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弓江燕的头像

弓江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30
分享

《母亲的家风》

 《母亲的家风》

  作者:弓江燕

   绿油油的禾苗抚摸着脚丫,金灿灿的谷穗依偎着膝盖,清凉凉的秋风亲吻着脸颊……

   她,迈着坚定的步伐,行走在柔软的田埂上,瘦弱的身影在黄昏里摇曳。我,见惯了这一望无垠的田野,也体验过母亲现实版的生活。施肥,播种,锄地……经过一系列的繁杂劳作,眼前才有这金浪翻涌的海洋。收获的时节,母亲端坐在一片玉米地里,双手抚摸着饱满的颗粒,像抚摸着一个个长大成人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躬耕,沉默,守望,心里独养一处丰美田园。辛勤的付出,回报的是身心的安暖。寒来暑往,在农田的辗转中妥贴安放自己。

  小时候家里的光景很是窘迫。父亲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到健康,困扰着生活。姐弟四个还小,母亲几乎承担了所有。柴米油盐,喂猪,种田,她总是那么的甘之如饴。身腰一弯再弯,坚强的信念撑起一片和谐的蓝天。在那蓝天下,我们尽情享受着母爱的温暖。沐浴着一拨又一拨的甘霖,风中用力挣脱苍茫的绳索,固执的等待收获。日子,在母亲的勤劳和精打细算下,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印象中,母亲从来没有让我们挨饿受冻。家门口的那爿石碾,如同母亲一样拼命奔跑。天色微亮,她已经把玉米粒均匀的摊在碾盘上,在晨星里不停的转圈。等到我们起来,已经煮好了一锅粥,让我们去美美地吃一顿。家里有一台牡丹牌缝纫机。半夜里“啪嗒啪嗒”的脆响,像催眠曲样的,那是劳作了一天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裳。母亲心灵手巧,每年的春节,六一儿童节的新衣服都是母亲亲手裁剪做的。衣服上的精美图案也是她用缝纫机精心设计刺绣的工艺品。那是饱含着多少亲情和慈爱的工艺品呀!这工艺品,是我们姐弟和伙伴们相约时,最自信,最自豪的。

   母亲过日子也非常节俭。餐桌上的每一粒剩饭,母亲都要拾掇起来。就连洗锅沉淀下来的米渣,稠面汤也不舍得倒掉,都会成为小鸡们的美餐。那些年,我们上学的费用,仅靠父母亲微薄的收入是不够用的,母亲不但省吃俭用,还养鸡养猪来增加收入。姐弟们倒是富足了,可她身上穿的,都是拿我们的旧衣服改做的。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把最好的都留给了儿女。

   家里的日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但是母亲乐意施舍他人东西。邻居家里孩子多,隔三差五就拿着木斛来家里借米借面。说是借,孩子们吃的,哪里还用还?母亲也从不计较,也许压根就没有想着让还。每次都用手用力按几下,然后再装,直至满得溢出为止。八十年代,经常能够遇到饭点时,穿着破烂衣服的人上门乞讨。笼蓖上有玉米饼,有白面馒头,母亲总要捡一个大馒头,盛一碗和则饭,(和则饭是用小米,西葫芦,豆角,熬熟后,再下入手擀的面条,香油,大葱一烹,美味可口)递给他,那人吃得特别香美。持续一个月,到了七月,正是山上青翘成熟的季节,母亲忙着采摘,每天早出晚归。此后,那人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忙时,母亲总会时不时的念叨:也不知那个人吃饭了没有……

  母亲生性善良,对待他人宽厚仁慈,也总有使不完的力气。春种秋收,只要村里有人需要帮忙,母亲都亲力亲为,也正因如此,母亲在村里人缘特别好。

   母亲操劳一生,尘世中不懂得占有。时光给她奉上一杯苦茶,她细细地品,勤奋地干,眼前闪现芬芳馥郁的茶园,用勤劳双手营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苦难不动声色的悄然而去,因当年的体力过于透支,母亲留下了一身的病痛。在母亲的人生里没有枯竭一词,已是古稀之年的她,经过大半生的磨难,心情已变得平静,感谢时光馈赠,继续饮下这杯苦茶。

  母亲,您的勤劳,节俭,善良在我的生命旅途中重合,我将传承您的家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