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是个明媚的城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沃野广袤。乌鲁木齐就是“优美的牧场”之意。在明媚的日子里,乌鲁木齐满满的风情、风物、风光让每一个刻在这里的人们沐浴在迷人的“三风”里:在浓郁的瓜果飘香里,体验的是满满的异域风情;在大街小巷的商店里,目不暇接的是异地风物;在博格达峰的半山腰里,欣赏的是最美的自然风光。乌鲁木齐就是这样一个让你挪不开脚步,想把余生托付于此的充满热情的城市。
或者初秋时节,可以去西南新区的白杨沟,那些挺拔粗壮的白皮杨,一大片,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那一节长一只“眼睛”,那可是一只只会灵动的魅眼,“调戏”般地望着你,令你不由想起那摇曳的广场舞之夜。可以去天山,和明媚融为一体:清澈的池水、碧蓝的天空、积雪的峰峦、挺拔的云杉,构成了人间绝色。一伸手,可以搂在怀中,又像是融化在她的怀抱。可以去南山,那是去和明媚做游戏。在牧场,尽可体验“马背民族”的生活,于蜿蜒群山,插云雪峰,峡谷深沟,满坡花草,葱郁树木中缓缓而行。还可以去五彩湾,在光怪陆离的色彩簇拥中走进那个魔幻般的世界。
乌鲁木齐是个古老的城市。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汉朝时期,属于车师人居住地,到了三国时期,车师在这里建城,名字叫淤赖城,唐代开始驻军,岑参“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轮台,就是乌鲁木齐。18世纪50年代,这里产生了城市的雏形。清朝名将林则徐、左宗棠两人,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让新疆成为塞外江南。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皇帝将这里命名为“迪化”竟为“由政府强力推行政策使之开化。”乌鲁木齐成为了西域最耀眼的明珠。
乌鲁木齐是个热情奔放的城市。华灯初上,乌鲁木齐的夜色却最风情。越夜越美丽,越夜越多姿:可以去国际大巴扎吃喝赏购,美食、歌舞、娱乐一应俱全, 从新鲜瓜果到酸奶刨冰,从烤蛋到烤全羊,每个人都可大快朵颐,各种特色风情建筑,一定是网红们的打卡地。可以去南湖市民广场,这里每晚都在上演着“舞林大会”。跳动你的眼睛,唤醒你的大脑,欢快你的脚步,摇摇你的小蛮腰,在这里没有主角。或者说,你就是主角。十余支队伍,民族舞、现代舞、交谊舞汇成了快乐的海洋,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角。当欢快的音乐一起,路人也当起了主角。可以去红山公园,用相机记录下乌鲁木齐最璀璨的夜色,这是乌鲁木齐的地标,山上万灯齐开,美轮美奂,山下车灯川流不息如金色长河。整个乌鲁木齐的夜都是亮的,色彩斑斓,流光溢彩。
乌鲁木齐是个点燃你味蕾的地方。乌鲁木齐离海洋最远,其特产与美食却是最风物的,足以让你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因为特产足够“特”。头屯河的葡萄,就是地理标志产品,只能在东经87°左右北纬43°左右生产的才足够甜。米泉大米经久不衰,形如珍珠,晶莹剔透,据载左宗棠军部在米泉扎根屯田种稻,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学士纪昀被遣戍新疆,对米泉大米称赞不已:十里春畴雪作泥,不须分垄不须畦。珍珠信手纷纷落,一样新秧出水齐。达坂城蚕豆,于平淡中显神奇,看似与内地的无感官上的差别,但是这里的蚕豆却是上天赐给大地的礼物。相传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七仙女选桃赴宴时丢落了一串金珠项链,第二年,这串落于天山南麓的珠链奇迹般生根开花结果。果实颗粒超大,因而起名大豆,即蚕豆。王洛宾改编的《达坂城的姑娘》也硬是唱出了七仙女的范,因而连同蚕豆红遍大江南北。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哈密大枣、特级葡萄干、松子等,具有异域风物的还有各色花纹的地毯、丝绸、玉雕制品、热瓦普等,这些风物是自然造化与人类精工的完美结合。在点亮眼光的同时,乌鲁木齐也点燃了我们味蕾。馕,这个内地看似大饼式东西在新疆已流传了两千年历史,现在的馕已逐步演化成各种口味了,如肉馕、芝麻馕、油馕等,你想要的味道一应俱全。乌鲁木齐的烤羊肉味道最正宗,尤其是烤全羊,肉嫩皮脆,无膻味。与内地绝然不同。还有手抓饭,被誉为大补之饭,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大米制成,一口就足以能点燃舌尖。
乌鲁木齐是让人留恋驻足的地方,你可以到乌鲁木齐的每一条大街、每一条小巷里去,因为这些大街小巷的里面,正是这个城市里的人间烟火,这烟火将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有时,可能路过的是汉族群众开的店铺,他们在忙碌的接待各族顾客,有时在街头转角处,可以看到清真寺顶上的星月和虔诚的信教徒;有时你也会听到基督教堂的浑厚的牧歌和古刹里青灯黄卷下的阵阵悠长的钟声……世界上很难找到像乌鲁木齐这样的城市,在这里五十六个民族都可以找到各自的身影,大家和睦共处于这个城市,同时也在这座城市里进行着完美的融合,所有这一切构成了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人文价值,它生动诠释了在这里每个民族的平等与尊严。正是这些拥有平等与尊严的最质朴的灵魂,又为我们留下了关于这座城市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