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绝顶的头像

绝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07
分享

幸福账单

幸福是什么?小时候觉得幸福就是家里有吃不完的棒棒糖,读书时觉得幸福就是寒暑假可以到处疯玩,现在才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就在幸福账单里。

据母亲回忆,她小时候也有上过学,大概读了一个学期,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读书,算是文盲一个。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记起账来麻溜得很。可以说,如果没有母亲的账单,就没有我们家的幸福生活。

打我记事起,我从来没见母亲有空闲的时候,她在我眼里就像一个超人,无所不能。她不仅种玉米、种花生、种甘蔗、种芋头,还养鸡养猪养牛,有时间也自己酿酒卖,后来更是大胆开起了屯里第一家碾米店,她用娇小的身躯扛下了全家的生计。

我入学后开始识字了,母亲就邀请我加入她的“创业团队”,成为她的合伙人,主要就是协助她记账。母亲最初的账本就是我上学用的作业簿。一年级的时候我识字不多,只能写简单的数字,母亲就教我分大类来记,鸡、鸭、猪、玉米、芋头这些的放一个本子;米酒放一个本子;碾米的放一个本子,付款了的写完顾客名字和数量及金额就在后面打个√,赊账的就在后面打个×。母亲还给我科普了如何规范使用称呼,没结婚的男子写“日某某”,没结婚的女子写“的某某”,有孩子的女子写“乜某某”,有孩子的男子写“卜某某”,有孙了的女子写“虾某某”等等,她只是给我理清了思路,至于具体的字怎么写,她是不懂的。按照她的排兵布阵,我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路,在帮母亲记账时遇到哪个人名不清楚不会写的就去找我读过高中的大伯,请教他这些人名怎么写。我大伯写得一手好字,每次找他,他还会耐心教我他写的那些字是什么意思。他说中国人用字很讲究,由壮话音译过来的名字不仅要音似还得有好的寓意,总之就像后来我学文言文翻译的时候老师教的“信达雅”三字口诀。因为记账需要,我慢慢积累了很多字,对我的学习助益很大。

协助母亲记账是开心的,也是痛苦的。母亲是一个高效能人士,每月至少要盘点一次账目。由于那时候没有计算器,加上我刚上学不久,算数水平更是一塌糊涂,和母亲盘点总是要奋战到夜里,每次我都叫苦连天。而母亲,总能在没有计算器、自己也不会拿笔计算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靠心算理清了那些我认为毫无章法的账目,我深感敬佩。

人家都说无商不奸,偏偏我的母亲是个实诚又善良的人,别看她自己酿的米酒供不应求,开的碾米店客流量大,但效益不好,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我三年级的时候,我从账目里看到了端倪,原来这些账单好多都是“烂账”,有很多人经常赊账,有些都赊了一两年了。我气冲冲问母亲,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为什么不去追债。母亲只是感慨的说,这些赊账的都是可怜人。我记得有个赊账大户阿花婆,在我们家碾米店赊账两年了,她家老头子也经常来赊酒喝。我一直跟母亲抱怨,还撂了狠话,她要是不追债我以后就不帮她记账。可能我强烈的意念“感动”了上天,那年三月三,阿花婆拿了自家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和十几个鸡蛋上门来抵债,母亲万般推辞无果只能收下。我心里乐开了花,心想今晚可以吃肉吃个够了。然而故事的结局是,我的母亲把鸡杀了之后把一半的胸脯肉、2个鸡腿、一块鸡肝外加5个鸡蛋打包给阿花婆(阿花婆家里四口人,她和老伴,还有两个孙,儿子前几年患病死了,儿媳跑了);一半的胸脯肉拿去给我奶奶;吃饭的时候又叫上我的堂弟堂妹们,我那晚也只是得吃了块鸡脖子……

1998年的夏天,母亲说父亲在巴马县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为了我们三姐弟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举家搬迁到了县城。

临走前,为了筹我们三姐弟的学费,母亲和我带着账单上门“追债”,但也只是结了一大半。那段时间,母亲总是很晚才睡,有时候醒来我看到她拿着那些账单在昏暗的灯光下苦思冥想着什么,灯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后来母亲把碾米机、家里的牛、猪、鸡都卖了才筹到了我们的学费。

