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这是呼兰小城西北方一个幽静的院落,红色砖墙围绕。
映入眼帘的是三座灰白色水泥建筑的二层小洋楼,方正,典雅。有梭角的木制飞檐,擎衬着黑瓦,暗紫色木制栅格窗,窗棂斑驳,显示出它的历史和苍桑。
几十间连廊式、纵横青砖灰瓦房,贯穿于小洋楼之间,形成那不同形状的院落。
一条笔直的沙石路深深的通向院子的尽头。路两旁排列整齐粗壮的老榆树,繁茂的枝叶在半空中交汇,向人们展示着年轮。院落的东侧有三栋草房隐没于树萌中,散发出泥草的混香味。
听老护士讲,三座洋楼是英国人建的教会医院,已近百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为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康复医院。一九五0年改建为呼兰县医院。
小洋楼里光线很暗,木制的楼梯厚重、坚固。踏上去会发出‘’咚咚"的响声,声音传得很遥远。你突然会觉得楼角的深处有双眼晴在窥视,令你毛骨悚然!
那条通往院落深处太平间的沙石路,风吹叶动沙沙作响,送别亲人的啼哭声隐隐传来,白衣穿梭的身影会让你惊魂破胆。这百年老院有点渗得慌。
一九七一年的深秋,十一位妙龄少女,从这里开始了白衣天使的生涯。
第二章
一九七一年,是被历史重笔记载的一年。
“文革”还没结束,省卫校的教学工作尚未恢复。全省护校招收二千五百名学生,名额分配到各市,县卫校,以补充临床护理队伍的严重缺员。
经全县各单位的推荐筛选,十一朵鲜花如愿进入卫校学习。我们是幸运的,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先认识一下吧 :
敏,生于海拉尔,身材欣长,鹅蛋圆的脸上装满了真诚和朴实。笑起来会停不下,能感染到身边任何一位不想笑的人笑起来。
晶,微微上俏的唇角,有一双神往的丹凤眼,高扬美韵的声音,看到她你会觉得青春和美丽如此耀眼。
彩,像只展翅的白天鹅,尖尖如笋的十指,唇红齿白,剔透靓颜。
芹,微黑的皮肤,油润光泽,墨一样头发随风飘逸,神态老成,含糊其词的话语,有时让你莫明其妙。
平,笑眼咪咪,有着让人羡慕的像石膏一样紧致白皙的皮肤,性格随和而温柔。
文,稚嫩的脸庞,明亮的双眸,高直的鼻梁,沉静端庄。
云,飘呼的长睫毛,美丽的大眼睛透着忧伤。她常躲闪别人的目光,柔声细语,只有十五岁。
阳,阳光灿烂的少女,嘴角上常抹着欢笑,小巧玲珑的身段,轻盈妩媚。
秀,微微上翘的下额,显示出高傲的个性,是学员中唯一上完高一的高材生,出口成章,语惊人。
淑,娇小婀娜,五官紧凑,大方,气不怒嗔,乐抿于唇,喜目凝神。
我是大家推荐的班长,扎着歪桃小辫,一本正经。
第三章
上课了!
对于我们这些在工厂已工作一年的年轻人,重新坐下来学习,其实是件很难的事。
生理,病理,药理,解剖,内外妇儿临床医学及护理,医古文,拉丁厚厚的十八本书真觉得有千斤重。
大家认真好奇地翻看着书,涉猎那些未知的人体解剖图形:噢,每个人的头都是一具骷髅,脸上的肌肉像蒜瓣一样,一块块拼凑的。有人在下意识的摸着自己的脸,满脸茫然。
心脏布满了血管,有心房,心室,大小像自己的拳头......
肉眼看不到的另一片世界更是漫无边际,细胞,细菌,病毒,红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吐故纳新,白细胞吞噬细菌病毒......
原来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在共同的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各器官,系统彼此相互联系制约,展现在你面前才是活生生的人啊!
这就是医学科学!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我们投身的职业是"知人扶生,生命相托"!
这是深记于心中的第一课。
第四章
新来的班主任姓关,是名内科医生。在十一双锐利的目光中,缓缓地走上讲台。他先笑了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和暗紫色的牙龈。清瘦的脸庞,微黑没有光泽的皮肤,略弯前倾的腰身。同学们用新学来的知识小声的评论着,"阿迪森氏综合症"。
"同学们好!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班主任老师了,希望同学们支持我的工作"。
他语气突然顿了一下,环视着讲台下的每一位。
敏已笑的全身颤抖,大家在回避老师的目光,脸憋得红红的。
我是班长,赶紧站起来 : "老师好,请老师放心。""哈哈哈哈!"不知谁带的头,同学们终于大笑起来,笑得无拘无束,前仰后合。
关老师莫明又无奈的看着我们,少顷,他也和我们一起笑起来。快乐的笑声瞬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心灵有了共鸣。接下来是和关老师的朝夕相处,衣食住行注满了他的呵护。
一次芹在宿舍突发胃痉挛,吓得我们喊来了关老师。老师看了看,没言语,从针盒里拿出了几根银针,在脐上找准了穴位,轻轻的刺进去。芹马上就不疼了。老师嘱我们在芹的胃区做热敷。一会儿老师端来热腾腾的面,看着芹吃下去。原来老师去他宿舍亲自煮了面。好感动呦!
