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弥漫浓浓年味的当属蒸年糕。小时候蒸年糕场面很是壮观热闹,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当新年脚步渐渐清晰,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就开始准备蒸年糕这个大工程了。
一切就绪,村巷上就热闹开了,大家商议好,今晚哪几家蒸,明晚哪几家。蒸年糕需要很多人通力合作,所以轮到的人家都要去帮忙。我村上的年生阿叔个头不高,一米七出头,但壮实能干,蒸年糕经验丰富,一般都有他指挥调度并且把关。早早吃过晚饭,大人们就有条不紊忙开了,灶膛烧火的,上蒸的,撒粉的。孩子们觉得新奇好玩,在其间嬉笑追逐,大人怕磕碰着,就会嚷:“都到外面玩去,一会好了喊你们吃年糕。”于是孩子们一哄而散,出门撒欢了。也有几个不肯走,贴着父母脚跟跟前跟后,生怕错过什么。等灶间热气腾腾如仙境时,有男高音喊:“出笼了,起!”力气大的端着桶快速来到堂上,在靠墙的边上早已摆好了擦拭得干干净净的实木门,很是结实。将桶倒扣,蒸好的粉团就出来了,白白胖胖,腾腾的香气挠得心发痒,好想上去啃一口。当然这只能想,暗暗咽下几口唾沫。我是知道的,这个时候很神圣,不能轻举妄动,也不能多嘴多舌,这是大人在家里千叮咛万嘱咐过的。
关键时刻到了,年生阿叔上场。他只穿一件薄薄的衣服,衣袖高高挽起,拿起一块浸了冷水的棉布包裹住右手,然后开始去揉压粉团,动作有力,频率很快。不一会将棉布取下过一下凉水,缠上继续按压。渐渐的,粉团变得粘性十足,也光滑了许多。年生阿叔边按边拉,不断地按扁拉长,最终粉团变成了宽约十公分,长约二米的长条状。年生阿叔停下来,擦一把汗,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棉线,然后开始绕着年糕一拉,一块年糕就做好啦!流畅丝滑,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很有艺术感。
但此刻最吸引人的是那软软糯糯的香甜年糕,外面疯玩的早得到讯息,一股脑挤进来围成一圈,个个眼巴巴地瞧着。年生阿叔呵呵一笑,把第一块弧形的糕头放一边,那是不能动的,好像是敬献给祖宗的。拿起另一块长方形的,把它用棉线分割成若干小块,每人分一块。放进嘴里细细嚼着,又香又甜,觉得世上美味不过如此。心急的两口就没了,吸着鼻涕,眼巴巴看着,大人忙道:“好啦,别占着地,出去玩一会,等下一笼。”于是又一哄而散飞出门去。我可是不去的,因为接下来的可好看了,只见大人把做好的年糕小心地搬到另一张放桌上,让它们稍微晾凉,然后拿一根筷子,蘸上红料,开始点红点,雪白的年糕加上红艳艳的圆点,像打扮的新娘子,煞是好看。我羡慕得紧,但是得等我家的年糕蒸好了,这个神圣又美好的工作才能轮到我来做。开心地点完红点,我姐妹三个还会趁大人不注意互相在眉心也点个红点,感觉老臭美了。
一家蒸好了,又开始了下一家,灶间早就装不下这腾腾热气啦,里外都是雾腾腾的,加上糕团的香气,大家忙碌穿梭的身影,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唯美又温馨。辛苦了一年,终于可以做点美食填填空落落的胃!民以食为天,在那贫瘠的年代,食物最能抚慰人心。年糕年糕,象征着收成一年比一年好,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所以,过年蒸年糕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早就丰衣足食,糕团啥的要吃随时可以买,在人们眼里不再是稀罕物了。可是,对于我们来讲,这份情怀却永远都在,而且随着年的临近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