我依然记得离开老家的那个清晨,天刚蒙蒙亮,隔壁家的大公鸡刚打鸣,母亲就带着我们三姐弟启程了,那天母亲一直重复一句话“不要回头看,一直往前走”!由于没有车直接到屯里,我们得背着行李走几公里的路才能搭到车。那天的行李很重,路很长,我听着鸟鸣声,踏着晨光,步履轻快的穿过层层薄雾。

来到县城,我每天都是好奇又忐忑的观察着周围的事物。母亲也终于得休息了一段时间,她每天就是接送我们三姐弟上学,煮饭做菜。我也不用再帮母亲记账,别提有多自在了。

可是好景不长,才半个多月,母亲又开始居安思危起来了,她拿出了账单如临大敌,因为她发现县城一个月的花销顶在村里的半年。

于是,母亲又开始忙起来了,不再接送我们上学,有时候连饭菜也顾不上煮,由着我们三姐弟“自力更生”。

那段时间母亲频繁“换工作”,她先是回老家把之前种的芋头全部搬来,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叫卖。卖完芋头的母亲又发现了新商机,我们租房的附近有学校,她想摆摊卖点面包、开口笑之类的东西。说完没几天母亲的摊点就开张了,天还没亮她就起来忙活,她摆摊那段时间我们三姐弟最开心了,因为每天都有美味的早餐吃。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的母亲察觉出了不对劲,这个小摊几乎不赚钱,于是她决定及时止损。

本以为这次“创业”失败会让母亲苦闷一段时间,谁知道她快速按下切换键,又跟几个比她先到县城的同村伯娘一起到工地挑砖头去了。直到现在我都一直对母亲曾在工地上挑砖头的事情耿耿于怀,她身材瘦小,力气也小,一块水泥砖都跟快赶上她的体重了,是什么“神仙”力量支撑着她每天挑着比自己重的砖头穿梭在工地上。据母亲回忆,当时挑一块砖从一楼到二楼才五分钱,从一楼到三楼是一毛钱,挣的都是血汗钱。

挑砖工作把我的母亲折腾又黑又瘦,病痛缠身,在我们的极力反对下,母亲决定换一份“工作”。

2000年,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渴望新世纪新作为。母亲也积极求新求变,她在农贸市场租下了一个摊位,摇身一变变成了老板娘。这段时间是母亲记账工作最繁重的时期,我称之为账单高产期。

虽说母亲是在农贸市场租了摊位,但她只有巴马街日当天才在农贸市场摆摊,其他时间要么赶那桃乡的圩日、要么赶凤凰乡的圩日、燕洞镇的圩日、远的还去赶隔壁百色市田阳县玉凤镇的圩日……周边乡镇的各种圩日都被她赶了个遍。每天早上我们还没起床她已经去赶圩;晚上我们睡觉了她还在点货、记账。好在这段时间母亲的账目比较单一,每天常规记录一下卖出多少件,进货价是多少,售价多少,利润多少,如果不忙,母亲在收摊前就能完成。遇到节假日,母亲只能收摊回家后才慢慢回忆今天的情况,一件一件记录下来,再结合今天收到的现金数量就能知道记录得是否完整。母亲记性很好,每次都能记得八九不离十。

母亲当老板娘期间我最烦恼的就是她进货回来后的点货流程。我们要一个袋子一个袋子打开,拿出里面的单子,开始清点,仔细核对货物的品种、颜色、数量是否跟单子上的一样,遇到少了的母亲会把它们记下来,第一时间电话跟批发商联系要他们补货。遇到多发的母亲也一样迅速联系商家,说过后再拿回去给他们。很多人笑母亲太老实,少发的可以联系补货,多发的自己留下来卖了就行,反正商家也不会记得那么多。可善良淳朴的母亲不以为然,因为她心中有一本账,有一杆秤。

2004年,我们在巴马起了一栋三层半的房子,房子刚封顶不久,积劳成疾的母亲倒下了,需要动手术。

初二暑假的那个下午,我和父亲在百色市右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门外焦急的等待三个多小时才等到了虚弱的母亲,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我和父亲相拥而泣。

母亲出院后不久我们就要开学了,那几天父亲总是夜里才回到家,细心的我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已经戒烟的父亲又抽起了烟,我知道他是遇到难事了。为了起房子家里已经欠债累累,母亲住院期间高昂的医药费更让父亲一夜愁白了头。