有的同学之间也会吵架,也有老师劝不了的时候,他会坐那流泪,吵架的同学也就自觉收官了。
老师家住哈市,为了我们他每周只回家一次,不管刮风下雨,冰雪严寒,周一早八点前他一定会回到学校,早五点就从家里出发,也真难为他了。
老师真的患有"阿迪森氏综合症",总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但他在我们面前从来都是微笑的。看着他的微笑,我们心里是涩涩的。
他是哈医大高才生,内科主治医师。很多深奥的医学理论,他会用最简单易懂的方法传授给我们,真是受益匪浅。
和关老师的这种师生情,一辈子都不曾忘记过。他在内科工作一年后调回哈市,再没见到他。
关老师你可安好,学子们祝你平安健康!
第五章
拉丁课。
拉丁语是世界通用的科学及学术用语。
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处方学等都采用拉丁语命名。各国规定的标准的处方应用拉丁语书写,这种处方在全世界通用的。
医嘱薄上的药品名称,用法,数量,执行时间及长期备用的医嘱都是用拉丁书写。所以药物拉丁是我们必学的课程。
就我们这点文化,只能死记硬背了。首先记住拉丁字母长的模样,然后记住同类药物及学术用语的共同部份,比如上午am,下午Pm。真的好难啊!
晶喜欢闭着眼睛大声背读,我常常提醒她"小点声"。云,默念着,有时会流下眼泪,"太难了,读不出来,也记不住啊"。
而阳却总是面带笑容,像唱歌一样的韵律在读。
我在初一时学了点英语,学的真不好,单词没记住几个,现在却有记忆了,那些单词都在脑海中出现了。汉语拼音,英语,拉丁,全混在一块儿了!
今天是拉丁课。教室里又增加了四名新学员。小志是后增补的第十二名学员,也是班里唯一的男生。(后来大家都称他是党代表)
他个子不高,头很大,神态傲慢。印象深刻的是脚上那双三接头大皮鞋,黑亮无比。
还有三位代培的女赤脚医生。
李姓大姐,四十多岁,跟我说话,目光却看着别人。噢,右眼有点儿斜视。
荣,年龄和我们相仿,纯纯的农村大妮,光亮的眼眸,兴奋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英,长得太像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中的卖花女了,真博大家眼球!那十一朵鲜花,芬芳展露,似孔雀开屏显示着其灵美。
讲拉丁课的陈老师是四川人,用浓重的四川口音教我们读着拉丁单词。枯燥难懂的麻辣拉丁催人昏昏欲睡。云小姐伏在桌上睡着了,微笑着,一定在作美梦。
突然有种强烈的声音刺激着我们的听觉,“坡捞,坡捞……”
伴有撕裂声的女高音,惊醒了天使们,陈老师那闪光的镜片也在寻找那奇怪的声音。是她!那位李姓大姐,红着脸,旁若无人的读着……"哈哈哈哈!"天使们的笑声淹没了那"坡捞"的怪声。这位大姐胆够大的,来的第一天就敢创故事。谁也不知道她的"坡捞"是啥意思,但从那以后"坡捞"就成为我们拉丁课的代名词了。
第六章
天空飘着雪花,寒气袭人。今天我们去医大二院解剖馆上解剖课。
紧张,恐惧,这脆弱的小心脏紧缩着。
第一次来医大二院解剖馆,这里安静,肃穆。我们轻轻的挪动着脚步,能听到呼吸的咝咝声。
最先惊悚双眸的是馆内门口两侧两具人体骨骼和肌肉走行的实体标本。
用钢丝架穿连成的标本直挺的站立着,像是两名侍卫,虽然没有眼球,却觉得目光炯炯直视前方。
206块骨头每块都那么坚实,突起的胸大肌,三角肌紧实而强壮。长似纤维状的肌肉填充着骨与皮肤的所有空间,突然觉得骨骼肌随时都会迅速有力的收缩,虽然已经没有意识的支配,却似栩栩如生,只是灵魂已远行。
接下来是胚胎馆。
刚刚着床的胚胎,像个小蝌蚪,静静的懒在子宫里,那根长长血管,脐带输送着营养物质,慢慢形成了组织,器官,舒适的卷曲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吸吮着母亲的血液,静静的等待着大声啼哭迎接生命的那一瞬!
