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永赞的头像

黄永赞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1
分享

南京,南京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74周年祭日。据报载,上午10时整,整个南京城上空防空警报、火车、轮船汽笛同时拉响,5000人聚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和平集会,为逝者默哀,为生者祈福,为世界祈和平。

在落叶飘零的晚秋季节,踏着秋的脚步,跟随全县两新组织赴南京学习考察。一路走来,参观了雨花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总统府、中山陵等红色景点。两天的行程虽然十分紧凑,沿途只是走马观花,但六朝古都金陵还是给我留下了久久难忘的记忆。

考察的首站是雨花台。这天,天是阴沉沉的,阴沉中透着肃穆。一路上大家坐在大巴里,一车的安静。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外一公里处。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烈士陵园。在纪念馆,我们拜谒了我党早期著名革命者邓中夏、恽代英等。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革命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同行的一些党组织书记在参观出来后说,以前还以为旧社会只有穷人遭压迫才起来反抗,看了这些我党早期革命先驱的事迹后,才知道富人也会带领老百姓闹革命,其中大多还是组织者、领导者,他们散尽家财起来闹革命,由此想象当时国民党统治是多么的不得人心。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纪念广场,有一组雨花台烈士群雕,这是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标志。碑身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在烈士纪念碑正前方,有一个常年燃烧的火炬,象征着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在雨花台,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雨花石,让人爱不释手。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南京雨花台红红的雨花石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到了雨花台,不能不带点雨花石回去。

根据行程,我们马不停蹄参观下一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据导游讲,南京人都是非常痛恨日的,因为日本法西斯在南京作恶多端。车到目的地,一看纪念馆门口人山人海,前来参观的人摆起了长龙。我们只能排队静候。当时我曾纳闷,纪念馆怎么建在了闹市区而不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后来一查证才得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是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场地及“万人坑”遗址之上。74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至少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日本鬼子烧杀抢捋,南京城被洗劫一空,一时间成了一座死城、空城,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磬竹难书。

在馆里,我们一边摸着厚厚的墙壁,一边默叨着遇难同胞的名字,去触摸这一段厚重的历史。看着陈列馆里一件件物证,一份份历史潮档案,一张张现场照片,一把把冰冷的军刀,一位位证人证言,大量的史实和陈述,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日军在南京的兽行。置身此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都是血泪的控诉,铁证如山,为什么至今日本的右翼分子还百般抵赖不能正视历史?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也无法忘却。历史永远是一本教科书,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通过照镜子,也发现了自身的缺陷。为什么泱泱大国反而遭弹丸小国百般凌侮和宰割?看看躺在陈列馆里的军刀就不难发现,小日本的军刀历经半多世世的风雨,依旧寒光闪闪,寒气逼人;而中国抗日军民使用的大刀,要么刀柄烂掉,要么早己锈迹斑斑。两相对比,就不难找到答案,落后就要挨打。

下午,游览了南京总统府,这里曾是蒋介石办公的地方。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日头偏西的时候,我们驱车来到了中山陵。

早在中学读书时代,就知道南京有个巍巍中山陵。今日登临,果复如此。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据传此地有龙蟠虎踞之气象,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纪念建筑群。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在拾级而下的时候,遇上一个老人,他请我们帮他拍全家合影。在攀谈中,我们了解到,老人是归国华侨,而且是台湾人。出于好奇,我就问到台湾现在的一些情况。他一脸慈祥地告诉我,和平与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我们这代人再也不愿意看到战争。他说,虽然他目前在美国定居,子女一个个也很有出息,但他的根在大陆,大陆还有他的亲人。交谈中我知道,他的祖籍在山东,父亲早年是知识分子,在全国解放前夕随国民党到了台湾,后来在台湾娶妻生子。那个时候两岸还没有实现“三通”,所以他的父亲至死也没有回来,这是他父亲一生的遗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