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渑池县的大型现代曲剧《大山的儿子》在驻马店“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精彩亮相,并一举摘取河南“文华大奖”桂冠。2018年12月,斩获“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金奖。2020年1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优秀作品“中国好戏”称号。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樑盛赞:“无论是从选题把握、剧本创作、导演编排,还是从演员唱腔、道具设置、舞台效果等各个方面都把握到位,并且还将党的扶贫政策巧妙地融入剧情之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脱贫攻坚题材优秀剧目。”
观众和评委深深为剧中主人公的高尚情操而感动,为演员的精彩演绎而感染,为编剧的精心编排而击节赞叹,共享了一次精美的艺术盛宴,接受了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礼。这是一部契合时代特色的“有思想、有温度、有道德、有筋骨”的戏曲精品,成功实现了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第一民生工程”,紧扣这一重大主题,体现了较强的政治性。在选材上,编剧直面现实,以当代先进人物为原型大胆创作,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大山的儿子》以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堂一边与癌症抗争,一边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为背景,反映了党在基层农村脱贫攻坚的创新实践和工作实绩,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动力。仅就扶贫模式而言,既有针对贫困户种植牛心柿、花椒树的精准扶贫,又有壮大集体经济的旅游扶贫,更有对农村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扶贫和对贫困户实施的健康扶贫。写身边人述说身边事,该剧讲述的不仅是张东堂一个人的故事,也是全省众多张东堂式的好支书、好党员、好干部的故事。通过该剧,讴歌了党的基层干部情系大山、心系百姓、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阳光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凝聚全体党员干部共同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主题鲜明,体现了深邃的思想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精神核心价值观在该剧中展露无遗。如,剧中男主人公张明堂和全体父老乡亲追求富裕强盛的美好愿望贯穿始终,张明堂考察学习归来与村民集体商量发展牛心柿、花椒树种植体现的民主意识,小亮小雯兄妹希望通过学习摆脱穷困崇尚文明的进步思想,村民们互帮互助共同劳动体现的和谐画面,石头追求恋爱的自由,蝴蝶夫妇开始拒绝种植花椒树到看到乡亲们分红受到肯定支持体现的平等,张明堂拒绝不够条件的二叔办理低保体现的公正公平,精准扶贫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体现的法治, 张明堂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热爱祖国的情怀,他不顾病痛折磨带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敬业精神,张明堂知恩图报“欠账还钱”体现农村人民群众的诚信,以及父老乡亲们之间一人遇到困难时大家互相帮助体现的友善。剧中普通人的平凡事,小人物的大情怀,这种不自觉的,并非刻意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的体现,水到渠成,难能可贵。特别是剧中男主人公提出的“为百姓干事才是最大的天意”,并以此为动因而引发的引导群众发展花椒种植和建漂流大坝发展旅游经济,保证全村五十年不返贫所呈现的勇于担当精神,正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所缺乏的。这是本剧思想性最深刻的本真体现。
