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惠哲的头像

惠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0
分享

《漫漫求学路》

正月十六的月光像流水一样洒下,柔弱的似曼妙的轻纱滑过,远处未消融的薄雪在月光下闪着轻盈的光泽,时明时暗影影绰绰,宛如晨曦升起的云雾。这初春的夜晚静谧丰盈,我倚在窗前,看远处山峦月影摇曳,眼前街道灯火熙攘,屋内我的两个女儿嬉戏,叫嚷着明天开始上学的兴奋。早春二月,又是一年开学季,我的记忆如积水开闸般倾泻而来,思绪瞬间回到了漫漫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

我的记忆中,在我六岁时,夏末秋初的一天,我在院子外面看奶奶拿着簸箕抖扇着麦子里的尘土石粒儿,父亲走过来叫着我的小名,说明天开始到学校念书去,父亲说的轻描淡写但却不容置疑,我对念书也充满好奇,于是,第二天,背着一个放羊装干粮的挎包,走进了村里的学校大门。学校坐落在沟底,离我家不过十分钟的路程,有六孔窑洞,外面是个很大的操场,路畔下是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学校和村部在一起,经常有令人羡慕的乡里的干部蹲守。两个老师一个姓贺,一个姓慕,都是本村人,平时种地兼教书。三间教室一个容纳一、三年级,另一个容纳二、四年级。因为年龄小,我们这一群同年等岁的娃娃编在另外一个教室,又称"育红班“。两位老师都非常严厉,经常教训不听话的孩子,我就属于调皮捣蛋的娃娃,所以没少挨揍。那时候对上学没有多少兴趣,整天想着上山摘酸枣,上树掏鸟窝,下河凫水滚烂泥,要不就是和树洞里的大黄蜂或者石堎下的人头蜂“打仗”,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最怕就是考试,有一次考完试钻在玉米垛里直到天黑任凭父母叫喊。上到四年级了,因为年龄小,学习差,又要到镇里的小学去念书,老师和我父亲一说就把我留在了村里的小学再上一年,就这样我留级了,也许就是这次留级让我小小的自尊心接受不了,从此开始努力学习,第二学期就已经成了班里6个孩子中的佼佼者。

十二岁的时候,我和村里六个小伙伴一起跨进了镇里的学校,是一所完全初中带着五、六年级 的混合寄宿制学校。学校上下四排窑洞,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混在一起,宿舍在第一排,大操场下面一条黄河的支流冲刷出的河滩是学生们嬉戏玩乐的天地。我们班级有五十多名学生,我是班长。班主任是邻村的一名刚师范毕业的女老师,戴一副眼镜,说话温文尔雅,对待学生也很温和。那时候没有双休日,周一到周六在学校,周六中午放学回家,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往返于十公里外的家里,周日下午再背着母亲准备的干粮,穿过一道沟,爬一座较为陡峭的山梁,下一道山坡就到了,沿路和同学们嬉戏玩乐,偷玉米红薯红枣,摘苹果,打水旋,玩的不亦乐乎。在这里上学是我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候家庭条件还不错,母亲总是给我足够多的零花钱,在学校表现也不错,经常受表扬,那时候无忧无虑,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些许的兴趣。

十四岁的秋天,我考入了延川县城关中学(现在的第二中学),母亲把我送到学校的当天,恰逢一场暴雨,夜里距离学校不过千米的河流发生了特大洪水,引得我夜不能寐,战战兢兢。学校坐落在延川县城南关,旁边有个很大的水潭叫黑龙潭,因此学校也得名黑龙潭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主要招收像我这样来自农村或者县城考试分数较低的学生。我们班61个学生,班主任是延川教育系统非常著名的刘时珍老师,他带的语文课很受同学欢迎,经常在市里或者省城交流教学。也许这就是缘分,他对爱好文学的我偏爱有加,选我当班长,在此后三年的朝夕相处中,他着力的培养我,教育我,对我性格的形成和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巨大。也因此导致了我偏科的严重,再毕业升学考试的时候,我的数学只考了34分。很遗憾的是我尊敬的老师去年因病去世,在探望他的时候,看见他瘦的不成人样,我握着他的手,眼泪溢满眼眶。学校那时候没有教学楼,教室是一层建在窑洞上面的玻壳儿,饭堂的伙食也很糟糕,尽管环境艰苦,但我和同学们依旧努力着。在这期间,我结交了几个视如兄弟姐妹般的同学,如刘小宏、刘春平、冯龙、王艳、郭宝琴、郭涛、赵延林等,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原因联系的较少,但一份纯真纯粹的情感铭记我心。

