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辞世于公元二零一零年七月八日,农历五月二十七日,享年八十一岁。爷爷去世的当天,我正在西安,惊闻噩耗,我把正在医院的妻子托付给姨娘照顾,立刻往回赶。下午到家后我掀开冰棺看见爷爷安静的躺在里面像睡着一样,我抚摸着他那张沧桑慈祥的脸跪地哭泣,亲人的离世让人感到伤痛,此刻我完全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痛彻心扉,什么叫做撕心裂肺,思想意识瞬间模糊一片空白,我只知道哭泣。
家里已经回来了几个亲戚,我踉跄的爬起来去找奶奶。她见我回来也在哭泣,但却一个劲的劝我不要伤心。等我们心情都平静一些的时候,奶奶给我诉说爷爷去世的经过。说爷爷早上起来喝了杯奶后清扫了院子(爷爷是个闲不住又爱整洁的人),然后说今天要去镇上赶集,奶奶让他吃饭,他说想休息一下。他上了炕躺下不到一分钟,奶奶看见他眼睛有点歪斜,赶紧上去抱住他问他咋了?爷爷长出了一口气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爷爷奶奶和我父母一起住,当天我父亲去延安办事,没有来得及替爷爷穿老衣、洗脸剃头洗脚。对此父亲十分懊悔,总是埋怨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总是泪流满面,尽管大家都知道他做的已经足够好,都去安慰他。看见父亲极度伤心的样子,我很难受。
爷爷的葬礼定在七月十四日,农历六月初三。葬礼很隆重,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请了鼓乐戏班、杀了六头猪、两只羊、席设三天两夜,用最高的规格和礼数扶他老人家上山、入土为安。
爷爷一生平凡但历经风雨沧桑。他七岁随改嫁的太婆从清涧县城走到了延川县我们这个山沟村,给李家顶了门,所以一辈子都姓了李,直到去世后墓碑、吊栏和花圈上才改了过来,也算是了却了老人的一点心愿。我这李家的老爷脾气不是很好,是当地有名的铁匠,平时总喜欢吹胡子瞪眼。好在爷爷十分乖巧听话,也没有受多大的击打,但在农村下苦干活是免不了的,所以他从七岁就开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
爷爷和奶奶一共养育了九个孩子,在农业合作社开始到文革结束那个困难时期,全家都在饿着肚子,爷爷总是把在队上挣的工分换成为数不多的口粮供自己的孩子果腹,自己却吃着糠皮苦菜树叶。可惜到后来这样的东西也难吃到,奶奶只好带着我父亲和几个叔伯开始了受尽屈辱的讨饭路。对此爷爷后来总对我们讲,那时候的艰难和困惑,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学着坚强。
随着父亲这一辈的成家立业,爷爷也渐渐老去,但他也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多年里,他安逸了、享福了,成了方圆几十里人家羡慕的人。满堂儿孙且都想尽办法的尽孝,爷爷感到很满足、很舒坦、很骄傲。在他过七十、八十大寿两次寿宴上,可以看出他活的没有了遗憾,他一路走来挺过了艰难、饱尝了艰辛、最后也享受到了幸福。正如一个外家亲戚的评价,说爷爷一生是“早年受罪、中年受累、晚年享福”。
爷爷一生待人和善、与人不争,是个老实人,在村里担任了十几年的生产队长,有着极高的威信。他去世后村民自发的来家帮忙,给爷爷送来了很多祭奠用品,甚至好些在县城住的人都回来送爷爷一程,这让我们很感动,也更加敬佩爷爷的品德高尚,为人精致。因此爷爷的碑文上刻有“高风传乡里、厚德照后人”。村里卸任的一位老支书、也是我们的老邻居为爷爷题写了这样的吊栏“惠志明,你是一位好党员、好村民、好邻居、你平时走的很慢,今天你走的很快很快,你走上了一条新路。这条路是条安静的路,是条通往天堂的路。愿你在天堂里同样幸福”。
爷爷的离世让我们全家感到悲伤,他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总在我的脑海里浮现,甚至在返回吴起的路上,我的耳边仿佛总有哀乐响起。逝者安息,活的人应该向前看。愿爷爷的灵魂保佑奶奶身体健康,保佑他的儿孙一切安好。
我现在珍藏着爷爷去世前夜打开喝过的半瓶酒,我要将他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