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弓江燕的头像

弓江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30
分享

《定湖,一座红色的村庄》

作者:弓江燕

一、村庄人文历史

定湖村是沁源县属的一个千年古村,一座充满浪漫诗意,古韵盈盈的山村,保存着大自然最原始纯真的模样。置身于群山怀抱中,清泉绕流,丛林苍翠,绿影婆娑。那些盛开在幽谷深处的山花,更是极好的景点,像是村庄内心的一页铭文,洋溢着生机,仿佛在向村里人们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野菊含苞欲放,默默悼念着英雄。村舍,临溪傍水,烟岚,古屋,增添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轻盈,飘逸的村姑,古意幽幽的村落,处处透出柔美的灵韵。

定湖村,文化底蕴深厚。天峰寺地势蜿蜒,风景旖旎,是一个写满了历史的山。定湖,因这里发生过惨烈的战争而名垂青史,这里惊现过一朵炽红的,火烈的女人花,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也铸就了忠诚的丰碑,这一段岁月镌刻在史册里,村人铭记于心。

八月的秋雨,一滴一滴落在巍巍群山,落在岁月的伤痕上。丰盈的景色终逃不过一场秋凉,草木发出凄凉的声音,黄色写下季节的悲,润泽了一帧历史画卷。山色空蒙,东坡上当年的那棵消息树也渲染了秋的凉意,追随落叶的脉络,极力回忆暮秋里的故事。

时针拔回到七十年前。1943.10.7日,这是村里最血腥,恐怖的一天。这一天,敌军在这里丢下了数具尸体,我方牺牲了几名优秀的战士,这一天打出了军人的血性。吴清华烈士用宝贵的生命和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人生的壮美篇章,用军人的血肉之躯诠释了不朽的中国军魂。

二、全家参加抗日

吴清华,“恢恢男儿志,杲杲太岳魂”,有着“青春戎马”的人生。吴清华,又名吴庆花,(1918~1943)浙江省平湖县人。共产党员,太岳革命根据地工商业的开拓者,合作社创始人。

吴清华出生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鼎铭,又名吴天鸣,早年毕业于北平评学馆英文系,与沈钧儒、黄炎培等人同学。解放前在津浦铁路局任一般课员。他秉性耿直,因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自觉的、自发的向亲友宣传抵制日货,对子女们强烈拥护共产党,参加革命的决心义无反顾的支持。

吴清华的母亲徐德秀,亦名徐彩成,早年同丈夫同赴北平,考入北平女师大,毕业后曾在北平任教。1930年随夫迁往南京,在子女的影响下,曾为我党做过不少工作。

他们所生子女十一个,长大成人的有八个。长女:吴君辉、二女:吴庆熙、三女:吴庆蕊、长子:吴志恒、次子:吴积冲、四女:吴清华、三子:吴积沆、小女:吴庆康。其中,吴积冲在四川涪陵殉职,在试飞重庆至浙江衢州的杭线时因天气原因飞机失事,时年30岁。吴志恒、吴清华、吴庆康早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吴志恒曾任新四军军部电台总台副总队长,在皖南事变中失踪。吴清华因受大哥思想启发,介绍参加救亡组织,奔跑于上海、南京之间,与史良,李公朴有过接触。他们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在家里开小型会议,由吴庆康在门外放哨。

三、太岳女豪

吴清华1918.5.5日生于北平,自幼活泼开朗,聪颖好学,曾在中华书局工作过,十二岁随母亲迁往南京。1935年毕业于南京栖霞师范,考入金陵大学。学习成绩突出,才智过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宣传抗日。

1937年春,十九岁的吴清华被南京政府逮捕,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在狱中她继续组织抗议斗争,坐牢五个月,終以“政治犯”获得自由。出狱后,接受党组织安排,由延安来到临汾,参加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临汾“学兵队”。

1938.1月,日军沿长治出发,先后攻打洪洞、临汾。“学兵队”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吴清华与三十名学员分配到晋西北,队伍立刻从临汾出发向晋西北转移,沿途溃兵难民到处都是,日寇逼近的消息不断传来,清华同志为了鼓舞士气,一路指挥大家呼喊口号、贴写标语、高唱抗日歌曲,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步行二十多天,在苛岚县找到晋西北战地动员总会,后又被分配到兴县。三个月后,吴清华又调到一所抗日中学任校长。

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在晋西南、晋西北、晋东南等山西所有地区,对山西新军及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进攻。在一次战斗中,吴清华遭遇突袭,被兴县县长高芸生扶上马背,双双脱离虎口,一起来到太岳区沁源。此后 ,二人喜结良缘。

1940年来到沁源县太岳根据地,年仅22岁的吴清华担负起培养干部、组织生产、经济贸易和合作社试点工作。刚刚诞生的太岳根据地经济薄弱,为了开展经济,解决实际生活。太岳行署决定发展战时工商业,派吴清华任校长。在沁源县县城内创办了太岳职工学校。她以群众为中心,站稳村民立场,激发他们振兴实业、发展农业、组织生产、辛勤经营,职工学校的队伍日渐扩大。战时工商业发展当时在太岳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日后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商业经验。

1942年,日军连续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扫荡和经济封锁,在这一严峻形势之下,根据地军民为了坚持抗战生产自救,职业学校奉命改为“工学团 ,”吴清华任团长。

