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蔚东的头像

黄蔚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12
分享

陈氏一家人

陈  氏  一  家  人

原创/蔚东

  在离我的老家大约七百米的地方,有一陈姓的家庭,他们家在我家老宅的东南方向,到他们那里,要向东面走一个7字拐的小道,他们家地势很高,是一个高台子,大约高出地平面十米左右,在我们那一方是很高的地势了,房子座南朝北,正对面约一百米处,是一个大堰塘,许多年前就存在。

  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冷,堰塘的水都结了很厚的冰,但水并不太深,也就六十公分左右,但水面很大,足足有三千多平米,堰塘周边都住有人家,我一表哥就住在堰塘的北面,当年表哥在兰州铁道兵某部当兵,也提了干,探亲回家时带了几个滚珠轴承,表哥的弟弟就用四个轴承做了一个木板的平板车,小平板车是长方形的,宽约五十公分,长约七十公分,装上轴承后就可以在地上滑动。平板车一端系上一根绳子拖着小孩子玩,那年,刚好堰塘结冰,表哥家里的平板车就派上用场了,小表哥把平板车拖到冰面上,人就坐在平板车上,一个拉一个推一个推,滑来滑去,不一会,来冰面上玩的大人小孩就多了起来,因冰面宽大,风险性不太大,一玩就是一天。陈家房子西北角是一片竹林,竹子最粗的有近十公分。与他们家同住在一个台子上的还有四户人家,张姓家的房子是在西边,座东向西,北面紧靠竹林。面向南面的还有曾姓一家,刘姓一家,王姓一家,台子上的五户人家几乎都是连在一块的,屋与之间的间隔都不超过二米。

 陈氏家的房子是一个小地主的老房子,土改时分给他们家的。有徽派建筑的风格,青砖青瓦,外围四周是砖墙,砖墙是做的抖式墙,空心的,盖房子时就将散状的泥土灌进抖式墙的缝隙中填充,冬暖夏凉。里面都是木板墙隔开的墙,俗称板壁,都是上等的杉木。

  陈氏一家人就住在上述的房子里。主人名叫陈柏高,他老伴是个小脚,俗称三寸金莲,不知道姓氏,两口子个子都不高,男的一米六,女的不过一米五,印象中陈柏高是得了大肚子病去世的,后来才知道是血吸虫病。他俩生育了七个子女,老大是女儿,名叫陈世秀,个头也不高,女儿没有出嫁,而是招婿入赘,女婿是外地人,叫李新益,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一辈子都少言少语。结婚后就分家了,自立门户后育有两个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都结婚成家,也都有了孙辈,如今,孙辈都有了孙辈,算起来是第五代了。世秀和新益都过世多年了。

  陈柏高夫妻俩的女儿出生后,就陆续的生了六个儿子,长子陈世柱,次子陈世明,三子陈世志,四子陈世平,五子陈世林,六子陈世容。六个儿子除长子,次子娶了外地媳妇结婚,结婚后就都自立门户,搬出了老宅。其余的四个儿子都没有结婚,三子世志三十多岁去世了。四子世平身高不足一米二,初中毕业后学了修补鞋子的手艺,自食其力,也没结婚,不到四十岁也去世了。

  四子世平虽然个头矮,但头脑还算灵活,年轻时也挺时髦,西服、领带、喇叭裤、皮鞋,都跟着潮流走。修鞋的摊子也搬过几个地方,刚开始修鞋时,曾经挑着修鞋的机械和一个木箱走乡串户,没过多久,可能是个头小,挑的设备工具重,也有点吃不消,就不串户了。就在原村小学的大门旁边摆个摊,支起一个塑料棚,干了一段时间,后来,还是在这个地方,用红砖盖了一间临时小屋,也就六平米大小,盖上了玻璃纤维瓦,能遮风挡雨,设备也有个存放的地方,他也就轻松多了。

  陈氏七姐弟,文化程度最高的也都只有初中毕业,都没有上过高中,大多是读几年级小学。最小的世容是初中毕业,也在家务农。三十多岁就去世了。陈氏一家人,现在只有次子世明及媳妇健在,长子及媳妇,三子四子五子六子,都不在了,陈氏一家人的延续就这样过去了。

   不知道是何种原因导致了陈氏一家人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没有成家的四个儿子。过去陈氏一家人住的房子,早已经拆掉了,台子上的五户人家现在只有姓曾的一家的房子在那里,也没有人住了,其他的几户人家都搬到别处盖了房子。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回老家去时,有空就转一转,看一看曾经的老地方,许多地方都是物是人非,有的根本就不存在了。有时候遇见个把老面孔的熟人,大多数年轻人都不认识,自由自主的在曾经熟悉的小道上转悠。也许这就是时代与岁月的痕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