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作品: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这里不仅拥有与青海湖、滇池同为中国三大高原湖泊之一的草海,还拥有被称为“金酥”的威宁荞酥,而在众多“荞酥”品牌中,“蒋凤明荞酥”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
顺着“蒋凤明荞酥”品牌指示的方向,走进威宁蒋凤明苦荞系列食品厂,我们就能领略到女企业家蒋凤明的风采,就能看到一个农家女成功创业的坚实足迹:十多年来,她把一个苦荞糕点店经营成一个年产值500余万元的企业;她发明了荞饼干的制作,成立了威宁第一家小微企业把自己的荞产品推销到云南、广东、四川、重庆、上海等地;她还与电商、贵农网合作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销售自己的苦荞产品……
蒋凤明用行动告诉我们,从农家女到企业家,中间只隔着一种叫“荞酥”的民间小吃。
从打工女到糕点师傅
1972年的威宁农村,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散发出落后与贫穷的气息,处处给人一种凋蔽无力之感。当年出生的蒋凤明,自然不可能在蜜罐里成长,只能长年浸泡在苦水里长大。她就像草海边的一株水草,在潮起潮落中自然生长着,随风摇曳,随波逐流。
那时的草海很美,但一天天长大的蒋凤明却看不到美,只看到了生活的苦涩与艰辛。十六岁那年她初中毕业,求学之路戛然而止,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也就此破碎。对于十六岁的农家少女来讲,未来的出路在哪儿?那时南下打工的热潮正一浪高过一浪,似乎没有丝毫犹豫,她追随打工队伍前往深圳“淘金”,希望能收获一个光明的未来。
十六岁无疑是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年龄,似乎浑身都长满了羽毛和翅膀。当时的蒋凤明就处于这种状态,渴望在城市的天空飞翔。但现实的天空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辽阔,更没有想象中那么美,而是充满了严酷。在深圳这个火热的城市,在这个天天上演成功奇迹的城市,单纯的蒋凤明吃尽了苦头,不但遭遇厂家拖欠工资,还让同乡姐妹骗走辛苦积攒的几百元钱。那时的几百元钱对蒋凤明来说几乎就是几年所有的积蓄,这让她欲哭无泪。
在深圳苦熬了几年,蒋凤明于1992年回到家乡,那年她二十岁。虽然重新回到了草海边,但回家种地是不可能的,她进入了当地一家荞酥厂上班学技术,从红糖加水熬制,到加菜油加荞面发酵,再到搅拌加工后烘烤,最后是包装盒销售,每一道环节她都一丝不苟地学习,认真琢磨钻研。这种认真劲头,除了农家女纯朴踏实的天性使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曾在深圳因不懂技术而吃尽了苦头。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悉心的学习钻研,蒋凤明对荞酥一系列手工艺制作程序渐渐娴熟起来,成了行家里手。1995年,因为技术过硬,蒋凤明当起了糕点店的师傅,一个月已经有700多元的工资,这对于经历过打工苦头的蒋凤明来说,无疑算得上是一个不小的成功。
随着技术的精进,以及对荞酥行业的熟悉,曾经收拢的翅膀又开始煽动起来,能干的蒋凤明已经不满于足于现状了,渴望从师傅变成老板。说干就干,1999年初她申请了商标,准备自己创业当老板。
从师傅到小企业老板
2000年初,蒋凤明的荞系列产品生产出来了,本以为像端出一笼新鲜的包子,瞬间就会被人一抢而空,但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由于是新推出的品牌,那些商家压根就不信任,销路总是打不开。
销路打不开,一切等于零。为了打开市场,蒋凤明和丈夫曾勇当起了流动商贩,走街串巷、赶乡场跑遍威宁周边乡镇宣传推销自己制作的荞产品。夫妻俩苦口婆心上门宣传,在车站打广告,可是收效甚微,人家就是不买账。那段日子,比当年被人骗了钱还让蒋凤明痛苦难受,甚至都萌生出放弃的念头。每天出门累死累活宣传推销,却没有好的结果,确实让她倍感绝望,总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快崩溃了。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放弃的念头只是在心里咕哝而已,她清楚自己还得咬牙坚持。为了打开销路,让自己的小企业能够活下来站住脚,蒋凤明和丈夫一方面加大对荞酥、荞饼的投入,一方面让商家免费试吃,在乡镇上开分店等等。正是这样的坚持,她终于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看到了天上露出曙光,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她家的荞产品了,销量也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
确实,翻过高山过后,眼前就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任由蒋凤明驰骋奔突。如今,在威宁及周边乡镇蒋凤明家生产的荞酥、荞饼干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在群众心中信誉度越来越高。蒋凤明荞系列产品已发展到荞酥、荞茶、荞饼、荞米等,生产糕点的工人已发展到20余人,实体店3家销售点100余个,年产值达500余万元,作为返乡创业成功的佼佼者,她成了当地的明星人物。
蒋凤明很清楚,苦荞品质的好坏,是保证荞系列产品的基础。她同样清楚的是,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为此,她在雪山镇、盐仓镇等乡镇成立了谊明远兴荞制品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行,通过供苦荞种子给农户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既让农户得实惠又保证了荞系列产品的质量。如今,谊明远兴荞制品合作社在盐仓镇、板底乡种植苦荞10000余亩,成功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受到群众的广泛称道赞颂。
从传统到互联网销售
我们都知道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味苦,但苦荞制品并不苦,尤其蒋凤明制作的荞酥不仅口感好还富有营养,荞产品因丰富的营养而越来越受商家和消费者青睐。这不,蒋凤明的荞酥、荞饼干已逐渐成为许多来威宁旅游的客人带回去赠送亲朋好友的首选。
特别是逢年过节,荞酥、荞饼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这也成为蒋凤明和她的员工最为繁忙的时刻。荞酥保质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所以要现做现卖,像春节这样的日子常常忙得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工厂是自己,但蒋凤明没自己当甩手老板,而是和员工一道忙个不停。用她的话说,忙碌能让自己感到充实,忙碌才让自己的企业有生机。
其实,在关心生产的同时,如何让威宁荞酥、荞饼干走得更远,占领外面的市场,是蒋凤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互联网+”的东风吹到草海边,蒋凤明没有丝毫的迟疑,及时把目光转到了互联网。如今,蒋凤明和贵农网、农村淘宝等电子商务都有合作,她还是六盘水巾帼商会、威宁青年商会的积极参与者。
从传统销售到互联网营销,给蒋凤明带来的好处和收益是显而易见的。眼下,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国特色威宁馆,蒋凤明苦荞系列食品厂生产的荞产品深受买家好评,每天在网上订单都在10单以上,每单少则两三箱荞酥,多则有20多箱荞酥、荞饼干。每次看到从网上飞来的订单,蒋凤明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事实上,除了忙于自己企业的发展,创业成功的蒋凤明还热心公益事业。彝良地震她主动捐款1000元,她还和公益组织到边远的海拉镇、石门乡小学捐款捐物,给孩子们送去2000余元的书包、文具、大米等生活用品,这些年她在公益事业上捐赠的资金已累计数万元。她还给六桥街道下坝一贫困户送去8只黑山羊,希望贫困户靠养殖脱贫致富,并将贫困户家一只手残疾的儿子安排在自己的厂里上班,让脱贫有了保障。当地人都说,虽然蒋凤明已经成了老板,但她没有忘本。
“下一步我将扩大荞产品的规模,做大做强威宁苦荞品牌,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这是蒋凤明的构想和追求。或许,我们可以沿着她构想和追求的方向,激情畅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