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义县的版图上,从古至今,没有这个村庄的痕迹,但是这个村庄一直就属于安义。许多的安义人大概都不知道,这个村子叫尧湖村,是万埠镇文埠村下面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村子为什么上不了安义的版图,是因为它出现在了永修县版图里,是永修县马口镇里面的村庄,却是安义县管辖的自然村。这个村的四周都是马口镇的村庄,如马芳熊家、马芳洪家、李家和马芳胡家。其中马芳胡家与尧湖村只隔一条路。所以从安义去尧湖村还得深入永修县马口镇三四余里,穿过那些村庄才能到达。在我看来,这个村是安义县的飞入邻县境内的一个心已归来的村,我称之为飞去来兮村。
尧湖村全村人都姓刘,全村人引以为自豪的始祖是汉高祖刘邦。在他们族谱中第一页就是刘邦的肖像和那首非常有名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据他们祖谱记载,这个村的祖先历经多次搬迁,曾经在梅林、流芳、隔屋等地,最后一次从隔屋迁居于此。当时的刘氏祖先还是有些财富的,看中了这块地四面环水,水草繁茂,鱼虾丰盛,是一块好地,于是出资将这一大片地买了下来,带着四个儿子在此繁衍,过上“庄园”生活。周边百姓称之为“鸭塘刘家”。后刘氏四子繁衍四房,到现在剩下二房。23户人家,110人都是“亲戚”。这个“飞去来兮村”占了100多亩土地,村民们过上了和睦、平静的农家生活。
我与尧湖村有过两次接触。第一次是在2005年的那一次,那年遭遇特大洪水,村民们提起那次洪水仍心有余悸。他们村不远的堤垮了,一夜之间,村子里全部进了洪水,人员被部队救走了。洪水退去后,我们单位对口帮扶尧湖村。接到任务后,我带着一卡车的米和油,从泥泞中开到了距村一里远的地方,车行不了,我们下车扛米步行到了村子里,当时只有20户人家,村民们欢天喜地。老队长握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开,不停地说:“还是安义好,给了我们这么多米和油”。周边邻县的百姓看到,都非常羡慕。那一天,这个飞入邻县的小村子里,每个人的脸上是满满的自豪感。尽管那时房屋大多是瓦房,屋前屋后满是泥泞。后来听说县里跟永修县商量好,为了便于管理,在土地上做一些调换,老队长和村民听说后,坚决不同意,说:“我们就是安义人,这块地就是安义的地,哪也不去,谁也拿不走。”两县见村民态度坚决只好作罢。尧湖村,这个飞去来兮村依然在那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十五年过去了,前几天在翻阅地图时突然想到这个飞去来兮村——尧湖村怎么样了,老队长身体还好吗?带着揭晓谜底般的好奇,又一次踏上寻访之旅。这是个金秋的季节,暑热早已散去,蓝天白云,和风拂面,车行在往昔走过的路上,全然不见了泥泞和坑洼。一边是绿草如茵的河滩,一川碧水,弯弯曲曲地朝鄱阳湖折去,几头懒散的牛在悠闲地吃着青草,或立或卧,典型的田园风光。路的另一边金黄的稻谷在风中此起彼伏,稻谷的清香扑面而来,真是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景致。稻浪中的一个小村子尧湖村转瞬就到了眼前。以前那条窄窄的进村道路,永修县马口镇说服了当地百姓,拿出了一些地修宽硬化了。村民的瓦房一间都不见了,全是新做的混凝土小洋楼。老队长一见我,居然还记得十五年前的那一幕。我问为什么还记得?他笑着说:“我们村这么些的来,从未发生过什么大事,只有二件事,大伙儿都记得,一是送米的那事,一是后来有个小偷来偷了2只鸡。”我们一听,都哈哈大笑,七十八岁的老队长还风趣的很。他如数家珍般的告诉我们,村里100多人,现在只有十多个老人在家,其余地都到上海、杭州去发展铝合金产业了。车子也买了六七辆,没有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子这些年跟上了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进步的步伐,没有掉队。对下一步村子的发展更是信心满满,拆掉哪几户棚子,清理哪几口塘,盘算得清清楚楚。听说县里给了三十万的新农村建设资金,老队长眼中充满了希望。在边谈边逛中,我发现村子里的路全部硬化了,家家户户内面特别干净。甚至比县里的好多农户都干净,虽然东西不豪华,却摆放十分整洁,就连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家家里也是特别干净整洁。这不由地令我肃然起敬,他们虽然在农村,但对生活的态度却一丝不苟,他们过的是一种品味的生活。
他们这种习惯是怎样来的,不得而知。在老队长家,随手翻了翻他们的族谱,突然发现他们祖上曾适居的地方,在宋代时,朱熹在南康府任知军时来过那里,并留下了风亭、月榭、云峰、仙岭、渔矶、樵麓、耕坂、牧坂等八首诗。如风亭:风亭摇曳舜垂杨/一片山光接水光/胜绩每缘人自乐/谁为归咏学曾狂。他们的这种教化是否源自这宋时的朱熹呢?没有考证,也无必要。他们这种生活却在周边赢得了尊重,赢得了和睦的未来。正如有人诗云:
尧湖儿女志气高,两府三县任逍遥。
男耕女织欢笑语,疑是天上神仙居。
南通北达财源茂,东成西就睦乡邻。
九十九载家盛成,荣华富贵永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