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早餐,妻子给我蒸了榆钱窝窝。
好久好久没有吃到碧绿色的主食了。突然有一种很新鲜的感觉,我们一直倡导绿色食品,榆钱窝头应该是最绿色的食品了吧,这个时节没有人会给榆树去打药。
榆钱窝头不能说是我的最爱,因为一年就吃那么一两次,也说不上讨厌。像这种纯绿色的食品偶尔吃一上一两顿还是不错的。
昨天下午散步回来,路过久和社区的夜市。妻子看到卖菜的那边竟然有榆钱卖,欣喜若狂。今晚问卖菜的:榆钱多少钱一斤呀?卖菜的人正忙着从车上往下卸菜。回答道:3块5一斤。妻子转头问我,咱们要点回去不?我看妻子特别想要,也有点儿想吃榆钱儿了,就欣然同意。
妻子拿了一个方便袋让我给她撑着袋子,一边往袋子里面装榆钱,一边和老板讲价:三块钱一斤行不?
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对妻子说:就这点小菜还值得和人家讲价呀。
卖菜的听到我说的也笑着说:我们卖的一点也不贵。
已经装了半袋子了,妻子还在往里面装,我赶紧说:行了行了,这些就够了。
装完之后,卖菜的女老板称了一称说:三块钱的。大半袋子绿色的蔬菜竟然才三块钱,看来还是这种天然的蔬菜便宜呀。
榆钱窝头咬一口比较新鲜,但是稍微有点黏,这也正是榆钱的特点。我感觉比以前吃的粘度稍微大点,于是问妻子道:你没有掺点棒子面呀。
妻子一边给我往窝头上面一边抹辣椒酱,一边说:榆钱窝窝放点辣椒才好吃,我掺了一把棒子面儿。
榆钱窝头没有什么杂味,吃起来也比较新鲜,我可能吃得稍微有点儿多了。妻子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就说道:我看你中午还怎么吃饭。
一边咀嚼着津津有味的窝头,我的思绪又慢慢的回到了从前。
小时候的春季属于青黄不接的季节。那时候一到春天,我们满眼的都是什么能吃,满脑海里也是想着能找点儿可以吃的东西。
等榆钱慢慢地绽放在枝头,就成了我们最好的美味。小时候老家里面最多的树就是榆树,房前屋后道路旁边,基本上全是榆树的天下,不像现在已经成了杨柳的世界。那个时候春风一吹,绿树上面有了绿意,我们就在下面看着。榆树一般很高大,我们站在树下,只能仰望。为了那鲜美的榆钱,小男孩一般都学会了爬树。别看个子小身体瘦,我小时候可是爬树的高手。
春风中,阳光下,我爬到了榆树上面,一把一把捋榆钱往嘴里送。榆钱儿虽然不是水果,但是水气特别大,而且有一种淡淡的甜香。特别是小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水果可吃,榆钱和槐花就成了春季我们最好的美味儿。槐树上面都有刺,虽然槐花要比榆钱好吃,槐花的甜味稍微大一点,但是槐花吃起来似乎更费劲。因为被槐树的刺扎伤过,对槐花稍微有点心有余悸,我更钟情于榆钱。
爬到树上,高高在上的感觉真的挺好的。登高望远,心旷神怡,更主要的是可以先尝尝鲜。我在树上吃,妹妹和大家的姐姐就在树下大跳大叫,他们在树下越是急,我在树上越是高兴。等我吃得差不多了才会吃上几只扔下来让他们吃。有时候也会先折上几支给他们,但是最好的肯定会留给自己。
榆钱的名字之所以叫榆钱,因为形状的确像古代的铜钱。特别是榆钱老了的时候变成了金黄的颜色。更像一片一片的铜钱。小时候心中还想着要是真的能当钱花该有多好呀。榆钱儿老了,开始离开枝头的时候,就是榆树叶子生长的时候。其实榆树的叶子也能吃,特别是嫩叶的时候。
听父亲讲,他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吃榆树的叶子。因为那时候他们经常挨饿,有榆树叶子吃就已经很满足了。我是不喜欢吃榆树叶子的也很少吃,因为我感觉你说的叶子没有榆钱好吃。
父亲还讲过,他小时候还吃过榆树皮。喝过用榆树皮面擀的面条。我不知道榆树皮面擀的面条是什么味道,我没有吃过据父亲说滑滑得还挺好吃的。我就不知道是真是假了。不过似乎老一代的人都吃过榆树的面条,因为那时候的确生活太困难了。
听奶奶讲过,别说榆钱了,有时候榆树皮都是好的。生活困难的时候,有榆树皮磨的面粉就已经是大户人家了。就算榆树皮磨的面粉,也要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平常只是吃些野菜糠团。
金黄的榆钱落地以后,被春风吹得到处都是。吹到路边沟边,吹到田野吹到地头,春雨一下不长时间就能长出小榆树苗来。小小的榆树苗长出来特别的可爱。我小时候就曾经呵护过一段时间榆树苗。盼望着小树长大以后也能结榆钱。这个榆树就是我自己的了,别人就不能来采摘了。因为村里树多,村里的孩子也多,那些早熟的榆树会经常被争抢,身小体弱的我是抢不过大孩子的。有时候得等他们吃完了之后我才能吃,那么好够的低矮的榆钱都被他们给吃完了。我只能向更高的枝头爬。在风中,枝头乱颤,还是有点儿害怕的,生怕自己从树上摔下来再摔死了。
可惜还没有等这些榆树长大,我就已经长大了。也不用再去想着榆钱的事了。
其实这些年在城里,每年都能吃到一两次榆钱窝头。再早的时候是母亲从老家给蒸好窝头送到城里来。后来妻子也慢慢地学会了做榆钱窝头,父亲每年到春季有了榆钱的时候都会给我们送一部分来。这些年父母年纪渐渐的大了,上房上树也不方便了,农村的榆树也越来越少了。这两年好像没有吃过瑜伽窝窝头了。
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花钱买的榆钱,今年这也是此生第一次自己花钱买榆钱吃。
花钱买榆钱吃,这个事情的确值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