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走过许许多多如苏杭般的水乡泽园,收获的大多是小桥流水人家。当徜徉在绍兴,你会发现绍兴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同于其他地方,犹如翻开了一本厚厚的线装书,处处散发出氤氲的人文气息:河埠码头的吴侬软语、小巷深处的黄酒飘香、古宅大院的书声琅琅、浆声灯影里的浙东运河,将绍兴文脉绵延几千年。“白玉长堤路,乌篷小划船”,在领略其独特神韵的同时,你会抛开所有的浮躁,气定神闲地踱步于小巷茶楼,于豁然开朗之时,洗涤心灵,荡涤灵魂。
绍兴,寻梦于山水间。绍兴的山水,其骨子里透露的是风雅。会稽山,相伴的是若耶溪,这里是大禹得天书的地方,自然有风雅的意境,于是在这里开始了堪天舆地,划分星野,遂立九鼎。后来的秦始皇东巡也不忘来此祭祀大禹,登秦望山,眺望大好山河。据说这里是一块福地,在我们这些凡人的眼中自然看不出其中的珠玑,但王守仁不同,他将此地作为自己悟道修行之处,自号“阳明子”,于是这里就成了阳明洞天和耶溪福地。南宋有位诗人叫王籍,此人留下了二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动静反衬,写的就是若耶溪。这么好的风景,这么好的水质,也引得欧治子奉命在此铸剑,据说十大名剑都产于此,欧治子女婿、女儿干将、莫邪也曾在此铸剑。除了干戈之气,若耶溪也有柔美之处,西施于此浣纱,令鱼儿都忘了游动,沉入水底,真的是沉鱼了。
绍兴的天姥山是其风雅的另一奇观。说其奇观皆因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硬是将天姥山、剡溪描绘得如此魔幻,尽管他本人并没有到过此地。这大概就是浪漫主义的风格吧。绍兴新昌,八山半水,东西排列;上接台云,下临剡曲;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不高的天姥山,一条不大的剡溪,有了众多文人大咖的驻足和墨宝,承载着众多的名人往事,在其芳华之处,构成了其文化的高度,这就是绍兴山水的风雅。
绍兴,穿越于历史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而这一切的景观都带有时间的厚度和色彩。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开始,这里就诞生了文明的源头。公元前490年,春秋时期,於越民族在这里建立了越国。于是这千年的画卷就随着时光而徐徐展开。从大禹铸九鼎,越王卧薪尝胆,投醪劳师,到青藤书屋、鉴湖女侠,无不展示出其历史的厚重与沉甸。毛泽东主席曾写过绍兴: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绍兴的历史,永远在闪耀着永不消失的星辉,如范蠡的智慧、朱熹的理学、陆游的诗情、阳明的智慧、徐渭的癫狂、秋瑾的大义、恩来的风度等等数不胜举,他们的诗情浪漫、古越流风使得绍兴这座城尽显历史风华。
绍兴的历史与传统同样颇具魔幻色彩,在壮士断腕与侠骨柔情中演绎着人间悲喜剧,这样的故事与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干将莫邪与西施浣纱,这充满快意江湖的复仇与逍遥退隐的飘逸让太多的人感动。干将莫邪铸成世上最锋利的雌雄宝剑,干将把雌剑献与楚王,却惨遭杀害,干将儿子眉间尺拿上雄剑欲找楚王复仇,却遭通缉。眼见报仇无门,一壮士找到眉间尺,愿用眉间尺的头和剑帮他复仇。眉间尺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头与剑托付壮士。壮士见到楚王,将头和剑献上,并让大锅烹其头颅。谁知三天不烂,壮士邀楚王看究竟,只见刀起头落,楚王头颅应声入锅,两头撕咬一起。壮士见眉间尺不济,将自己头砍落锅中,三头厮杀。这就是后来的三王墓。浣纱西施有沉鱼之容,深得范蠡宠爱,可是越王勾践受尽羞辱,还在卧薪尝胆。于是范蠡将西施送给吴王,这一招美人计同样杀人于无形。吴王沉湎于女色。越王终于绝地反击成功,吴王被杀,范蠡与西施也一骑绝尘,留下了别样的江湖豪情。这就是绍兴,每一条古街,每一条小巷都有她的故事,都有名人们的足迹,悠然走在这街巷,驻足于古石桥,你会发现她依然是如此美丽与宁静。
绍兴,回味于酒肆家。这里是一个弥漫着黄酒香味的城市。绍兴的美食,首推黄酒,我们熟知的有古越龙山和会稽山等。绍兴黄酒的盛行却与越王勾践有关。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只能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三年忍辱负重,回国后发奋图强,休养生息,韬光养晦。其中醪,同时鼓励国民酿醪,也就是黄酒,用来奖励国民,到了出兵征讨吴国之时,把黄酒倒河的上流,将士迎流共饮。将士们藉此作战气势如虹,一举灭了吴国。黄酒,作为绍兴的品牌从此盛行。现在无论你到哪个酒店,地主之谊首推黄酒。这种酒入口味香醇,特别好喝,用来招待客人,大家都可以豪饮,不如那些白酒,一般人一两杯就倒,而喝黄酒,尤其是热的,现场倒下的很少,所以宾主皆大欢喜,一坛五斤一桌人喝自然不在话下。至于回家后劲上来,醉不醉,那是后话。