福尔马林浸泡着一个个人体器官。
大脑,心,肝,脾,肺静置于溶器中,在福尔马林的浸泡中,光滑柔软,如此鲜活,那样精致和完美。每一个器官都有其神奇的功能,形成特有的形态和结构,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完成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我真的相信上帝创世造人!
下一馆是令人恐怖的人体实体标本正中矢状面。浓浓的福尔马林溶液呛得泪流满面,尸袋打开的那一刻,惊骇至极。女性尸体,长长的头发贴在塑料袋上,白皙的皮肤,紧闭着眼睛,像是在沉睡。颅内组织与脏器都暴露在视野中。我们手拉着手,颤抖的身体紧紧靠在一起,听着老师那似乎很遥远的声音。
终于走出解剖馆,大家长长出了口气,仿佛从地狱重返人间。
回来的路上那种强烈的震撼还在撞击着心灵,久久不能散去。
每个人思考的是生命的内涵。生命的存在是美丽的偶然。从诞生到死亡又是残酷的必然,呵护生命的职业是崇高的,做一名护士,今生无悔!
第七章
病理课讲了失血性休克,今天上实验课。关老师捧来一只灰色的兔子,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怯生生的看着我们。关老师拿出个10OCC注射器讲了操作要领 : "用注射器抽出兔子的动脉血,按80ml/kg计算,2公斤的兔子需抽5O毫升动脉血,再从静脉输回。谁来操作?"
这下我们可傻了,还没实际操作过静脉穿刺。平时总是独立行动的芹突然喊了一声 : "老师我来!"芹在惊讶羡慕的目光中拿起注射器,熟练的接上针头。几位胆大的同学狠狠的摁住瑟瑟发抖的兔子。芹认真地查找动脉血管,“扎颈动脉吧”,有人在提醒,“触摸动脉血管波动”...…动脉血管是看不见的,在找,找...…
“关老师拉了!”啊,是兔子被摁的拉了满桌的屎。彩扯着大嗓门 : “是兔子拉了,你咋说关老师拉了?”摁兔子的同学笑的松开了手,我们笑得都蹲了下来,关老师喊着 : “快抓兔子,别让它跑了!”。
兔子又被摁到桌上,大家屏住呼吸,目光注视在那小小的针头上,终于看到注射器里鲜红的血液,渐渐的兔子不动了。也许是休克了,也许是太累了……注射器里的血已有几十毫升了,芹指挥着 : “松手吧。”我们刚松开手,兔子嗖的一下带着注射器冲下桌子,“啪!”注射器碎了,兔子跑了,实验课下课了!
第八章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十一位天使白衣白帽,打扮整齐,靓丽飘逸,走在医院的路上,惹来好多羡慕的目光,美美哒!
关老师带我们去内科病房,结合临床讲析"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及肺动脉血管的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
病房的空气中来苏儿与病人体味混杂的气味扑鼻而来。病房里的四名病人,呈半坐卧位,口唇青紫,端坐呼吸。不停的咳嗽,咳痰。布满血絲的眼睛紧紧盯着我们。每个病人的床头上都放了一个玻璃罐头瓶子,里面装满痰液。护士正在准备给病人输液。她轻轻拍打着病人的手臂,寻着可用静脉。烦躁的病人挥手之间碰翻了床头桌上痰罐,痰罐扣在护士手上。护士看着满手痰液,温和地笑了笑对病人说 : "等一下,我去洗手。"
站在我后排的彩和阳突然呕了起来,我的胃也翻腾。关老师看着我们说 : "还有谁想吐,都出去!"我们跑出去,翻江倒海吐了一顿,擦干泪水,继续听课。
关老师为病人查体,像唠家常一样问诊,病史,家族史……
仔细挪动着听诊器,旁若无人的听着。触诊轻柔,界线清晰,叩诊渐进,侧耳细酌,边查边讲 : "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度清音,肝浊音上界下降,心浊音,剑突下有明显心脏博动。病变累及心脏主要表现,颈静脉怒张。"
颈静脉充盈,饱满肿大,肉眼能看到其搏动。
"颈静脉怒张",真真让我记了一辈子,再看到有此症状的病人,就会断定是心衰病人。
随后,关老师又带我们去了抢救室。病人在吸氧,多个静脉通道已开通,护士正在为病人吸痰。吸痰器抽吸痰液的呼噜声让人不能忍受。
吸痰后,护士为病人做口腔护理。
眼尖的秀说 : "那单子上有个虱子在爬!"护士听到笑了笑说 : "濒死的病人身上的虱子都往外爬,你系好白服袖口就是了。"
护士长讲解了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及氧气吸入及吸痰器的操作规程。重点是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液体出入量都要准确记录。观察是连续的,从体征到症状,从躯体到心里,因为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发展,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和训练有素的观察力。
唉!护士这个职业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光鲜,浪漫。早上欢畅的心情一扫而光。
第九章
医者仁心。
内科主任范庭国老师深情的为我们讲了这一课。范主任毕业于中国医大,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几十年,医德好,医风正,医术精,受到人们的赞扬和信赖,许多病人都慕名而来。
范主任微笑的站在讲台上,手里的烟蒂在慢慢的燃烧,不时会吸上一口。缓缓的说,我今天来给大家讲的不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医护工作者心理道德的治疗。
他讲了发生在医院里的三个事件。
有位病人家属是山东口音,来门诊挂号,挂号员问 : “叫啥名?”他回答 :“莫有明。”挂号员反复问都回答“莫有明”。双方发生争吵。吵到院长那,院长让病人家属把名字写出来,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住院处药局,有几天没有毒毛k,(心脏病人用药),医生让家属自己购买,也没说清楚毒毛是什么药,病人家属连夜赶回家,拿来一缕猪毛。
有位护士上午给患者打肌肉针,匆忙拔针,没查看注射器与针头的连接,把针头留在臀大肌里。下午病人家属来问 : "护士,那针头得留多长时间啊?"
