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为的头像

何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26
分享

平凡的大梦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江湖更大,自然什么人都有。近些年来,微、大、奇、怪、丑、恶等标新立异的艺术作品频频亮相,成为了艺术界浮躁的见证。我对这些噱头画家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的。然而,我还是在圈内著名评论家李力知老师的蛊惑下去见了一位牛B的大画家宋智明。

小暑这天,我与李老师一起走进了四川省群众文化艺术馆宿舍楼宋智明的家。他的家老旧,仅仅60余平方米,客厅三用,既当待客茶室、饭厅,又兼画室,而且房间里灯光昏暗,与我想像中的窗明几净、豪气阔绰相去甚远。

如此斗室里能诞生出500米长、2米多高的大画来?“宋大师”大概率是一位名不副实的“玩家”吧!我在内心里犯起了疑惑。

大家在茶几前落坐。宋智明并不客套,只是默默地用一大茶缸泡了一缸安化黑茶给大家喝。那茶叶饼压得紧致,叶片厚实、细碎,里面嵌着的茶梗少见地粗壮,一泡下来,茶缸里的汁水如浓墨,二泡还是如浓墨,倒出来时像画画用的松烟墨汁一般,黑而略粘,成线流进一个土陶茶盏里。满盏入喉,有股异味冲鼻,极其寡淡的感觉如一把匕首刮肠挠肚。众人并不言语,只听到茶水“嗞”进口腔里的声音,如雷贯耳。我复杂而躁动的心情恰与这极其安静的状态相反。

“宋老师是大画家,专画大画的声名在外,我今天来是想见识见识。”茶过三巡,我打破了沉默。

“承蒙兄台看得起。不知你要看哪一幅呢?我的大画有点多哟。”

“就看《绝笔三峡图》和《九寨金秋图》长卷吧!”

“唉哟!这可是太长了,我这地儿伸展不开啊!”

“去楼下树荫下看,如何?”

“好主意!”

《绝笔三峡图》高2.1米,长500米,估计为目前中国最大尺幅中国画、世界最大尺幅风景画,装裱后卷起来太重太大,一个人根本抱不动,我就搭把手,与宋智明一起将画抬了出去,来到院子里树荫下,徐徐展开,分段细看。看过两段后,我内心里的疑惑就一点一点地逐渐消弭,还心生慨叹:“宋智明画的这幅《绝笔三峡图》是下了真功夫的啊!”

我们边看边聊天。我从宋智明口中得知,他是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正宗科班出生的老牌儿画家。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群众文化艺术馆工作,后担任美术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他得知三峡移民国家战略情况后,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表达历史、乡情、人性、人文的综合题材。于是,他马上开始研究三峡地理,在南水北调开始之前,独自沿三峡沿线徒步考察了三遍,写生稿画了几大摞,堆起来有十余米高。数易其稿之后,终于制定出了这幅《绝笔三峡图》草稿图。图中的每一个山头、每一个水口、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峡谷、每一个寺庙,甚至山崖口上背着背篓蹒跚而行的老者,他都能叫得出名来。等到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三峡水域沿线许多老屋、山头、峡谷、人文名胜都沉入了水底,成为了背井离乡移民们心中永远的痛。宋智明的这幅《绝笔三峡图》真实地还原了那些曾经存在,而今却消失殆尽的风光、人文、场景,供人们在观赏之余,去回忆、去品味、去感知乡愁。其画面表现手法也采用了极其传统的焦墨法,画面纯粹,情感纯粹,意向性、艺术性、文献性极其高,堪称杰作。

“古有《千里江山图》榜样,今有《绝笔三峡图》绝唱。虽然我的500米《绝笔三峡图》长卷不一定成为艺术瑰宝,但却是三峡移民历史的重要见证物。我耗费数年心血精心创作这幅作品,再现了历史,留住了乡愁,一定能为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自己沤心沥血创作的这幅《绝笔三峡图》,宋智明内心显得既谦虚又自信。

可喜的是,宋智明的《绝笔三峡图》以及《九寨沟金秋图》等诸多长卷,均受到了业界的认可。省文化部门还专门安排在全省线最长的省科技展览馆里局部展览了他的这些巨大宝贝,让人们一饱眼福。

我看过《绝笔三峡图》和《九寨沟金秋图》后,回到宋智明的斗室里,环顾四壁,内心深有感触:“画大画不一定要在大画室里才能完成,同理画好画也不一定要在漂亮的画室才能创作出来。”

宋智明的画室是名副其实的斗室,取名“虎兜堂”,与当下许多画家动辄数百、上千平方米的大画室相比,实在小气。然而,当你站在这小小的画室里,与贴在墙壁毡板上的大画对视,震憾与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斗室虽小,气场何其大。宋智明说,“我是做着大梦的。因为有机会得到诸多大家的滋养,才使我的大梦有了底气,也使我坚持画大画直到现在。”

把着茶盏,“嗞”着黑茶,那些早已融入血脉中的往事就慢慢地浮现在了眼前。

1990年的冬天。“有个老先生住在昭觉寺,正四处托人找你呢,你还不知道吧,你还是去看看吧。”一个同事跑到宋智明的宿舍里,不紧不慢地告诉他。

不知是真是假,但出于礼貌,单纯而憨厚的宋智明还是匆匆忙忙地赶去了昭觉寺。

“唉呀,小宋,我还以为此行见不到你了呢?”刚踏进寺庙门,一位老先生就一把拽住了他的衣袖。

宋智明一惊,回首一看。“啊!”

