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蔚东的头像

黄蔚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08
分享

家乡的小河 我时常想到你


在我的家乡,有一条不出名的小河,现在叫南河,在没有叫南河之前,我们当地人俗称大河,或者叫松滋河。无论叫什么河,它其实是长江的一段小支流,支流的源头由长江水系分支绕了个S形以后,又汇入长江,向下游而去,长江和支流就形成了一包围圈,形似一个带把的葫芦。由长江和支流环绕起来的一个沙洲,是长江上的第二大江心洲___百里洲。

百里洲环水系周长74公里,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百里洲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荆江分洪区的一部分。在三峡工程没有建成之前,每年的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1998年的洪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也是最险的一次。为了保证十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部队官兵,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路抢险队伍都严阵以待,严防死守,防洪抢险设备抢险物资都布署到位,长江水系全面禁航。可谓是十万人民十万兵,在没有发生重大险情的情况下,洪水安全通过。在支流的流经区,有两处小围垸,一处在陈家尾村,一处在芦花村,均有不同程度的溃口,但没有影响到长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工程建成以后,百里洲的防洪情形就发生了变化,长江的洪水也不象从前那样大了,防洪等级也降低了,长江主水区的堤岸都进行了加高固化,险情随之减弱了。

南河的叫法时间不长,2010年, 十万百里洲人盼望几百年的枝江市南河大桥竣工,正式开始荷载试验,4辆重载货车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分别停在大桥不同的位置,检验桥梁的安全性,此举标志着万里长江第一洲___百里洲上第一座大桥全线通车,百里洲千年孤岛的历史被正式改写。

南河大桥位于百里洲镇陈家尾村和松滋市涴市镇大口村,南河是长江以南的支流小河,故称南河,离我的老家仅一公里之遥。桥长321.06米,桥面净宽9米,两车道,两边各1米人行道,设计时速40公里,总投资为1646万元。该工程于2007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工期为两年。从此,支流河就叫南河了。

春天时节,南河的水很小很小,只是没断流而已,因为没有涨水时节,大部分的河床砂滩都显露着。两岸沙滩上的各种农作物都长势喜人,油菜花开之时,南河的景色就显得格外美。银灰色的砂滩在缓缓流动的河水陪伴下,悠闲恬静,春风吹起干涸的砂子飘飞着,河水弯弯曲曲,清澈见底,有的地方河水较深,形似一个个堰塞湖,大大小小,错落分布。绿色的麦子,黄色的油菜花,堤坝边的防护林,还有野生的芦苇和滕草,河床两边有的平坦,有的陡峭,一幅幅自然天成的风景画呈现在眼前。春季踏青的人们,都是带着遮阳伞,支撑在河床的砂滩上,光着脚丫在砂滩上或在水里行游,留影拍照。也有的将自驾车直接开到河床的砂滩上,既能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又能亲近大自然的馈赠。

秋冬之交,河水渐渐退去,两岸沙滩上的蔬菜也将陆续成熟,大白萝卜,大白菜,包心菜,胡萝卜等也都即将采收。繁忙的景象,丰收的喜悦,不言而喻。同时,也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蔬菜的清洗加工厂,有产销的信息库,有物流的运输业等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民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中,逐渐获得了实际的利益,农民也都能在自家的门口打工挣钱。既能照顾家庭,也能增加收入,两全齐美。这些就是如今的南河两岸人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也是四十年前,我每年都是多次跟随祖母渡过南河走亲访友,或是上街赶集,渡口的老地名叫高家套。过了河就是一个小街集市,集市叫新场街。那个年代,新场街上比较繁华,所需的商品样样都有。因街上有我们家的亲戚,而祖母的娘家在南河的对岸松滋市。直线距离大约五公里。每次都要渡过两条小河,渡过南河后,大约走两公里,就是另一条长江水系的支流河,也必须过渡才能到达祖母的娘家。那个年代的渡船都是木制的,由人工推行。船也不大,最多能载二十人左右,每个人的过渡费也就一角钱。如果是有骑自行车的乘船,人的数量就少一些。特别是涨水季节。木船也不能超载,船夫也都对安全特别注意,如果人多超出承载能力,为了安全起见,剩余的人也只能在岸上等着,等下一渡再过。遇上大风天气,也是这样的。这样的渡口直到八十年代末才换成铁制的机动船。南河大桥建成后,南河大桥附近的两个渡口才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渡河历史。

 

南河的水一般在立秋后就逐渐变清澈了,我是喝着南河的水长大的,在南河的堤段上,有五座人工闸,两座大型排灌站,五座人工闸是过去用于引水入渠,补充水源。遇上干旱年月,人工闸处就采用机械抽水用于灌溉,昼夜加班。但人工闸没有排涝的功能。而两座排灌站是既能排涝,又能引水灌溉。排灌站的功劳也是有目共睹,几十年来,百里洲从来就没有内涝的现象发生,也没有大旱之年。小时候,只要有引水进入老家附近的沟渠堰塘时,一帮小伙伴就成群结队的下水游泳,捕鱼,无忧无虑的快乐着。引入的水在堰塘沉淀后,就成了我们的日常饮用水。

 

如今的南河沿线,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空气质量好,视野开阔,冬春两季成了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南河伴随着我成长,也养育了我的家乡百姓。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时常想起你,那一幕幕的过往,让我对家乡的情结挥不去也割不断。总有一天,我们将要离开你的恩泽,但你却始终如一的滋润着你的子孙后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