我找到父亲,跟他说实在筹不到学费我就不读书了,我在家照顾妈妈,等妈妈好一点我可以跟她去摆摊,但是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弟弟妹妹读书。

父亲听后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背过身去用手迅速抹了抹眼泪,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父亲落泪。

“来,拿着,打开看看。”母亲拿着个黑色塑料袋来到我们身边。

我打开一看,袋子里是几小沓现金,一毛的、一块的、十块、二十块的,母亲把它们分类后一沓一沓绑好,我呆呆的拿着,好像手中拿着水晶,不敢动弹。

“这是我给你们三姐弟存的学费,我原本打算每个月存50块,但有些月份家里实在困难能省出多少就存多少,存了快两年了,那个小本子上面有数,你们父女俩算算看,够不够这个学期的学费。”母亲虚弱的说着。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因为母亲的魔法账单,我们三姐弟才没有中断学业,后来都读完了大学,妹妹更是读完了研究生。

2020年,父亲走了,母亲悲痛不已,眼睛花了,头发白了,记性也不似从前那般好了。她把二楼三楼的房间都租了出去,我们知道她是不想一个人孤独度日。当了“包租婆”的母亲把账本换了,她买了好几本三联的收据,租户们的房租和水电费都用这个本子来记录;不仅如此,她还要用手机把账单拍下来,万一本子找不见了也还有底。我夸她紧跟新时代,思虑周全。当然,由于她不识字,这些账也是由我代劳。

本以为当了“包租婆”后的母亲会安心去当“广场舞”大妈。可是劳作了大半辈子的她还是闲不住,她说家里的土地是父亲留给她最宝贵的东西,不能丢荒。她不仅自己开小三轮回老家种田种地,还在县城种菜,在楼顶养鸡,后来更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进了隔壁小区的电子厂。

今年春节,弟弟和妹妹一家都回来了,团圆饭过后我们三姐弟和母亲围坐在火炉旁闲话家常、忆苦思甜……那晚母亲说了很多我们小时候的事情,我们感慨万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外人看来,父母如愿以偿,我在毕业那年就考上了选调生,妹妹研究生毕业后在广西的某高校任职,弟弟去年考上了区直单位的公务员,在外人看来是很光鲜亮丽,但只有我们知道这其中的艰辛和苦楚。

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我们趁着三姐弟都在,就一起劝说她“金盆洗手”,安心当个“包租婆”,不要再操劳了。

最终母亲只答应不回老家种地,但菜照种,鸡要养,电子厂的工不能辞。她的理由很充分,菜地离家近,当锻炼身体;养鸡就在楼顶是顺手的事;电子厂的工作就是家门口再就业,时间自由安排还有人免费“陪聊”,何乐而不为。说着,她又拿出了近期的账单,上面记着卖菜和电子厂的收入,每笔几块、十几块、几十块不等,都是母亲的劳动所得、幸福所在。

“妈,我真的很好奇,打我记事起就看到您一直在记账,先不说您大字不识一个记起来费时费力费神,您记这些能有什么用呀?”心直口快的妹妹终于问出多年的疑惑。

“妈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妈不想稀里糊涂的来这人世走一遭,必须生的清楚、活得明白,我想让你们知道,我们用的每一分钱都是堂堂正正的,我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生活,这些账单就是见证!”母亲的话语穿过灯光、穿过炉火、穿过斑驳的年月,直击我胸膛,那一刻我想我读懂得了母亲花白的头发、起茧的双手、满脸的皱纹,这是她劳动人生开出的智慧之花、幸福之果。

“妈,您这些账本可不能丢,留着做我们的传家宝,我们一起来给您的这些账本想个名字吧。”弟弟满心欢喜的建议。

“就叫幸福账单,你们觉得怎么样?”当时我的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这个词儿。

“好,就叫‘幸福账单’!”全票通过!

母亲摸着她的两个外孙,感伤的说,“妈老了,眼睛花了,脑子也不灵光了,这账单以后怕是记不了了呢。”

“婆婆,我来帮您,我已经会写到30了,我以后还会写很多很多的字呢”我五岁的女儿举着小手毛遂自荐。

“好,那以后我们家的幸福账单就靠你们来写了!”母亲笑着说,屋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