的生殖腺即海胆膏却是一种天下难得的美味,且营养价值极高。可生吃,也可蒸熟食,亦可加工成酒精海胆、盐渍海胆、冰鲜海胆食用。我国早在清朝用海胆膏制成“云丹”,为风格独特的宴席佳品。
我吃过两回,文昌朋友专门用车载了去,在海边一个叫龙楼的地儿,海边景色兼田园风光,用鼻子嗅嗅,风里海腥味儿极浓,不屑挂招牌,就知是吃海鲜的店铺。一次生吃,怕腥,猛加了不少芥末,倒把鲜味给掩了,就像四川朋友吃沙虫;再吃用海胆加当地产据说不喂饲料的瘦猪肉同煮,味道真是美极了!
吃海胆,有点像吃日本料理生鱼片,或是那种进口水果山竹,品尝的是那稍有些特殊的味儿。
鲍鱼是三亚“三绝”之一,其他二绝是梅花参、鱼翅。鲍鱼非鱼,属于贝类,一种海产软体动物。鲍鱼昼伏夜出,白天,它紧贴在数米深的石块和石洞壁上。采鲍者手握小铁钩,悄悄潜入海底,看准了,迅即一钩出手,鲍鱼一骨碌从岩壁上滚落下来,采鲍者便将其收入网袋中。据言,采鲍鱼这第一钩必得成功,否则,你就是把它钩得稀巴烂,它也不会从岩壁上给你掉下来,就好比长在壁上生根了一般。
每年3至9月是采鲍季节,鲍鱼的繁殖期在7至8月,其时鲍鱼性腺发达,肉又肥又厚。除了三亚海域,前述文昌龙楼一带也盛产鲍鱼。
虾子过河,说来有些谦虚(牵须)。在诸海鲜中,本人独对鲍鱼认识深些。何缘由?本人2003年前负责一家刊物,也不知哪根筋发炎,突然想养鲍,为刊物赚些银子,多次顶着毒日头到儋州峨蔓海边谋划,打听水泥养鲍池的价钱,成本利润也算计了,可行性报告都拿了几个,最后被某领导一句话打灭了:你又不缺钱,干那事犯浑!可那些日子,近鲍者吃鲍,什么杂色鲍、半纹鲍、羊鲍,还有耳鲍、皱纹鲍,都一一考究过了。有蒸有煮有白灼有干煸,感觉最好的莫过于鲍鱼煮粥了。
海南的海鲜太丰富,,还有剑曹呀、石斑呀、龙虾呀、梅花参呀……一言难尽!那是够写一本大书的。
(摘自作者所著海南出版社《风流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