1942.6月,工学团决定开辟通道。从沁源至洪洞,赵城第一条路线。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 ,她不顾自己怀有身孕,坚持与队员们奋力拼搏,尽情挥洒智慧和汗水,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太岳区的七月,经常是阴雨连绵的天气,道路泥泞不堪,她脚上经常会起血泡,伤口溃烂,难以愈合。但是她全然不顾,爬山涉水只是为了责任,为了心中对党的那份忠诚。经过半个月的浴血奋战,顺利完成了洪赵运输线,刷新了一个新纪录。由于劳累过度,她腹中七个月的婴儿早产,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1942.10.20日,日寇第六次扫荡沁源,妄图以沁源为“太岳剿共实验区 ,”长期固守驻扎。并对岳北地区实行“抉刎扫荡。”工学团决定也撤离沁源到士敏一带活动 ,行署决定工学团和爱国商业者联合组织成一支专业经济工队伍,简称“合工队。”任吴清华为队长,副队长杨启带领队员,转战于沁源、安泽、士敏、沁水、阳北、阳城、绵上等县,扩大队伍,创办合作社,发展战时工商业,解决军民生活困难。

1943.4.3日,由于敌人活动猖獗,合工队在端士镇下沟村被包围,在敌众我寡,地形不利的情形下,不少同志被虏,副队长杨启与队员武建(女)英勇牺牲。吴清华在刘家村为他们举行了追悼会,大家揩干眼泪,践行着革命者流血不流泪的诺言,踏着杨启与武建烈士的血迹,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去完成死者未完成的遗愿。1943.8月,合工队在士敏无法开展工作,奉命由士敏返回老根据地沁源。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四、壮烈牺牲

1943年八月底,合工队奉命转移绵上县,开展太岳北区合作社试点工作。9.14日,吴清华带领四个队员到定湖村合作社搞试点工作。

定湖村离日军交口据点只有15公里,经常受日军骚扰,环境十分险恶。合工队白天带领游击队员转移,夜里组织群众办社生产。吴清华为了深得群众的信任、为了让群众相信办合作社这件亘古未有的新鲜事能够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她没日没夜的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她把当地群众的农作物、山货卖出去,换回布匹、棉花。亲手教妇女们纺织,做手工活,然后置换成钱,经过这一系列的循环利用,活跃了农村经济,群众情绪控制住了,抗日信心坚定,抗日积极性也提高很快。

合作社创建半月,运营工作有了进展,分得的盈余分配也逐渐形成了账单,吴清华夜里组织社员们记账、学珠算,培养骨干。强化为农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合工队也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 。这天,天气阴沉,吴清华决定去韩洪换盐,因为队员生病,吴清华亲自赶了两头毛驴,到离定湖十公里外的韩洪去。回来途中遇到山洪爆发,河谷坡度陡峭,河水不时上涨,水量集中流速大,吴清华不顾生命危险,趟入河中,揪住笼头,肩膀扛着盐驮,河水猛烈上张,她身体打了个趔趄,被河水冲到了,路过河边的一位老乡看到,赶忙抵住驮子,救下了吴清华。

合工队换来了食盐,乡亲们奔走相告,小村沸腾了。说定湖村成了“小苏联。”合工队在鬼子眼皮底下创办合作社,解决了日军战领沁源一年见不到食盐的困难。

正当人们兴高采烈祝贺合作社取得最后的胜利之时,1943.10月,日军对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铁滚战术,”用“铁滚式三层战斗新站法”,集中在二十公里内逐段分区“扫荡。”由北向南“滚进,”在由南向北清剿,想把太岳根据地彻底摧垮。

10.1日,日军首先合击定湖村。吴清华派人把正在生病的梁钰送往后山,她同李岩、郝寿卿留下来组织社员转移。10.7日,吴清华刚刚转移完合作社的货物财产以及村里老弱妇幼的撤离工作,准备返回村给大伙做饭。日军已经包围了村庄,子弹密集,几位群众已受伤。吴清华集中生智,鸣枪还击,把鬼子引开,掩护群众突围。日军猛追不止,兵力众多,她被包围了,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一个日军倒下了,又一个倒下了……吴清华筋疲力尽,子弹也用尽了,鬼子如猛兽般冲向她,发出困兽般的怒吼,全身涌出无数黑气,寒光闪闪的刺刀在她身上乱捅,吴清华同志身受17处重伤,壮烈牺牲在定湖河滩,同时殉难的还有郝寿卿、李岩同志。

10月7日这天,正好是重阳节,吴清华英勇就义。她为掩护8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和保卫新生合作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年仅25岁。

五、纪念家乡英雄

2003年,沁源县商贸总公司全体员工投资2万元,率先发起新建的著名抗日烈士吴清华纪念亭,在定湖村建成。

2021年,定湖村书记郭晓恒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带头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党员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精神,鼓起信心迈进新征程,以实践行初心,以实效照亮初心,为提升百年华诞献礼的价值,利用好红色资源,建立了“清华合作社”展览馆。

展览馆有3个单元,80张历史图片,50件珍贵文物,每一张图片,每一件物品,都是郭晓恒书记精心挑选,设计的。培养经济干部、组织生产自救、开展经济贸易和创办合作社等内容在展览馆中,精心设计的图片和文学作品相吻合,使展览馆更富历史底蕴和生动后重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具有标志性,鲜明性,体现了吴清华烈士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险阻的气概,蕴含着革命烈士强烈的精神指向。

展览馆里还完整的保存下来两张报纸。新华日报,中华民国5.10日,刊登《清华合作社》,1942.5.12日发表《沁源胡省三等发起组织工学团》,吴清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太岳日报日趋活跃,这些珍贵文物,在历史回望中,风华正茂的吴清华,用浸透岁月的汗水和心血,铸就了“理想信念”、“道德追求”、英雄气概的精神,拉开了合作社的帷幕,开辟了太岳的水阔征程。

定湖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是一座红色的村庄。红色精神,在古老的村落生长,绽放。激励着定湖村民永远铭记这一场英勇悲壮的战争,向英勇捐躯的烈士致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