讲到这,这些爱笑的天使们谁都没笑出来。
我们每句不负责任的话,每个不负责任的行为,都会给病人造成心理上和身体上的伤害,甚至失去生命。
爱心、责任心缺一不可。最后主任送上"医无德者,不堪为医"与之共勉。
这些话语,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掷地有声!
那时,我们吃住都在医院。对医院里发生很多感人的事耳闻目睹。
医院的大墙外就是家属区,大多数医生护士都住在这里。虽然住房简陋,狭小,但为了工作方面没有人搬走。
夜里有住院的危重病人,科主任会随叫随到参加会诊和抢救。
七十年代初,家里还都没有电话,都是看水房的老徐头儿跑去传信。风霜雪雨,酷署严寒,披星戴月,每次都是这样。这成了医院不成文的规距。只要有徐大爷的敲门声,院里一定是有重患,主任们就得赶紧往医院跑。
有一次半夜时分,妇产科急诊入院一位前置胎盘大出血的病人。老徐头儿跑到王庭权主任家,边敲门边喊 :"主任呀可不好了,来了一位前置大流盘那……"
后来王主任和大家说 : "从来没听说过有前置大流盘这病,老徐头儿那都是圣旨呀,往医院跑吧!"
这里每天都进行着生与死的博弈,墙上挂的每一面锦旗都讲述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们待病人如亲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节假日,不计昼夜,不谈条件,不计报酬,可敬可佩!
榜样的力量,尊师的教诲,对我们是感染和同化,白衣天使的圣洁是心灵的唯美,是一种精神所在。优秀的医者,一定会有一颗仁心。明朝裴一中《言医▪序》:
“学不贯古今,识不到天人,才不近仙,心不尽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第十章
和关老师依依惜别,卫校二年的学习生活结束了。朝夕相处的关老师将去内科病房工作,我们也分配到临床各科室进入临床护理工作。兴奋,忐忑,还有一丝畏惧。
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精神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挂在脸上的笑容不再幼稚了,眼眸里闪烁着宽容和深沉。轻盈的脚步,和悦的声音,大方得体的举止,浪漫而不失文雅,娇媚而不失稳重。我们是勇敢的,敢去触动心灵的极限,从事从未敢想的事业。我们是幸福的,亲耳聆听了段莹,王天珩,王庭权,隋雨辰,范庭国,王瑞玢,李瑞华,陈学史等医学精英的亲情授课。
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大家都在默默的收拾衣服和行李。这简陋的宿舍是我们温馨快乐的闺蜜空间,每天晚上都在这里谈理想,讲趣闻,论找婆家的标准。漫无边际。享受着岁月静好。
晶帮着彩整理衣物,大嗓门,打破了沉默的气氛 : “彩,你最不讲理,那次你钢笔掉地摔坏了,非得说是我掰的。”彩傲慢的扬起头 : “不是没看清吗,还记着那。”敏接着说 :“白马王子又写诗了!”“哈哈哈哈!”大家一阵狂笑。
那一天,阳和文去收发室拿回一封信,呼兰当地寄给晶的,潇洒的字体,一看就是那位白马王子的。我们轻轻的划开信封,把信上的诗看个够儿。找到晶,举着信,念着诗。对着晶说 : “买糖去!”晶用最快的速度买来了糖。我们滿足的吃着糖,晶幸福的读着诗。
文,慢条斯理的说 :“秀,咱们几个在外科实习,去病房为一男患做清洁灌肠,说好不能笑,敏一进病房就笑的全身颤抖,传染了我们,我们都控制不了了,赶紧撤回,挨了主任、护士长一顿批。”
“哈哈哈!”大家又想起了那尴尬的一幕。又开疯了......