在初中毕业前夕,关于我上高中或者中专的选择一直徘徊在我和我的父母之间。我很想上高中考大学,但父母坚持我上中专,而且执意要我报考师范院校,因为当时师范毕业是分配工作的,再加上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好了,面对父亲的苦口婆心,我选择了报考中专,但没有选择师范,而是报考了延安卫校。在延川教育局工作的舅舅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最后如愿以偿的进入到延安卫校西医班学习。

延安卫校位于延安市兰家坪,毗邻延安大学,在杨家岭和枣园中间。学校坐落在半山腰,有一栋独立的教学楼,其余都是窑洞,从山脚一直攀延而上,由石梯链接有九排之多。我的宿舍就在第九排60号,拥挤着架子床睡着我们来自各个县区的九个兄弟。在这里,因为家庭贫困,我强烈的自尊心作祟加之性格孤傲,使我很少和同学交往,平时除过学习就是喝酒,喝着几块钱的劣质酒晕晕乎乎的,怀揣着一个不成熟的文学梦,把父母给的本就不多的零花钱挥霍一空后又开始在学校下面的小卖部和小食堂开始赊账,直到毕业了才还清。当时的学习不太用心,但每次考试都能及格。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当过一届总编辑,也有些许的拙劣的小作发表在校园刊物上。因为长期的饮酒和过重的心理负担,我当时瘦的吓人,体重不过50公斤,每次回去爷爷总是说我念书念的把娃娃都瘦的没样子了。在毕业实习的那年,我没有找医院参加实习,而是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职业继续教育学院。因为我的刻苦和义无反顾,竟然以一个不错的成绩考上了。

在西安的求学时光,是我人生中最艰难最刻骨铭心最令人感悟的三年。当我拿到学校的通知书时,悲喜交加,深深的为自己骄傲也为高昂的学费苦恼,父母十分欣赏我上进的决心,但也为学费忧虑。我的两个弟弟看见父母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主动提出了辍学,其实他们两个学习都不错,只是为了不让操劳的父母更苍老,不让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们含着泪结束了自己的学业。父亲顶着烈日到邻村借了高利贷,又赶到镇上去找一个亲戚,他们说好了给父亲借钱的,可当父亲找到他时竟然分文未给而且还冷嘲热讽了一顿,可怜我的父亲一路哭着回到家里,和母亲两个嚎啕大哭,当时我不在,后来弟弟告诉我当天的事情,我愕然了。我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陕北老农民,为了孩子付出了辛劳,没有了自尊,丢弃了脸面。要强的母亲擦干眼泪,又去了娘家问我舅舅借了一点儿;父亲在爷爷奶奶跟前,哭着说自己没本事,没能耐供娃娃念书,不断埋怨自己说娃娃逢上他这号人老子也跟着苦一辈子;爷爷和奶奶给西安我的几个叔老子打了电话,要求无论如何都得帮我完成学业,就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进入医学院学习。

在医学院的同学里,我是最瘦最穷的一个,一年四季就是那几件衣服,但我在学业上开始用心。我记得最真切的是为了节省生活费,我一天只吃几毛钱的饭,早上一碗稀饭,中午下午各买一个馍馍,拿开水一泡就吃了,这样的生活我过了半个多月。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务工勤工俭学,我发过小广告,贴过广告单,贩过自行车等等什么样的活都做过。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遇到了我现在的爱人,她是我同班同学,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多帮助,陪我走过了漫漫的三年求学路。

毕业回来,我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了县上卫生专业招聘考试 ,有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也成了父母眼中真正的“公家人”了。在这十几年的求学路上,我经历了许多,有艰难困苦,有开心愉悦,不论咋样,这些是我一生的财富,我要感谢许多人,感谢生命中有你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