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弓江燕的头像

弓江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9
分享

《热血铸就秋景浓》

《热血铸就秋景浓》

作者:弓江燕

秋景一隅,诗意无限。漫步在家乡的小路上,观山水,秋意袅袅,满山的红、黄、绿、橙、紫 ,五彩斑斓,透着一种成熟。秋潮微漾眸光 ,朵朵芬芳,满坡幽香。秋色连波,翠色欲流,秋的美浸润着心田。

我沐浴着暖暖的秋阳,行走在故乡的山坡上,满眸都是深深的幽绿和宁静的自然美,满怀都是柔柔的山风。秋虫鸣、菊散香、松风阵阵、果实“啪嗒”,一步一娆娆,一步一惊喜。踱步走到了石碑近前,我停下了脚步,一个六角形的纪念亭映入眼帘。

碑柱上七字对联:“烈士芳名映千秋,英雄功绩昭百世。”

碑文上刻着:吴清华又名吴庆华。女,中共党员,浙江省平湖县人,生于1919年,殉于1943年,时年24岁。

吴清华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曾任我党地下秘密活动交通员、太岳区行署职工、学校校长、工学团团长、合工队队长等职务……

一枚黄叶呢喃着掀开历史的帷幔,在这周围幽静的环境中,我仿佛听到英雄在战场上不屈的怒斥声,看到了英雄为了凤凰涅槃,深入敌后,顽强与敌人抗战的血腥战场。有关这段如火如荼岁月的真实模样,烈士壮烈豪迈的战争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一段烽火峥嵘的岁月里。

40年代的定湖村,曾经发生过一场悲壮的战争。

吴清华英雄,在具有民主思想的家庭熏陶下,从小就有坚定的革命信仰,自觉的民主担当精神。她是太岳革命根据地合作社创始人。在开辟革命根据地战时工商业斗争中,创建了第一个合作社,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卓越才能,并为保卫新生合作社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她的英雄事迹,太岳区沁源围困战指挥部命名第一个合作社为“清华合作社”

吴清华1935年毕业于南京栖霞师范,考入金陵大学,时年17岁。那时候人民正处于屈辱罹难的困境,大片国土沦陷,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吞灭中华的狼子野心日嚣一日,半壁江山危在旦夕。国民党政府把共产党看做是第一个敌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倾其全力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反革命的“围剿”。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吴清华挺身而出,捍卫民族生存的责任感,由大哥吴志恒介绍,参加了抗日救亡组织。有时候在家里秘密组织活动,十三岁的小妹吴庆康放哨。

革命青年的爱国行为大大触怒了反动当局,致使成千盈百的学生入狱。吴清华也以危害国民党罪判处六年徒刑 ,关进南京模范监狱。她在狱中英勇抗击敌人、机智谨慎的和难友交谈时事、秘密传递情报、贪婪阅读党组织指示的外语课程。“八一三”沪战败北,粉碎了国民党主义者速战速决的迷梦,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斗争,释放了部分在押的政治犯,吴清华又重新获得自由。

出狱后,她接受党组织安排,参加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临汾“学兵队。”

1938.1月,日军沿长治出发,先后攻克洪洞、临汾。吴清华与三十名学员分配到晋西北。她们一边转移,一边沿途贴标语、喊口号,高唱抗日歌曲,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欢迎。步行二十多天,找到晋西北战地动员总会,后又被分配到兴县。三个月后,吴清华又调到一所抗日中学任校长。

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在晋西南、晋西北、晋东南等山西所有地区,对山西新军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进攻。在一次战斗中,吴清华遭遇突袭,被兴县县长高芸生扶上马背,双双脱离虎口,一起来到太岳区沁源。此后 ,二人喜结良缘。

1940年春,刚刚诞生的太岳根据地经济薄弱,为了开展经济,解决实际生活。太岳行署决定发展战时工商业,派吴清华任校长。在沁源县县城内创办了太岳职工学校。她以群众为中心,站稳村民立场,激发他们振兴实业、发展农业、组织生产、辛勤经营,职工学校的队伍日渐扩大。战时工商业发展当时在太岳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日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经验。

1942年,日军连续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扫荡和经济封锁,在这一严峻形势之下,根据地军民为了坚持抗战生产自救,职业学校奉命改为“工学团 ,”吴清华任团长。