眼泪擦了一遍又一遍,笑了哭,哭了笑。所有的欢乐,懊悔,憧憬,都装在记忆口袋里慢慢的回味吧。
再见了关老师,再见了呼兰卫校!
第十一章
初冬的寒风旋着地上枯叶,发出沙啦啦的响声。夜幕下的医院,黑漆漆的。内科病房门前的小伞灯泛着黄色的光,忽明忽暗。
这凄冷的夜晚,是我到内科病房第一次值夜班。由张护士长带我。
张护士长,参加过抗美援朝,是战地救护队护士。虽然已五十多岁了,浑身还透着军人的刚毅,让人肃然起敬。
与白班护士交班后,带我去病房查房。内科住院的患者,大多是心、肺、肾疾病。二号病房一号床是肺心病心衰,并伴多个脏器衰竭,白班医生病危通知。
患者在输液,吸氧。半卧位,口唇干裂,面色青紫。头发凌乱地散落在枕边,双目微睁,留恋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他的爱人一看就是位老实厚道的农民,用乞求的语气说,花多少钱治都行,这家可不能没有她呀,四个孩子,小的才两岁……他哽咽了。两颗混浊的泪珠从妻子的眼里滚落下来,已不能言语的她,用在离开这个世界前仅存的意识表达对丈夫的感激,对儿女的牵挂,对家的不舍......
男子用他粗裂的手,轻轻的拭去妻子眼角的泪水,紧紧抓着妻子的手,像是能抓住她的生命。
全部处置结束回到值班室已是晚上九点多了,护士长嘱咐我,记好重症记录,核对医嘱。
值班医生是兰老师,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她很瘦小,右腿有跛行,散落着雀斑的脸上架着一副高度近视镜。
她用葡萄糖瓶灌满了热水,放到我床上的被子里,对我说 :“眯一会儿吧,半夜得有事。”迷迷糊糊,不知睡了多久,护士长在喊我 :“快起,去二号病房。”
兰大夫正在为患者做着人工呼吸,护士长在做心内注射,喊着我 :“再测生命体征!”
病人静静的任人摆布着,一切都没有了声息。兰医生看了看病人的瞳孔,摇了摇头。我拔去她身上所有的插管,护士长为她理着头发,擦拭着鼻孔、脸颊。扶摸着那半睁的眼睛说 :“干干净净地上路吧,啥也别惦着啊,他们会好的。”她竟神奇的闭上了双眼,像是安详的睡着了。
刚回到处置室,护士长又叫我 :“只有一位家属,咱们得送死者去太平间。”“啊!”我的头嗡的一下,真蒙了。真想找个护士长找不到我的地方藏起来。
那男人和兰大夫抬担架前面,我和护士长抬后边。去太平间的路好远啊,路上没有灯光,只能隐约看到白大衣在晃动。
风摇着树枝喳喳的响,死者硬邦邦的鞋不时碰到我的手,我颤抖着木然的被牵着走。终于到太平间门前了,昏暗的灯光下,看太平间的老头儿幽灵般的闪了出来。
我瞬间清醒过来,拼命往回跑,耳边呼呼风声伴着我,只有一个念头,“快跑!”!回到值班室我放声大哭,不知护士长和兰大夫啥时站在我身边的,护士长没批评我,她的眼里也含着泪花……
第十二章
临近年关了,内科病房的重症患者多了起来,走廊里都是加床。
昨晚是云的夜班。交班会上看她面容憔悴,声音沙哑,一定是忙了一宿。
她在陈述对二位死亡病人的抢救及护理过程,其中一位死者是怀孕六个月的孕妇。
她整夜未眠,在抢救室工作一夜,去了两次太平间。
料理病人尸体,协助家属送太平间,这工作对于只有十七岁的护士太残酷了。
云,是位善良、温柔、美丽的姑娘,父母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转业后父亲任呼兰亚麻厂副厂长,母亲在厂卫生所仍做护士工作。
十四岁,一场家庭突变,父亲因病去世。在她最需要呵护的时候,失去了父爱。她是家中的老大,有四个弟妹,只有她和母亲担起家庭重任。
我们两家是邻居,住在亚麻厂家属院。如果不是休班,会结伴一起走。
亚麻厂离县医院住院处有八里多路,骑自行车得四十分钟。那时的冬天咋那么冷啊,真是吐口吐沫马上冻成钉。坑坑洼洼的冰雪路面得小心翼翼,到了医院满头白霜,眼睫毛都冻住了,手脚钻心的疼。
夏天风雨交加,雷鸣闪电,穿着雨衣也会淋得湿湿的。
这是怎样的苦哇,只有我们俩能体会到。
这十七岁的孩子从未掉过一次泪,没提过一个苦,默默承受着本不应承受的一切。
