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永毅的头像

韩永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19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 永远的井冈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不知为什么,重上井冈山,我总爱不由自主地小声哼唱《人民军队忠于党》这支歌,也许,这支歌最能表现井冈山的精神,最能代表井冈山的价值。

车子缓缓地前行,窗外烟雨蒙蒙,薄雾缭绕,竹林静谧,小街安详。当年,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革命,告别了井冈山,如今,该到何处去寻觅红旗如画、鼓角相闻的场面?昔日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茨坪,现已成为高山上的一个公园,绿树如云,鲜花竟艳。沿着山脚,顺着公路,一排排高楼大厦,深情默默地伫立着。从茨坪到各个纪念基地及主要风景游览点,都有大道相通,昔日的红泥小径,早已湮没在历史风云之中。一条浓荫遮蔽的柏油大道,系着四周雄伟的崇山峻岭,然后,轻轻一拐,揽起一顷碧波。那波光潋滟的湖,濡湿了几乎逝去的、追寻了好久好久的美丽的中国梦。

毛主席的故居,无论是茨坪的东山脚下,还是大井的“白屋”,或是茅坪的八角楼,都极其简朴,室内陈设十分简陋,旧式的古老木床上,挂着夏布蚊帐。白底蓝花的印花被里,似乎还依稀留着毛主席身上那沁人心怀的温馨。两只铁皮书箱,锈迹斑斑,静静地卧放在临窗的书桌前。桌上的文房四宝,依然散发着幽幽的墨香。一盏老式马灯,静静地悬挂在桌子一侧的木柱上。这马灯,是红军打土豪时缴获的,除了晚上人多开会使用外,平常从来不用。而桌上的一盏小油灯,按当时的规定,连以上干部可点三根灯芯,可毛主席想到弄点油不容易,坚持只点一根。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就是在这低矮的小屋里,在只有一根灯芯的小小油灯下,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工作着,满怀信心地写下了光辉著作《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宁冈调查》,为当时的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今,在宁冈一带,仍广泛流传着毛泽东送棉衣和朱德关心群众、模范遵守纪律《赔茶壶》的故事。

在大井毛主席旧居屋后,有一座半人高石砌的土台。台上有两棵大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住在白屋时,经常在这两棵树下看书、纳凉,给群众讲革命道理,指导战士训练。1929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四军转战赣南。敌人乘机窜入大井村,将白屋烧得只留下半堵残墙,这两棵树也被烧焦。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两棵树又奇迹般地活过来,长得绿叶婆娑、浓荫如盖。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这两棵树第一次开满了如雪似银的白花,像是专为欢迎毛主席的到来而开。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这两棵树也像全国人民一样,悲痛欲绝,绿叶纷纷,枝干枯萎。1978年,经济建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这两棵树又开始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了……讲解叫员传奇般的解说,把“感情树”的生长与中国政治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万端。

也许是出于某种顾虑和担心,讲解员轻声告诉我:这些年来,网上有一些对毛主席的负面评价,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我说毛主席是人不是神,谁能没有错误?不管怎么说,毛主席对党和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所做的贡献无人能比,他永远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领袖,他的功勋和英明,已和井冈山融为一体。人们到井冈山来,主要是寻觅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足迹,领悟井冈山那求实创新的精神,所以,毛主席和井冈山不可分,毛主席就是井冈山,井冈山就是毛主席。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即兴发挥,是否令讲解员满意,只见她微笑着向我点点头。

是的,巍巍井冈山,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永远不倒的旗帜。当年鏖战五百里,茨坪、茅坪、大井、小井、七溪岭、五大哨口,每一座山峰,都印记着一段红军英雄的传奇故事。而今,硝烟散尽,岁月的风雨,历史的长河,无情地消融了林海中的呐喊,却幻成辉煌而沉重的历史,永远铭刻在一代代人的心里。井冈山是一部世世代代读不尽的辉煌传奇的史诗,写满了历史的沉重和庄严,更镌刻了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价而无可替代的启示录,每一个聪慧的华夏子孙,都会永远铭记在心。

