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弓江燕的头像

弓江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17
分享

《我心安处是故乡》

家乡,太岳山东麓的一个独秀小村庄。闻着大山的气息,深情如斯,眸里的山水,温馨、飘逸,落笔,我难以勾勒出它的丰美,浅浅回忆,一行行泅渡成水墨的牵念,轻轻地铺陈,瘦笔写故乡。

因对文字的喜爱,天天码格子。问罢春秋,书写风花雪月,香意微澜,岁月里浅笑盈盈。偶尔也写一下有关故乡的碎片,翻阅、领略,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化成淡淡的忧伤,斑斓的文字,伴随着疼痛,波动着幻觉。故乡,只有你可以安放我的灵魂,而我内心却很少思考过你给予的滋养和温暖,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你的一切,文字里也从来没有笔酣墨饱的赞美过你。人到中年,识静生慧,静水流深,我将摒弃陈旧思维逻辑植入新生思想认知,带着苍绿的心扉,印留下你的芬芳。

定湖村,是我的故乡,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沧海桑田,地壳运动,造化山川河流。脚下这块肥沃土地,碧野连山色,林中藏美景。深山新雨后,山果飘香,草药和植物满坡婆娑,溪水潺潺,松林葳蕤,飞鸟入幽径,云雾苍山掩,传说灵山卧威虎,远安天峰寺,阡陌纵横,层林尽染,忍不住吟哦。脚下这块富饶的土地,养活着村里朴实的村民,峦壑乔木枯,点燃了万家炉火;奇山烂漫中,野菌蘑菇在青山石上荡秋千,美味入农户;陡峭崖壁的青苔里,草药挺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脚下这块土地,展示着它无穷的魅力,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无私贡献着充足的养分,不论世人如何践踏,都毫无怨言,依然坚守在地面上不屈不挠,始终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

定湖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一抹耀眼的红色,带着光与热,提醒定湖人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太岳巍巍,沁河汤汤。定湖村,巾帼酬壮志,吴清华女杰美名扬!日寇猖獗,民族危亡。吴清华,不畏敌强,狱中入党,将英雄秉性传扬。别延安,赴临汾,参加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临汾“学兵队”,随后来到太岳所在地沁源,创办“清华合作社”,把群众心灯点亮。风雨兼程,奔走呼号,解决村民困难,帮助工商局,大家都称“合作社是咱们的账房”。正当人们兴高采烈,祝贺合作社成功,日寇向我岳北地区大扫荡,合工队立即投入保卫合作社斗争,吴清华为了掩护群众,碧血殷殷,染红定湖山,哀鸿遍野,黑夜茫茫。2021年五月,郭晓恒书记大力发扬红色精神,建立了“清华合作社展览馆”。这座展览馆,是流淌在定湖土地上的红色血脉,是我们引以为豪的精神地标。

定湖村,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古庙天峰寺藏着道家的奇经,随处可见废毁的石碑,清晰地记录着历史的瞬间,承载了寺院由盛而衰的过程。古石和残瓦留存一些文化符号,我虔诚的拾起 ,以恭敬之心去阅读它曾经的辉煌,坍塌的窑房寂寥的望向天空,与日月对话,掀动着历史的册页。东山文塔,距今200余年,据传,建塔之后,定湖村兴民旺,人杰地灵,被村里人视为风水宝塔。惜乎,毁于“文化大革命”动乱。2005年4月3日,由全体村民集资,启动文塔重建工程,耗资14万元,均取之于民,新塔仍建在原址之上。建筑宏伟壮观,底径3米,塔高10米,宝塔平面呈八角星,顶层用一根铁柱直插苍穹,构成塔尖,气势雄伟,是村里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定湖还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剪纸、唢呐等,地道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让人久久回味。

走进定湖村,随便访问,随意走动,都可以碰到可考可证的历史遗迹和青史彪名的人物。老屋、石雕、街道、破旧的老学校,这些古色古香的遗物,简直就是进入历史的漩涡,如若驻脚 ,和村里的大爷大婶们寒暄一下,就会像是感觉读了一本史书一样的满足。走在乡间小路上,五月的乡村翁翁郁郁郁,清朗秀气,波光粼粼的小河里,流淌着焚音,农忙的妇女们轻盈的穿梭于田间地头,草木清香里,藏着农民的善良和朴素,屋前屋后瓜果飘香,处处透出山村纯净,柔美的灵韵。

故乡清净、安详,地图上没有它的痕迹,但在村民们的眼里,却是他们最舒适,安逸的地方。故乡的山,河流诵经、峰峦低语、勤劳的村民坚强的面对生活,在故乡,听熟悉的乡音在耳边萦绕,享受片刻的安然,你就知道何处可心安,何处是吾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