她知道早早参加工作,为母亲减轻负担,养育四个嗷嗷待哺的弟妹。很少见到她在院里玩,她要照看弟妹,做家务,还要糊火柴盒。
爸妈总嘱咐我别欺负她,照护她,但我有时也会和她生气,也会说她,她从不还口,总是眼里含着泪,笑呵呵的看着我。
她和我们一样,工作在护理工作第一线,大夜班要连续工作十五个小时。在工作岗位上,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拿她当孩子。她是一名护士,要坚守岗位,完成工作任务,要履行职责。
在艰苦平淡的日子里,她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生存。她成为了妇产科一名优秀的助产士。
在"白衣天使"群里,她也会发表个人见解,会赞誉别人,她有一双儿女和幸福的晚年生活。同学们都说云变了,唯一没变的是双眸中的坦诚和怯怯的目光。
我也永远相信那句话“好人一生平安”。
第十三章
到手术室工作已一月有余,一直在熟悉环境,了解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基本职责,掌握无菌技术,习惯着手术室空气中特有的血腥味。
淑和秀毕业后就留在手术室,现在已经是能上手术台熟练的和医生配合的器械护士了。
手术室的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意识非常强的科室。手术程序环环相扣,需要医生,护士,麻醉配合默契,流畅,每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手术失败,危及生命。
手术室的护士长,高挑儿的身材,方正的脸厐,上扬的眉毛,很少能看见她的笑容。脾气古怪,终生不嫁。见到她我总会想起教堂里的修女嬷嬷。早会上她和我说: "今天你上台。"语气生硬。
洗手,刷手,双手浸泡在没过肘关节的75%度酒精中,三十分钟。浓烈的乙醇味呛得泪流满面。三十分钟是那么漫长。换上厚厚的经过数十次高压灭菌的隔离服,硬硬的很不舒服。进入无菌区最不能忍受的是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都不能用手去碰。那时手术室里没有空调设备,炎热的夏天是最难熬的。
我和主台护士大迟姐清点手术包和器械。我瞄一眼爱笑的她,好严肃。
这台手术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甲状腺周围血管丰富,神经走行交错,瘤体要剝离切除,是一台手术精细程度高技术含量大的手术。今天主刀的医生王主任,助手是韩主任。
他们轻声的商量要选择一道不显眼的颈部横纹做掩护,切一条不显眼的切口。病人是女士,考虑美观。
手术室很安静,只能听到手术器械打在手上的啪啪声。
甲状腺手术器械多且小巧,手术进程中医生是不会挨样告诉你他需要用哪种器械。全靠器械护士自已细致的观察,护士要有扎实的生理解剖知识来判断医生用哪和器械。医生一伸手,就得把术中所需的器械,用手腕部的运动将柄环部拍打在术者的掌心上。大迟姐,稳稳的,熟练的传递着。看得我眼花缭乱,从心里配服她。
我作为她的配台护士,清洗清点纱布块,整理暂时不用的手术器械。我一遍遍数着数,倒换着一盆盆清洗纱布飘着脂肪粒的血水。纱布块有二,三十块,止血填塞用,清洗后反复使用,在手术切口关闭前要说出纱布块和器械的准确数字,反复核对,才能关闭手术切口。
手术顺利的进行,每个环节都是那样顺畅。马上就要缝皮了,大迟姐递给我一个弯弯的小包针说"试试"。包针的针孔很小,戴着手套很难纫上。纫了几次终于成功了,放到持针器上,顺手递给了王主任,"哎哟"缝和针扎到了王主任的手。"啪"的一声,主任满脸怒气把持针器撇在地上。原来我错误的将持针器顶部传了过去。
做巡回护士的秀,马上过来用眼神安慰了我。
大迟姐用最快的速度传递过持针器,在弥补我的过错。
我真的不怨恨主任的怒气,只恨自已的拙笨。
三个小时过去了,手术顺利地完成,我迈着麻木的双腿,忍受着饥肠辘辘,忍着羞愧的眼泪告诫自已,努力!