原来,老先生是名噪一时的上海画家、青年画家们的偶像哈定。哈定拉着他的手,高兴得像个孩子,焦急地说,“我四处托人找你,好几天都没有回音。我这是出去找熟人给你捎信刚回来。我已把一幅画交给了方丈,如果你得知了就去找方丈拿。我本打算回到禅房收拾东西辞别方丈就走了,没想到老天有灵,让我在临走之前见到了你,真是太高兴了……”

望着著名画家哈定先生画的这幅水彩画,一段往事就涌上了宋智明的心头。1983年的6月,哈定来成都写生创作。在四川省群众文化艺术馆工作的宋智明主动请求陪同哈定先生去写生创作。年轻力壮的宋智明,乐于奉献,勤快肯干,善解人意,悟性也高,几天下来,哈定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了这个聪明、善良、纯洁、好学的助手。俩人还成了好朋友。

回上海临行前,哈定先生专门嘱咐宋智明回家后一定要去找弘一法师的著作认真琢磨,以增修养。好学的宋智明牢记哈定先生的嘱咐,对弘一法师的名著一一研读,从中领悟艺术创作真谛。

7年后,哈定先生又有了贵州之行。他专门要求随行人员安排行程,“请绕道去趟成都,我要去看一位老朋友,给他送一幅画去。”“专门绕道去送画的老朋友竟然如此年轻!”随行人员十分诧异。但又被哈定先生的率真、性情以及两人的友谊所感动。

哈定的情谊给了宋智明思考:人生岂能辜负光阴!

中华传统文化人与传统艺术家,修心、养性是为要务。

与哈定先生忘年交不同,宋智明与吴冠中先生的结缘却相当偶然。以至于宋智明默默地当了一周服务员后,吴冠中连他姓什名谁都不知道。

那是1978年的夏天。宋智明在省文化馆招待所看到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背着一个画夹,正在办理入住手续。“看那气质,肯定是一个大画家。”他心里想着,就连忙跑去登记处一看究竟。结果看到登记本上赫然写着“吴冠中”三字。

“大画家来了!大画家来了!”他忍不住内心狂喜。飞快地跑回寝室,打了一桶热水,立马就给吴冠中送去。

“吴老师一路辛苦了,请擦个热水澡吧。”看着一桶热水和眼前的小伙子,吴冠中只是略略抬头看了看他,接受了热水后,并没有任何言语。接下来,宋智明总是想方设法去接近吴冠中。事也凑巧,吴冠中的助手因家中有急事,须请假提前返回云南,这就给了宋智明一个机会。之后,宋智明就成了吴冠中的随行书童。外出时拎包、画画时挤颜料、起居等日常生活照顾、买车票、火车站送行……宋智明样样都干得不意乐乎,让吴冠中先生十分省心、放心。但是,宋智明始终没有向吴冠中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吴冠中也一直以为他是招待所的服务生。

“给吴冠中先生当书童的那一段时光,偷师学艺的感觉真好。因为吴冠中先生不知情,所以很放松,我也学得很自由、很快乐。吴冠中先生的艺术造诣、思想境界使我受益匪浅。”宋智明每每想起这一段时光,内心里就无比兴奋。

吴冠中被称为“中国最值钱的艺术家”,但生活却非常简朴。画室很小,光线也暗,平时只能画小画,勉强画大画时就要把宣纸卷起来才能行。居于陋室,不羁于名利,心无旁骛勤奋创作,在这一点上,宋智明与吴冠中如出一模。

宋智明刚分配到省群众文化艺术馆上班,就与著名画家吴一峰成为了同僚。在与吴一峰相处的岁月里,吴一峰先生的言行与优良品格深深地影响了宋智明。吴一峰心细如针尖,曾在当仓库管理员时,发现好多画因条件有限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就四处找来报纸,把一幅幅作品精心包裹起来,封好,保存在相对干燥的地方。因为报纸上有油墨,使虫子避而远之,又防潮,让不少张大千、黄胄等大师的珍贵画作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吴一峰是一个工作狂,认为“在工作中停下来喝茶都是浪费时间。”有一次宋智明不小心将一幅画掉在了地上,吴一峰就警告他:一幅画凝结作者的多少心血,你岂能如此不恭不敬!可见他对艺术的敬畏之心达到了极致。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吴一峰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使宋智明从中悟得了“事不以微小而不为之”道理,并养成了万事皆细查的好习惯。

天长日久,宋智明的艺品、人品如兰在谷,受人尊崇。或许,这就是宋智明的大梦吧! 壬寅年夏何为记之于心静观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