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金标的头像

刘金标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8/27
分享

家乡的小黄河与大泉沟

前一日回老家小黄河,站在响陈路高架桥上面朝南看着脚下沈海高速路上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车辆,望着左边新小黄河与右边老小黄河,又向东眺望被开发商填平的大泉沟建筑起的一幢幢楼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题记

我的家乡小黄河与大泉沟是有历史背景的。

新石器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南宋初期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年),杜充升任天章阁待制、北京大名府留守,后迁任枢密直学士,但此人有志无真才实学,虚荣心极强。金国东路军第二次伐宋攻破开封,杜充不敢与之交战,却向手下人下令开挖黄河大堤,企图以此阻挡身后追兵。他这开挖黄河大堤一声令下,使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自泗水入淮,涌经徐州、淮安,穿过响水县黄圩镇云梯关,奔入黄海。浑浊的黄河水涌来大量泥沙,大规模的面积沉积,过早地让响水沧海桑田。

灌河,民间传说是铁篙撑船王彦章用船撑出来的一条神河,其实是海底一条几十公里长的沟壑,黄河之水大面积的泥沙是填不平这海底深深的沟壑的。当时的小黄河和大泉沟就是夹着黄河的泥沙涌向这永远填不平的海底深沟壑(现称灌河或大潮河)的,渐渐的形成了自然河与自然沟。

当时的老小黄河并不长,大约1.5公里长,从北向南约1公里处与大泉沟相通。大泉沟从现今刘保根家的房子下向东延伸至现今朱广青家住的位置,再拐向北到现今沈永余家住的位置,然后一直向东到现今吴有发家商店逐渐向北变窄到现今响陈路处就没有了。多年来,老小黄河与大泉沟一直是渔船避风的港湾,那时灌河与老小黄河之间没有节制闸,每到刮大风时,常有在灌河里捕鱼的船开进老小黄河与大泉沟里避风。

1943年冬,双港区抗日组织领导决定在小黄河的末端向南延伸挖了2公里长,意在阻止日寇和还乡团常过来骚扰百姓。凭借着老小黄河与大泉沟的绿色芦苇荡,田万涛、戴子桥等人带领的地方游击队员打赢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老小黄河与大泉沟为我们响水革命老区、为抗日战争立过汗马功劳。

1950年,滨海县有关部门组织数千人在老小黄河东几十米远处开挖了一条新小黄河,原先通往大泉沟的老小黄河被新小黄河阻断。曾住在老小黄河东岸的人家纷纷搬家,否则被夹在两条河之间无路可走,搬迁户把挖新小黄河的土用来填平大泉沟西首纷纷建了新房舍。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口越来越多,大泉沟东西两头均被人填平建房。到八十年代初期,大泉沟从朱永红家的门前到吴长兴家的房西边,整个长最多里把路。沟里鱼虾依然肥鲜,菱角、莲藕、茭白和水一样依然甘甜。

曾经的大泉沟和老小黄河一样有名气,民国时期划分为“双港区黄河乡泉沟村”,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7月10日改为“双港公社黄河大队”,尽管行政村上剔除了泉沟村,但说起大泉沟十里八乡人人皆知。因为好多人知道大泉沟也叫大爱沟的故事。

民国时期,沟南一位王姓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沟北一位刘姓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两个人各自在大泉沟的南岸与北岸割草挑菜、放羊放牛,他们隔沟相望一见钟情,两个人常常互唱苏北民间小调互诉思念之情。后来男方请来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嫌弃小伙子家里贫穷拒绝了男方。他们从此隔沟相望天天哭泣。终于有一天,刘姑娘瞒着父母游过了宽阔的大泉沟,和心上人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好多人感动于刘姑娘敢于冲破层层枷锁与封建思想作斗争的精神,后来,也有人把大泉沟叫着“大爱沟”……

随着时间的流逝,尽管大泉沟这个名字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没有这个概念,但以小黄河命名为的行政区划一直有“黄河”。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隶属盐城市,那么就是“盐城市响水县双港公社黄河大队”,1984年底更改为“双港乡黄河村”,2000年更改为“双港镇黄河村”。2010年黄河村划给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河居民委员会"。

2013年12月7日正式开建连盐铁路后,不足里把路长的大泉沟被开发商填平建了连盐铁路安置小区,大泉沟彻底消失了。

在黄河居委会的地盘上,西首是沈海高速公路,东首是连盐高架铁路两条高速路从北向南穿插,在与时俱新快速发展中,那条老小黄河因年久未有疏浚(1974年老小黄河人工清淤泥一次)逐渐被淤泥堵塞变窄,正如要过世的老人在有气无力地喘息,与时代快速发展的进步显得格格不入。真希望上面有关部门,抢救我们家乡古老的小黄河,因为这条河一直见证着我们大响水历史的变迁与快速的发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