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单位组织赴绍兴二日游,喜悦心情溢于言表,终于有机会亲近神往已久的梦里水乡了。
几十年来对绍兴的认知,一直停留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当踏上这片水乡泽国,才发觉绍兴是风姿绰约的才女,外表华美而内涵丰富,让人魂不守舍。绍兴的人文景观遍布其中:柯岩、东湖、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兰亭、沈园……犹如一串串珍珠,无不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在旅途,听当地导游介绍,绍兴有令人叫绝的“三乌”: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每一样都有它的来历,都具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三乌,无不与水有关。
导游说,绍兴又名“桥乡”,拥有大大小小的桥梁几万座,称之为桥乡名至实归。既是江南水乡,水乡自然是船的世界,而乌篷船是绍兴人出门的工具,它因用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我们在东湖就目睹了乌篷船的风采。乌篷船不大,仅容三四人,斗篷也很矮,人在里面须蹲座。它的形状很特别,据说乌毡帽之所以做成那样的型款,也是有由来的。它的功能不仅可以遮阳,还可以防雨,另外还可以存放零钱和烟斗之类,可以说是一帽多用。绍兴雨季时间长,绍兴人充满智慧,把晒不干的菜想办法制作成霉干菜,解决了长期储存问题。又因其颜色近乎黑,绍兴人喜将黑叫作“乌”,故又称“乌干菜”。这也是绍兴的一大特色,家家户户都有或大或小的酱缸,用来制作乌干菜。
绍兴还有“三缸”之说,人称“酱缸、酒缸、染缸”。绍兴乌干菜久负盛名,故酱缸多兮多。织兴还是黄酒之乡,故酒缸遍地。绍兴又是中国纺织城,故染缸多。这“三乌”、“三缸”,极富地方色彩,也是绍兴的标志性名片。
绍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绍兴还出过“五女”:美女西施、情女祝英台、才女唐婉、孝女曹娥、侠女秋瑾,个个都是一部传奇。
绍兴是水乡,也是有名的酒乡。绍兴最出名的当数黄酒。南宋诗人陆游一首《钗头凤》让绍兴黄酒声名远扬。“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绍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品尝到地道的老酒。在柯岩景区,我们每人免费尝了一小杯纯正的黄酒,一口下去,嘴角冒着浓郁的醇香,回味绵长。
若要感受喝酒的滋味,最好到酒坊去,绍兴的咸亨酒店就是一个不错的喝酒之处。在这里,还可以吃到绍兴当地最有名的家常菜,一边嚼着茴香豆一边呷着黄酒,不妨再尝尝绍兴腐乳,其味无穷哉。可惜因行程紧凑,想坐下来慢慢享用的时光,真的是多乎哉?不多也!
绍兴黄酒还有“状元红”、“女儿红”之分。在过去,绍兴谁家生了儿子,便会将酒坛外壁涂以朱红,寓将来此儿高中状元,这就是“状元红”的由来。“女儿红”则是女孩子出生之后酿作而成,酒酿成后装坛用荷叶包扎,再以黄泥封口埋入地下,日后作为女儿长大后陪嫁之酒。应该说,“女儿红”是不折不扣的陈年佳酿,地地道道的正宗货。
来到鲁迅故里,不能不去拜谒鲁迅先生。鲁迅故里处处透着文气,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粉墙黛瓦,竹丝台门……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带给童年鲁迅快乐的三味书屋、百草园、社戏台。鲁迅故居原为周家新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被誉为“民族魂”的一代文学宗师就诞生于此,让人对这方圣土肃然起敬。
绍兴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兰亭。兰亭位于绍兴西南兰渚山下,东晋书圣王羲之在此书写了传世之作《兰亭序》。展馆里所展作品据说大多为赝品,可惜真迹大都失传,文革中遭到破坏甚多。我对书法虽无研究,但对它的破坏深为惋惜,文化古迹的残缺和毁灭,不是任何东西都能弥补回来的。兰亭里密布着鹅池、流觞亭、玉碑亭等,但别的我大抵没什么印象了,唯有“曲水流觞”记忆犹深。相传当时王羲之等邀知己文人墨客列坐曲水两侧,注酒于觞,浮觞于水,令觞停于前者饮而吟诗共得佳作37首,后由王羲之编为《兰亭集》。看来,文人喝酒有文人的喝法,连喝酒也不失风雅,真是地地道道的酒文化。试想,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一边喝酒一边激扬文字即兴赋诗,简直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情大比拼、诗歌PK大赛,古代文人好有创意、好有闲情雅趣。
本来还想去沈园一游,但时间不允许,只好作罢。梦魂牵绕的沈园,就这样留在了我的梦里。沈园,不仅是陆游的悲情之地,也是唐婉的伤情之所,也是我的牵情之地。游园惊梦中,陆放翁与表妹唐婉这对才子佳人,分离多年后在沈园里邂逅,沈园还是那个沈园,但物是人非,让人深感无限凄婉、无处话凄凉,这是诗人兼词人陆放翁的人生悲剧,也是那个朝代失意文人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