第十四章
外科病房的护理工作量非常大。有七十多张病床,外,妇,五官住院病人只有一套护理人员。
由于护理人员少,护士都值大夜班,晚五点接班,早八点下班。
患者大都是术后,一级护理的比较多。生命体征,身上所有的插管,液体出入量,流量,颜色都得仔细观察记录。早五点开始处置,时间针,备化验单,采血,术前处置,下尿管,清洁灌肠,整理护理日志,交接班记录,全都忙完,早上交班时间到了。
来到外科工作最让我头疼的是为男患导尿。这又是作为一名护士不可回避的工作。直到一位老大爷说了一句让我一生都没忘记的话改变了我的心态。
我戴着大大的口罩,准备为一名尿潴留的老大爷导尿。老大爷看出我是一名年轻的女护士,说什么也不用我。我耐心的和他解释,这是我的工作,必须得完成。
大爷眼里涌出了泪水 : “姑娘啊,对不起了,做人有二不背,一不背爹妈,二不背大夫,谢谢你了。”对于一位病入膏肓的老人真心说出了对护士的理解和尊重,真让我感动。也深刻领悟白衣天使的圣洁。
"白大衣避邪",这是老护士为了给我们壮胆,常说的一句话。外科病房有长长的走廊,夜里光线不是很亮,走在那里总会感觉到怪影绰绰,五官科在院内第二座小洋楼里,要经过空旷的院落。夜里去处置我从不敢回头看,都是跑着去,跑着回。一次处置回来,看到走廊尽头有个女子在梳头发,长长的头发遮掩着脸,吓得我腿都软了,大着胆子问了声 : “谁?”她回答是四号病房病人家属。
记得一个冬夜,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背来一位男子,男子有四五十岁,全身血污,嘴和鼻子还在流血,已经已没有生命体征。张大夫仔细查体,应该是颅脑损伤,颅骨已碎裂。年轻人哭述着 : “我开拖拉机,他坐旁边,可能是睡着了,开到呼兰一中门口那他掉下去了,是后轮轧的,他也是司机,三年前他在那压死过一个人……”
啊?难道真有鬼神吗?
死者又高又壮,我们三个人根本抬不动。
张大夫说 :“尸体先放在抢救室吧,你回去通知家属吧。”
从抢救室出来已是半夜二点多了,走廊的窗户被风吹的乒乓响,张大夫用沙哑的声音说 : "都这点了,正是鬼呲牙的时候。"
值班室与抢救室一墙之隔,我坐在值班室的床上不敢闭眼,紧紧地裹着白大衣给自已壮胆。"鬼呲牙"的声音一直在耳边,泪水不由自主的流着,挨到天亮。
住院处外科是个超能量的集体。段莹,王天垣,王庭权,陏雨辰,吳成虎,魏中泽,韩玉兰,王山米他们毕业于中国医大,哈医大,北京医大,有精湛的医学技术,良好的医德。他们团结合作,成功的进行脑外,胸外,腹外等手术,四面八方的病人慕名而来。
这里又是团结的集体,同志们互相关心,特别是我们这批年轻人,业务上严格要求,一絲不苟,也给了很多照顾和宽容。男患者术前处置,下尿管,备皮医生们都自己去做,尽量不让我们这群小姑娘去做。有个别患者家属欺负我们,医生们会主动去沟通。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结婚那天,主任带着外科全体医护人员骑着自行车送我到婆婆家。亲朋好友都羡慕我有这么多出色的同事和朋友!
几十年过去了,想起来心里还是美美的。
亲爱的医生大叔,亲爱的外科同仁,你们现在可安好?真心的祝你们幸福健康!
第十五章
儿子刚满八个月,我被分配到儿科病房。同学中还有平和文。
三九天,爱人骑着自行车驮着我们娘儿俩去值大夜班。那时候值夜班执行前八后八。即怀孕八个月停止值夜班,孩子满八个月开始值夜班。
护士值班室有八平方米,为了带孩子值班的护士放了两张床。这就是爱人和孩子十几个小时的活动空间。我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病房里七八十个患儿要忙着处置。儿科病房的护士大多数是和我一样的孩子妈妈。孩子大小也都差不多。每三到四天值一个大夜班。由于孩子和患儿的密切接触,妈妈也是传染媒介,我们的孩子常常会感染上肺炎,季节性腹泻等疾病。每个做妈妈的心都会被深深的刺痛。为了事业就这样坚持着,别无选择。
儿子长大点儿了,可以不带他值夜班了,放在家里却少了妈妈的关爱和照护。一个深秋的夜晚,夜半,爱人把儿子送到值班室,儿子光着身子,只裹了一条薄薄的单子,急性腹泻,且伴有呕吐。我抱过瑟发抖的儿子,把他凉凉的皮肤紧紧的贴在妈妈的皮肤上,温暖着,儿子恐惧的看着我,轻轻的喊着妈妈,我和儿子一起哭...
小儿头皮静脉穿剌是儿科临床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儿科护士必须掌握。那时候晚上黑天就停电,我们只能借助蜡烛的光亮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如果是抢救心衰或脱水的患儿更是难加难。稍有空闲,我们就会在一起揣摩小儿头皮静脉的解剖特点,探讨交流开皮进针的角度,静脉博动的手感。力争一次成功。
在抢救一名脱水酸中毒昏迷的患儿时,由于末梢循环障碍,找不到可用的静脉,但必须立即开通静脉输液通道,才有可能挽救患儿的生命。护士长是有名的"张一针",几次穿刺未能成功,看着奄奄一息的孩子,真是急死人那!主任大声喊着 : "谁能来试试!"