1942.6月,工学团决定开辟通道。从沁源至洪洞,赵城第一条路线。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 ,她不顾自己怀有身孕,坚持与队员们奋力拼搏,尽情挥洒智慧和汗水,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太岳区的七月,经常是阴雨连绵的天气,道路泥泞不堪,她脚上经常会起血泡,伤口溃烂,难以愈合。但是她全然不顾,爬山涉水只是为了责任,为了心中对党的那份忠诚。经过半个月的浴血奋战,顺利完成了洪赵运输线,刷新了一个新纪录。由于劳累过度,她腹中七个月的婴儿早产,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1942.10.20日,日寇第六次扫荡沁源,妄图以沁源为“太岳剿共实验区 ,”长期固守驻扎。并对岳北地区实行“抉刎扫荡。”工学团决定也撤离沁源到士敏一带活动 ,行署决定工学团和爱国商业者联合组织成一支专业经济工队伍,简称“合工队。”

1943.4.3日,由于敌人活动猖獗,合工队在士敏无法开展工作。奉命由士敏返回老根据地沁源。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合工队先后在太岳北不同类型的村子里搞四个合作社试点,合作社是集体经济,在互助工作中,大多是农业互助组。根据地各级党组织和民主政府特别强调“互助自愿。”为了让农民相信办自己的合作社就是为了群众服务。一来可以发展农村经济,二帮助大家度过困难时期,吴清华宣传动员,鼓励他们参加互助。

1943.9.14日,吴清华带领李岩、郝寿卿、佘金来、梁钰 ,来到定湖村搞第一试点。时值中秋,地里的粮食都成熟了。为了防备日军不断的扫荡和围剿,根据地的老百姓白天在山上值勤,晚上抢收粮食。

吴清华到定湖后,带领村民一起闯一起干 。抽空耐心给大家讲解办合作社的发展慨况及未来前景。村民们生活极端困难,但都自愿把家里仅有的粮食拿出来 ,有时他们主动上山刨药材,捡橡子,积极参加合作社。吴清华寻找门路推销各项副业产品,换回村民急需生活必需品 ,有力的激发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不到半个月时间,合作社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农村里一个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合作社的生意相当兴隆,村民们热情高涨的发展生产。谁也没有想到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10.13日传来日寇扫荡太岳区的噩耗。吴清华派民兵把伤员送到离村十几里的山上,留下她和郝寿卿、李岩一起组织群众撤离村庄。

1943年秋,日本华北一位创造绝妙战术著称的司令官——岗村宁次,挖空心思策划了一个“铁滚扫荡”战斗,妄想一举摧毁我北太岳抗日根据地和消灭边区抗日领导。日伪军首先合击绵上地区,构成“铁滚式”封锁线,沁源也遭遇到了残酷扫荡。

10.7日,定湖村一支鬼子部队正在沿着村间小路上缓缓前行,合作社院里,村民们正准备吃午饭。一村民神情冷漠的看着前方的日军,吴清华顿时大悟,“刷”地从腰间拔出枪对着近在咫尺的鬼子疯狂射击起来,队员李岩,郝寿卿也迅速的对着鬼子扣动了扳机。霎时,尘土飞扬,浓烟升起。吴清华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她把敌人引诱到了东面的山坡上,依靠大树和岩石做掩护,猛烈的向敌人射击。她眼睁睁的看着和自己并肩作战的两名战士倒下了,心中百感交集,瞬间更加激发了她的战斗力,她持枪冲向山坡,一个又一个的鬼子倒下了,子弹用尽了,力气也微弱了。“打”,鬼子嘶喊着,向她逼近,她看到倒在血泊里的战友 ,目光里露出了几分释然和疯狂,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一声一声的呐喊,喊出了世界最摄人心魄的声音,她身上十七处重伤,满地的鲜血染红了大地,壮烈牺牲在定湖村河滩。她为根据地合作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生命。

定湖村男女老幼悲痛欲绝。村民们当天主持了烈士们的葬礼,将三位烈士安葬在山坡上,四周丘陵起伏,松柏长青,长势喜人。1944年元旦,合工队队长在定湖村召开了合作社成立典礼大会,定湖村民把吴清华常说的一句话“自愿筹集资金,办好合作商业,”写成大幅标语贴在墙上,太岳区沁源围困战指挥部命名第一个合作社为“清华合作社。”

一阵凄凉的秋风吹起,烈士亭前洒落了一地紫色的野菊花。枝头一抹绯红,刻出了血雨腥风的记忆;青鸟掠过,那一双深邃的眼睛是否在凝视,在陪伴着烈士;叶子上的水珠,是诗,是画,更是大自然的点滴心情。秋,在落,在飘,是一种别样的风景。秋,是色彩,纷飞的叶子舞出一片圣洁的繁华,那落叶是鲜血染红的山水褪色为忧伤,片片秋叶妖娆地占据枝头,为秋景添了一笔浓墨。

每一次回到家乡,路过烈士墓前,我都要默默祈祷,烈士安息吧!今天,我再次地留下她的文字,追忆这段历史,只想让家乡的人民,让社会记住这位烈士。通过我的讲述,把爱国精神和血性传承下来,让民族情怀薪火相传,民族脊梁更加坚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