烈士陵园坐落在茨坪松柏叠翠、竹林葱郁的向阳山坡上,长眠在这里的有名无名的烈士们的精魂,早已化成了绚烂的鲜花,蓬勃的野草,繁茂的林木,清亮的山泉和绵延的山坡。陵园庄严肃穆,簇簇鲜花,苍松翠柏,簇拥着永远年轻帅气的忠魂。深情智慧的艺术家,在陵园里雕塑出一个个鲜明生动、令人景仰、难忘和不朽的生命。从井冈山走出的将军、元帅,骑着骏马,又回到这块热土上来了。不知是来看望久违的战友,还是来缅怀那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岁月?他们曾在这里驰骋疆场,日夜兼程。渴了,这里有香甜不竭、乳汁一样的山泉;乏了,这里有可以随意而枕的柔软山坡。那不是彭大将军么?披一件雄鹰巨翅般风尘仆仆的大衣,厚而坚实的嘴唇,紧紧地抿着,剑眉微蹙,不知是在深深地忧虑,还是在苦苦地思索?当年,你没有倒在血雨腥风“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黄洋界,却含冤屈死在动乱的日子里。那不是“井冈才女”贺子珍大姐么?当年红军中的“永新一枝花”, 那么娴静、清秀、善良,18岁从井冈山开始迈步人生,历尽艰苦,走到延安,革命终于成功了,却怎么也走不进北京城。贺大姐,你最有资格享受胜利之后的幸福,包括爱情的甜美和家庭的快乐。然而,谁曾想到,你却和我们的革命一样,经受了难以预料的曲折和灾难,忍受了多少不公的待遇和精神的折磨。井冈林涛,日夜不息,如泣如诉,无法平静。严峻残酷的历史老人啊,你为什么会这样的无情和不公!我们的革命为什么会误入歧途?是舵手们一时的迷茫,还是人民群众一时的太过冲动,抑或这本就是不可逾越的历史劫难……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啊,带给了人们太多太多、沉重而痛苦的思考。

而今,风雨过后,满目皆春,你们终于来到了井冈山,回到了你们的家,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你们可以尽情地唱一支思念已久的歌,或者,倾心地和乡亲们拉一拉家常。巍巍的井冈山,永远都是袒开胸襟,深情爱恋地拥抱她的每一位忠贞儿女。

当红色旅游热不断叩开井冈山大门的时候,人们终于发现了杜鹃林那如井冈翠竹一样无以伦比的美。绵延十多里的杜鹃林,是井冈山的美景和神采。繁盛的杜鹃花如火如云如霞,如单纯泼辣的井冈妺子,没有丝毫的顾忌和犹豫,那样的浪漫潇洒,那样的倜傥风流,集井冈山川的神韵和灵气,开得坦坦荡荡,潇潇洒洒。如今,这里引来无数艳羡赞叹的目光,游客络绎不绝。每当春回大地,春风轻拂,春雨润泽,便催开了这蓬蓬勃勃的奇花异葩,那迷人的、令人陶醉的丰采神韵,把天下第一山装点得分外英俊妩媚。

巍巍井冈山,不仅以革命摇篮而令人倾慕,而且以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构筑了井冈山红绿辉映的旅游特色。世界各地的人们叩问井冈山来了,叩问她辉煌传奇的历史,叩问她如花似锦的今朝。人们特意来烈士陵园举行庄严的入党仪式,来井冈山拓展,穿红军服,做红军事,唱红军歌,吃红米饭喝南瓜汤……人们通过种种形式,来体验红军当年那艰苦而昂扬的战斗生活,从而继承和发扬永远的井冈精神。

如今,井冈山更加开放,她张开双臂,热情地拥抱每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她满含深情动人的微笑,欢迎天下所有前来游山玩水的朋友。她传播井冈精神,也播种玫瑰色的爱情和忠贞的友谊,甚至蔚蓝色的梦幻和迷人的憧憬。每一道山泉,都是一支抒情的歌;每一棵绿树,都是一首迷人的诗;每一座山峦,都是一道无限的风光。井冈山慷慨多情,海纳百川,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朋友,都可以在井冈山寻觅到他们的欢乐和明天,而他们的灵魂深处,也必然牢牢地铭刻:

永远的井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