编剧、音乐、舞美、灯光和道具的娴熟有机运用,体现了完美的艺术性。如果单独来看,编剧情节设置由序幕到故事开始、矛盾发展、再到高潮结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层层铺展而来,贴切自然;矛盾冲突设计上,如致富新思维遭遇乡亲们旧观念,小亮小雯因为贫穷辍学与上学之间的矛盾(两者间双线结构铺设);张明堂为儿子购买婚房与花椒苗间取舍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错综复杂的交织,逐步推进剧情发展,有条不紊。人物之间的对话,符合角色定位,简洁质朴接地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对男主人公形象成功塑造,得益于对人物内心世界刻画的细致入微。如夫妻矛盾围绕为儿子国柱购婚房的五万元钱首付金被张明堂挪用给村里买花椒树苗展开,一面是张明堂对二十年前家里房屋被烧毁,乡亲们倾情相助欲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知恩图报,一面是妻子文心荣因为儿子终身大事被耽搁提出的分居要求,“离婚不离家”这种分居现象,是乡村农民思想中对婚姻家庭坚守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的合乎情理的反映。面对百年不遇洪水冲塌溃坝撕心裂肺的“喊山”,表达了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病床上男主人公对二婶病情的担忧,对建成古村一条街夙愿未了的牵挂,以及县委梁书记探病送的两千元购买剪断“穷根”剪刀的善举,无一不展示出主人公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高风亮节。
音乐设计上可以用“空灵唯美、连天接地”八个字来形容。中间的描写音乐有叙述、有憧憬、有伤感、有豪放等,均处理的恰到好处使人难忘。主题音乐运用了纯四度音程与切分节奏的有机结合,给人们以无限的力量和正气。由于四龙寨地处的豫西山区,处于晋豫陕三省交汇之地,音乐主题巧妙地将蒲剧和秦腔音乐元素融入曲剧之中,使得该剧作为地方戏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字幕中“慢垛”、“阳调”、“ 银扭丝”等的出现,则对观看的受众进行了一次曲剧知识的普及,体现了尊重观众的艺术原则;剧中女声单独领唱清新动人,契合整台剧目情感表达;整体上唱腔体现了曲剧婉转、柔美,悠扬缠绵的声音特点,音乐质朴、自然、抒情性强,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舞美设计大胆地将古典古朴的传统美和热烈动感的时尚美揉为一体,荡气回肠令人血脉喷张;现代化的灯光设置也不乏出彩之处,如男女主人公独处时追光灯的运用,保护堤坝一节的集体舞蹈则综合运用多种交叉灯光互相映射,让舞台场面更加恢宏壮观;道具使用上,体现了豫西乡村的原生态风貌,还原生活本真面貌,简单质朴厚重自然。综合运用而言,编剧、音乐、舞美、灯光和道具,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而无斧凿之痕。
细节艺术可圈可点,让观众走心。如文心荣用所剩不多的仅有的零钱为丈夫买的 “喝了对胃好”的一包酸奶;兄妹争相以辍学打工方式换取对方上学的细节处理;真挚感人的“兄妹拥”,矛盾化解后深情“父子拥”,以及自幼失去双亲的小雯喊主人公“爸爸”细节和二叔探病叔侄互相理解的送别一幕,这些细节容易触动观众内心世界,激荡观赏者的灵魂。对比和照应艺术处理得也非常好。如四龙寨穷困和富裕后的面貌对比;贫穷时,石头眼看意中人被城里人娶走痛失恋人,富裕后,小亮开天辟地头一回带回城里女友;罗大爷采药摔伤因为无钱做手术成为骨髓炎,最后享受健康扶贫被“幸运”治愈站立起来行走;蝴蝶和朱有才夫妻由墨守陈规到与时俱进观念改变对比,这些反差场面视觉冲击力强,十分震撼人心。张明堂病倒前先后三次捂着肚子,胃病由轻到重的暗示,互相照应;序幕起合唱和结尾浑厚雄壮的期盼亲人归来的唱词,首尾呼应,符合剧情发展需要。舞台上男女主人公的表演自然。男主人公大气豪放,女主人公温婉可人,声腔流畅优美,低徊处如泣如诉,高亢处激昂饱满,收放自如,不愠不火,举手投足情感把握拿捏精准到位。
此外,剧中激越嘹亮的“喊山”,这一古老而传统的祈福形式,摄魂动魄,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蝴蝶夫妇这对小人物插科打诨式的出现,为严肃的剧情增加了一抹风趣的笑料,让观众在紧张中感到轻松,一张一驰,也为剧目增色不少。
该剧在当前举国上下关注脱贫攻坚、全民奔小康新形势下,反映基层党员公而忘私,为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其源于生活的真实性、高于生活的艺术性,喜闻乐见的戏剧性,代表了我省现代戏的最新成果。正如剧中护堤树坝一样,为人民群众筑造了一道戏曲艺术的精神丰碑,对鼓舞广大干群风雨同舟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