来绍兴,吃美食,大多数人会奔着咸亨酒店去,感受一下鲁迅先生的文化氛围。其实,吃绍兴美食,还可以去小巷河边小店,看着浆声灯影里的运河,品尝绍兴臭豆腐、奶油小攀、茴香豆、梅干菜焖肉、糟鸡等,别有一番风味的。如臭豆腐,我原本是避得远远的,可油炸的却不同,金黄的外表,将那味裹在里面,外面酥脆,里面松软,特香,一下子吃了好几块。如梅干菜焖肉,也是特别鲜香可口,肥而不腻。如茴香豆,应该是鲁迅先生委托孔乙己代言的产品,那自然是要品尝的,尝的时候满脑子却怎么也回忆不出那茴香豆的“茴”字那四种写法。绍兴的美食太多了,只要有时间和心情,那一定会在舌尖上留下最立体、最直观的印象。
绍兴,回眸于转角处。高中的时候,紧张的学习之余,有时也会读一些哀怨动人的诗词,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情窦初开的人遭遇了挫折。陆游的《钗头凤》是我们会经常读的那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次来到沈园,才知道陆游与唐婉邂逅的街头“转角处”就是沈园。所以绍兴的沈园就是800多年来的千古情缘。陆游与唐婉两小无猜,后结为伉俪,琴瑟和鸣,幸福美满。那时的陆游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可每次都落榜。陆游的母亲将过错归罪于唐婉,认为是唐婉让她的儿子沉迷于儿女情长,致使学业荒废,于是将二人强行拆散。不久,陆游娶了官宦人家王氏。唐婉知道此事,认为陆游忘记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一怒之下嫁给了皇室宗亲赵士程。十年后,陆游在沈园邂逅唐婉,唐婉备酒款待陆游,陆游百感交集之余,在沈园粉壁上留下了那首《钗头凤》。钗头凤,是陆游给唐婉信物。一年后,唐婉在粉壁上发现了陆游写的词,于是在这首词旁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不久唐婉忧郁去世。四十多年后,陆游已75岁,重游沈园,又写下《沈园》诗两首,以此纪念唐婉,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邂逅唐婉的五十年里将自己的悔写进了这五十年,而这半个世纪里的也是他心中无尽的爱。这就是沈园,一个承载着太多的“错!错!错!”和“难!难!难!”的地方。悔恨也罢,无奈也罢。沈园里的千古绝唱让绍兴的英雄豪气之中,也荡漾着一波又一波的儿女柔情。
绍兴,耕读于私塾里。于我而言,我感觉最绍兴的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以为这是绍兴文化的一个地标。读绍兴,就是在读一本厚厚的书,从泛黄的第一页开始娓娓读来。鲁迅先生的祖居是一幢典型的绍兴民宅群落。白墙黑瓦,前后三进,东西厢房等等,对于研究建筑的学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乌黑的大门,大块的青砖,醒目的横匾,堂前的对联,精美的花灯,素雅的瓷器都是标配,典型的一户殷实人家。饭厅左墙上《悯农》和右墙上的朱子家训节选,反映了他们希望家族的兴旺。可惜的是在那样的时代,家道中落成为了必然。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激起了读者们的共鸣,因为每个人的心目里都有个自己的百草园。先生的百草园位于故居后面,一个占地近2000平方米的菜园,这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菜园。正是这个百草园,记录了先生童年时代的乐趣:泥墙根捉蟋蟀、拔何首乌、冬天捕鸟雀……,每个来百草园的人,都会露出那久违的童年般灿烂的笑容,因为在这里大家都仿佛看到了那个曾经童年的自己。
三味书屋与鲁迅故居和纪念馆只隔一条河。读书三味原本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照例匾额下方是松鹿图。先生就在这里上私塾,虽然读此类书乏味的很,但是先生将此与百草园联缀起来,于乏味之处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也浓郁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现在的我们漫步于这里的大街小巷,就仿佛于霞光的流里款款而行,于书屋的桌前娓娓而读,为书之清香,为墨之悠长,为情之动人,这就是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