平,接过穿剌针头,摸了摸孩子头皮正中颅骨缝静脉,靠手指腹触摸到静脉搏动,感觉静脉走行,轻轻的沿着颅骨缝呈15度角进针,"回血了,成功了!"抢救药品缓缓的滴入,孩子得救了!孩子爸爸一下瘫坐在地上又磕头,又作揖,嘴里喊着"恩人哪"!在场的医护人员眼里都含着泪水。真为我的同学骄傲。"刘一针"从此出了名。
儿科主任李瑞华,老百姓都叫她"李大华",早年毕业于中国医大,一直从事儿科临床专业,医学知识渊博,工作极其认真。每天在科里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她治愈的患儿数以万计。
“文革”期间她被发配做卫生员。扫厕所,搞卫生,她也认真去做,把病房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恢复工作后,她夜以继日投身到所热爱的事业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像所有的灾难都未曾发生过。工作上对我们要求极其克刻。稍有差错,批评的你有地缝都想钻进去,生活上却关怀备至。我儿子三四岁时得了心肌炎,她带我们去医大二院找她同学心内专家为孩子确诊。
那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用药很单一。她听说医大二院自制的中药制剂双黄莲,临床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好,坐公共汽车去医大二院找关系,找同学批回来200支,马上投入临床使用。
唐代医学家孫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所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天大医。她就是苍天大医。有这样的好主任,好师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忠于职守。她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常常在心里怀念她!
第十六章
每年的5月12号是国际护士节。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为纪念护理学科创始人南丁格尔为护理事业做出的贡献,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旨在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病人"。救死扶伤,履行天职!
每当这个节日来临,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为我从事护理事业而骄傲。
在古老的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叫赫尔墨斯的天使,人们不清楚他是男是女,只知道他是众神的使者。他是亡灵的接引神,又是传播文明崇尚健康的使者。后来人们把以生命相托的医护人员称作"白衣天使"。
漫漫人生路,悠悠天使情,我亲爱的同学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救死扶伤,默默奉献,拼搏奋斗几十年,用青春,心血,汗水谱写了人生最美的篇章。"白衣天使"已成为我们终生的称号,永远响亮!
我们永远是亲如手足的姐妹,共同经历过开心,失落,共同分享过幸福和忧伤。
多少幕幕朝朝,我们忙碌在病房,送走满天星辰,迎来黎明的曙光。
多少个艰辛的日子,把心酸压在心底,让微笑写在脸上。
我们曾相互做过伴娘,也曾陪伴在产房,一起笑过,一起哭过,一起把生活的重担扛。我们都有颗善良的心,骨子里凝集着坚强。
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我们伴着拼搏和努力跨越了花甲,走向人生的七十岁!
光耀的舞台帷幕正徐徐落下。但是在"白衣天使"网络荧屏前,依然笑声朗朗,做美篇,谈感想,传彩照,叙儿女情长。在夕阳之时找寻快乐时光。因为我们目睹了太多的生死离别,理解了活着就是美丽,幸福就是健康!
我们聚在一起会回忆那很久的往事,此生最大的愧欠还是在孩子身上。多少个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我的工作在护理第一线,想起来就觉得痛断心肠。现在我们都努力为孩子们多做事情,买菜,做饭,照看孙辈,乐此不彼,弥补孩子们心灵的创伤。我们成功的转换了人生舞台的角色,珍惜平凡的日子,灿烂的阳光。
敏的爱人两年前去世了,我们与她分担孤独,鼓励她坦然面对,走出阴霾。
彩和阳与癌症抗争了十几年,她们阳光的情怀吓走了疾病,又获得了健康。
晶,与白马王子生活得浪漫多彩。游泳,唱歌,时尚开怀。
芹,悟出了人生真谛,常去寺庙做善事,烧香拜佛,还是那么不合群。
平,深沉,温柔是她不变的性格,文雅的老太婆,皮肤还是那样紧致。
文,丰彩依旧,还在打拼,在口腔科发挥余热。
云,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
淑,在她身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生活充满诗意。
秀,患了脑血管病,前两年回呼兰,同学们去探望她,偶尔能喊出名字,好心酸。
党代表,医学上讲,大脑份量重,沟回多的人异常聪明。他成为放射科的专家,读片识病,我们都赞他。
李大姐,是个认学的人,成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医生。
荣,一直想往城里的生活,工作勤奋努力,改变命运,在红十字医院任护士长至退休。
英,毕业后杳无音讯。
我,还是愿意多管事,继续任白衣天使们的班长。
天使的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微笑,我们将永远保持这种微笑,面对人生,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