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郝效德的头像

郝效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23
分享

洋油灯

记得在我小时候人们经常唱的一句歌词叫“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想一想挺有道理。但多年的生活经历告诉我,自古至今,夜间人们离不开的还有一种东西叫灯光。一说到光亮就会使我想到天上的月亮,各种电光,但更使我忘不了的是煤油灯发出的光。它没法和月亮比,也不如电发出的光亮,但它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很深,因为它伴我走过了童年、少年至青年。

在我小时候,村里人把煤油灯叫“洋油灯”,听说当时人们长煤油灯用的油是从外国进口的,是洋人生产的,所以叫“洋油灯”。煤油灯的制做工艺很简单,大多数家庭的煤油灯,都是用旧墨水瓶或药瓶做成的,制做方法是先选准一个用来装煤油的瓶子,再选一块大于瓶口的铁片,用剪刀剪成圆形的,用锥子在铁片中间钻一个圆眼,再用铁片卷成一根圆的空心细管,把细管插到铁片的圆眼里,再穿上棉线或布条或草纸捻成的灯芯,放进瓶内加满煤油,让灯芯浸泡在煤油中,灯芯吸足了煤油,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就可以照亮了。煤油灯着一阵子就得用针或细铁丝等往上挑一挑灯芯,扒拉一下灯花,灯光才会更亮,就是俗话说得“挑灯”。自打我记事起,我就记着我家晚上照明用的就是煤油灯,而当时煤油特别紧张,人们长煤油灯用的煤油全得凭票供应,人们买煤油需到供销社去买。一家按人口分油票,一个大一点的家庭一个月仅给1至2斤油,一般都不够用。那时干供销社的人特别吃香,因为有管油权,他们家的煤油可任意用,真和他们关系好的还可多发给点油票或打油时多给点。谁要是和供销社的人有亲戚或关系那脸上可有光了,得让多少人羡慕啊!

煤油紧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变,人们惜油如命,从不敢浪费多长油灯。夜晚,人们只有在吃晚饭时才舍得点燃一会儿灯,吃完饭马上又将灯熄灭,再到睡觉时点上灯照一下明就得马上睡觉,为的是不浪费一滴油;女人们围坐在一盏煤油下做针线活,一是说话拉呱图热闹,二者则是图省些油;一大帮男爷们拉呱说话围着一盏煤油灯,还是为了省油。别小看这一盏灯啊!可给大伙带来了极大乐趣。那时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没有电视什么的,公社一个多月才去村里演场电影,而且除了《红灯记》就是《沙家浜》,再就是《智取威虎山》,人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到后来看的大人小孩连台词、唱词都背过了。剩余的时间,人们只能自娱自乐,尤其到了天暖时节,人们早早吃了晚饭就往胡同头上集合,好多人围着一盏灯,小马扎或小板凳一坐,便开腔拉起呱来。今天东家长,明天西家短,今天谁家的儿子结婚了,明天又谁家的姑娘出嫁了,时不时有人还说上一段笑话,引得人们捧腹大笑,人们将其称之为穷乐哈。就是这种煤油灯下的“穷乐哈”,陪伴着人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深沉的夜晚,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而这盏灯的油却是大伙凑的,今晚你添点,明晚他添点,虽浪费点油,但人们却感到特别的舒心和快乐。

煤油紧缺,人们处处想着节省少用,而就是有一处用油家长都能舍得,那就是学生上晚自习用油。记得我上小学和初中时,中、小学有个习惯要上晚自习,就是小学四、五年级和上初中的学生晚上要到学校上一个半小时的晚自习,因为校里也没电,学生上学去得自带煤油灯。每到晚上,每个班里坐着几十个学生,每人桌子上放着一盏煤油灯,一个个像火炬似的灯头一闪一闪,照亮着整个教室,照亮着每一张课桌,照亮着一颗颗童心,照亮着一个个学生的人生梦想,照亮了学生们心中前进的一条条光明大道。

岁月流逝,前进的步伐推着时代的年轮不停地向前,农村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原始的农村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后来,人们发明了罩子灯,后发明了汽灯,再后来农村全部用上了电,用上电灯、电棍取代了过去的各种照明用具,煤油灯被彻底淘汰。但它却记载着一个时代,想起它就会想起我童年的时光,那时生活是困难,可想想过去,尤其是拿当初那个时代与如今的幸福生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我想,对于生活在当今的人没有理由不感恩党、感恩社会主义的好政策,更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