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志坤的头像

贺志坤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8/06
分享

智勇献山川

蒋志勇,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放弃都市的高薪舒适生活,直奔乡村,直奔山岗,为了“欲使山川披锦绣”的梦想,致力于扶贫产业开发,将自己的“智”与“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宁乡西部的洪家大山,这是一种何等广阔的家国情怀!

疑惑与钦佩,驱使笔者一行不顾炎天暑热,登上沩水之源、海拔888米的洪家大山之巅,一探究竟。

一辆皮卡引领,盘旋到半山腰停了下来,昔日“学大寨”时所见到的一片片梯田在眼前呈现。当然,这不是梯田,是梯土。

百余亩梯土中,农作物生长茂盛,有油茶套种辣椒,有正可采摘的南瓜、豆角、丝瓜、苦瓜、西瓜等有机蔬菜瓜果。

这高山上种作物,水源是一个大难题。“这么宽阔的山地,种这么多作物,需要多少人工来浇灌呢?”

我正在纳闷,敦实身材的小蒋纵身一跃,飞到山墈下的菜土中,三下五除二,用竹棍撬开表土,只见干涸的菜土里面,湿漉漉的。

“您看,这土壤自带保湿功能,太阳越大,作物越向地下扎根,这三伏天里,也不用人工浇水。”

“还有这事?山下粮田河水灌溉不到的地方干得开了裂缝,作物被烈日晒得蔫拉着脑袋、无精打采,而这高山上的作物不用浇灌却生机勃勃、生长旺盛。”

看来“水奔高山”,真有那么神奇玄妙。

“这里所产的有机蔬菜、瓜果,绿色环保无污染,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深得那些懂得享受生活的高层人士的喜爱。”

“请大家再移步山岗,上面还有4000多天然散养的土鸡,每天能产绿壳鸡蛋两千多枚,网上订单源源不断。”

说话间,小蒋引大家来到山顶依山搭建的简易鸡舍前,只见黑压压一大群土鸡,有的在山地觅食,有的在荫棚下纳凉,有的在飞,有的在舞,有的在嬉戏,有的在引颈高歌……好一幅“生‘鸡’勃勃”图,直看得大伙“飞鸡迷乱眼”。

鸡舍下面的油茶苗木,正在攒劲生长。鸡茶共生,和谐互利。茶树旁边的绿草是鸡的天然食物,众鸡的排泄物又是茶树的最好肥料。

星星提议,“你应该给这些鸡发奖金。”

“几个意思?”小蒋不解。

“这些鸡,既能产蛋给你带来可观收入,还能帮你茶园除草、施肥,省却多少人工费用哩。”

“的确如此,老师言之有理!”

“山顶上那些穿梭的黑影是什么?”摄影师文波眼尖。

“那啊,是我养殖的几十头黑山羊哩。”小蒋匆促回答。

“除了这些,目前还有哪些项目?”彩霞老师边提问边记录。

“目前,本公司产品主要有绿壳蛋鸡、绿壳蛋、风吹鸡、乡里白辣椒、乡里外婆菜、坛子豆角、酱茄子皮等正宗农家菜品。”

“这么多项目,那得需要不少劳动力呀。”彩霞老师问。

“为了助力精准扶贫,带动产业扶贫帮困,今年,本公司在青山桥镇各村(社区)吸纳120余户贫困户,发展绿壳蛋鸡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并且为贫困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和上门指导服务。”

“其它项目加工生产所需人工,全部优先这些贫困户,让大伙就近上班,用自己的劳动和技能换取稳定的薪酬。”到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谈吐起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你们的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有哪些?”我不免好奇。

“我们以‘产地直达厨房’的服务理念,以过硬、保鲜的品质保障当地那些高档酒店的长年订单,并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满足小众化消费群体的味蕾。”

好一个有卓远见识,远大抱负的青年!

如今,许多年轻人或为追求品质生活,或为就近上班,或为子女上学,纷纷在城市购房安家;特别是那些高学历人才,大多是家族的希冀与荣光,唯恐跳出“农门”不及。山村,渐渐人烟稀少;山村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节奏。

乡村经济的振兴,离不开年轻人的智慧与汗水,更需要一批像蒋志勇这样高学历的人才返乡投资、投技、引领,乡村发展才更有希望,快步向前。

未来可期,志勇的生态产业定会欣欣向荣,“欲使山川披锦绣”的梦想定能变成现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