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每个中国人希望去的一个城市,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情结。来来回回北京许多年了,一直没有动笔写我心目中的北京,是因为这个共和国的首都,承载这几千年的文化渊薮,要想写好北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久久不敢起意。今年是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觉得还是写一写我眼中,心中的北京,这个庞大的、生活化的北京及其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北京的文化符号我理解有这么些:天安门、故宫、长城、什刹海、颐和园、七九八、春秀路。
中国人心中永远都有一个皇家情结。所以每个初到北京的人都会选择去天安门周边逛逛。赶早一点的人会去看看北京的升旗仪式,还有更多的人会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去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去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去故宫看看过去皇帝工作生活的场景。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天安门的来历。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建,当初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清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1457年7月承天门曾被大火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后几经火灾,最终清以后没有再发生火灾了。建国前的天安门体现的是皇室权威,高大的城楼、金水桥、石狮、华表,我理解这里的象征意义大于文化的内涵,因为曾几何时,这里就是 皇权。现在的天安门较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因为一代伟人在这个象征皇权的地方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所以新的天安门除了那些陈迹外,新增了28.3米的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而这些都在那个中国第一中轴线上,这个中轴线,对现代化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是中华民族从备受压迫、欺凌的历史中走向昂首挺胸的复兴之路。当强大的中国战车从天安门前隆隆驶过的时候,西方那些盲目自大的政客如梦方醒,一个正在强大、正在崛起的大国已引领时代朝前奔驰,也许有那么一天,所谓的“西方价值观”终将被东方大国的巨轮碾得粉碎这就是天安门,一个泱泱大国崛起的象征。
故宫,顾名思义,是以前皇帝们住的宫殿。在我们眼中,它是一股凝固的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精致的缩影。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去寻找你想知道的方方面面。这个庞大的木质结构宫殿群,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一个奇迹,因而这里也成为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符号之一。如今的故宫,虽不再有昔日的繁华,但沉静下来的故宫却蕴含着民族活迸发的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崛起的豪迈气概。故宫里的每一处、每一块砖、每一缕尘土可能都是历史的沉淀,甚至这里的空气也似乎透露着历史的痕迹。每每去故宫,我最不愿往人头攒动的地方去,虽然那里可能有无价的历史文物之类。我喜欢去故宫避静的角落溜达让思绪穿越到历史的天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太和殿前面广场的一个人流稀少的角落一簇簇黄色的小花从地砖缝里倔强地长了出来,它在告诉这个世界,除了历史,这里还有春天。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强国。是因为中国的“好汉”非常多这点可以在八达岭长城略见一斑。可能睡来北京旅游的人都被“导游”灌输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缘故,所以在我的印象中这里的长城就是从来没有少过人。我以为登长城最好的应该是沐风临高,俯看锦绣江山,但目前我们只能数数人头。其实长城不仅是北京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文化象征。这与以前的屯兵、屯军、屯田、通商等功能大相径庭了。秦代修了长城,时代久远,已了无痕迹了,也许是孟姜女的哭诉吧留下的只有孟姜女的传奇。汉代也修了长城,现在还找得到一些痕迹,但不在北京,在甘肃酒泉还剩下一些约150公里。汉化的长城留下的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与壮阔。现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主要是明代长城,这是一种精神与力量的象征,所以趋之若鹜也不足为奇。
其实北京味最浓的应该是什刹海一带,那里可以轻轻松松地去逛四合院,去逛老北京胡同,稍走点路可以去登景山。什刹海也有另一个名字叫杨柳湾。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曾诗云“沙崩树根出,细路萦如栈;垂柳隔疏帘,人家住西岸。”什刹海的周边,最多的就是杨柳依依,前海、后海、西海满满的杨柳,但海却不大,就像老家的小水库。也看不出特别的地方。如果四月来这里的话,站在银锭桥上,看漫天飞舞的柳絮,似飘香,似春丝,似音符,高高低低,错落起伏的随微风飘荡也是有一番情趣的。当然最有味地还是去看看这里四通八达的胡同。漫无目的在胡同里逛着,不必去牵挂到哪里去只要信步走。有时,你会忍不住到随便一家小店去尝一下京味皇城根的小吃;有时,你也许会到那个大清邮局去寄一封信,这封信你可以写给未来的你或她;有时,你也可能会到一家四合院里去,寻常人家的四合院,不像旅游景点那样干净清爽,但这就是最真实的北京四合院。离开什刹海,在纷飞的柳絮中来到景山,登上景山,可以看到故宫的全貌,因为景山、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纪念堂前门都在一条笔直的轴线上,景山是观看最好位置。景山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典故,就是崇祯帝吊死在那颗歪脖树上。我站在树下,忽然原创一段子,聊以娱乐:“俗话说人不可以在一棵树上吊死,崇祯皇帝没有学习到这句俗话,所以他吊死了,可见没文化多可怕。“
北方的风景大多粗犷,没有南方的那般细腻。如果在北京想看江南景致,那颐和园是个不错的选择,颐和园始建于金代,占地290公顷,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其中水域占了3/4。“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乾隆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母亲献寿,把瓮山改名石寿山,那时这里叫清漪园。1860年的那场浩劫,清漪园一片焦土。1885年,慈溪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改名颐和园。主要三个功能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殿、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佛香阁、长廊、石舫、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是这里的代表性建筑。每一处都有其悠长的历史韵味,说颐和园有更多的江南风韵,是因为在造景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抑景、对景、借景、框景、障景、满景”等手法,将湖光山色表达得淋漓尽致。在颐和园,最惬意的是在昆明湖边,沿着荷花盛开的湖面,寻着清幽辽远的荷香,踏着柳荫下细碎的光线漫步。一般这里的人很少,是难得的“蝉嗓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地。有时,偶尔漏出一丝丝古典的天籁之音,若有若无的旋律,真真幻幻的蝴蝶在荷花中翻飞,流光溢彩间,醉了一湖的碧波与粉黛。
如果说北京的文化属于古典,那我觉得有些片面,北京也有引领全国的文化与时尚。北京798艺术街区就是一例。这里原来是北京798电子厂,军工企业。2002年避开那些大拆的路子,有人将这些厂房保留下来,汇集了画廊、设计室、艺术展示空间、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文化艺术元素。一下子,798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展厅,成为国内外最有影响力产业集聚区,这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苏联援助,由德国专家设计建造的包豪斯艺术特征的厂房焕发出新的生命。中国工业发展的痕迹以另一种形态保存下来,更显弥足珍贵。来到798,厂房高低错落,充分保留了原有的面貌,厂区杂草、垃圾则被勃勃生机的绿植和各种夸张的艺术形象所替代,无论你走进哪家店,里面的装饰、装修风格迥异,有“文革”时期的、有印象流的、有田园风格等不一而足。由于798的出现,全国各地掀起了旧厂房改造热。成本低、见效快,成为当地城市建设者们的选择,像南昌就有一个699,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时尚的潮流,例cosplay等,让人感觉到了青年时的阳光明媚。
北京的文化符号可谓太多,可以说举不胜举,只能蜻蜓点水。那天乘车过东城区东直门三里屯,猛地发现这里有一条路叫春秀路,这条路在北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条路是我和我爱人的名字拼成的,我们一下子感觉亲切了许多,因为在这里仿佛留下了我俩的印迹。这就是北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