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乡西部的老粮仓镇林荫深处,山花烂漫,环境宜人,数百个方形蜂箱井然有序地摆放在林荫下花丛中,一只只外出采摘花粉的小蜜蜂陆续归巢,一阵阵“嗡嗡”声婉若曼妙的小曲。一个头戴防护面纱的中年妇女步履匆忙,顶着烈日从各蜂箱中取浆酿蜜,汗透衣襟。这个常年奔忙花径、乐此不疲的妇女究竟是谁呢?她就是昔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的养蜂致富带头人——张亚丽。
家住毛公桥村的喻立明,勤奋、憨厚、朴实,每年在忙完农活之余,总是与同龄好友一道外出务工,以辛勤的汗水换取一定的薪酬来补贴家用。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务工途中,不幸遭一农用车撞伤,由于当时双方均想大事化小、节省医疗费就在乡下治疗,结果因多种缘故导致残废,从此以后,稍重的体力劳动就不能参加,还得长期靠药物维持。家中上有年迈父母,下有三个上学小孩,顶梁柱伤残后,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妻子张亚丽弱小的身上。
倔强的张亚丽,从不向命运低头,在无怨无悔地孝敬公婆、细心护理丈夫养伤、全心管教儿女学习的同时,还将家中的几亩责任田、自留地精心打理。一家七口的生活,全仗亚丽勤劳勇敢的手一双。
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长年累月的忙里忙外,致使亚丽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双脚越肿越大,行走艰难。丈夫治伤,已经负债累累;自己患病,更是雪上加霜。这苦水浸泡的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张亚丽就忍不住暗自神伤、以泪洗面:“这日子,实在是太难了,何时是个头呀!”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宁乡市残联、老粮仓镇扶贫办和毛公桥村支两委相关领导,得知了她家的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上门送温暖。党的温暖,像久旱甘霖,镇扶贫办孙龙主任向镇党委汇报情况后,当即拍板,特事特办,将他们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列为当地重点帮扶对象。
政府的关怀,令张亚丽倍受鼓舞,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起勇往直前的风帆。
扶贫,不是简单的捐款送物,这样,虽解燃眉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志智相扶、产业帮扶,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
2016年,老粮仓镇扶贫办主任孙龙与时任毛公桥村支书郑义均、市残联刘书记,对张亚丽家的特殊情况及当地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精准施策:种植经济作物需要相当好的劳动力,养黑山羊又需要懂得畜牧畜医技术才行,这些项目,都不适合她家;左右权衡,养蜂,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劳动强度低的好产业,比较适合张亚丽这种以妇女为主力的家庭,且毛公桥一带山多花茂,利于蜜蜂采花酿蜜。
随即,政府给她家送来了五箱蜂种,并派来经验丰富的养蜂能手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好个张亚丽,敢于吃苦耐劳、勤钻好学,从辨别工蜂蜂王、科学分蜂分箱,到山花蜜蜂放养、蜂巢采浆酿蜜;各个要领,一一掌握,下足了功夫卯足了劲,立志做个养蜂人。
新项目上马干劲足。每天凌晨六点钟,亚丽就开始忙碌,查看蜜蜂的生长、清理蜂箱,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每次取蜜,身穿工作服、头戴网纱防护帽的张亚丽,协同一旁同样“全副武装”的丈夫,小心翼翼地从蜂箱里抽出每一个槽框。看着槽框上爬得满满的蜜蜂,蜜区里黄橙橙流淌的蜂蜜,夫妻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前行路上总有坎坷,新手总会碰到新问题。当地植物种类较少,花期不长,秋冬之期,眼看蜜蜂无花可采。亚丽束手无策,只得又去找镇扶贫办寻求帮助。
扶贫办领导会同技术员作出分析,老粮仓一带蜜源单一,若要让蜜蜂酿出更加多样的纯天然蜂蜜,必须赴外地放养,追赶不同花期。
于是,张亚丽将公婆安顿好、将儿女托付给亲人,自己带着丈夫租车将蜂箱送到湘潭追花养蜂。
抵达蜜源地,期盼的是养蜂酿蜜收成好。趁花儿盛开,夫妻俩将带来的蜂箱搬到适合位置,搭好帐篷就地安营,以便悉心照料这些勤劳的小蜜蜂。有些山区黄蜂较多,它会蛰死蜜蜂再叼走,所以必须驱赶黄蜂。
湘潭的花落了,他们带着蜜蜂又赶到安化;安化的花谢了,接着赶往常德。奔波在外,风餐露宿,有家不能聚,这是追蜜人的生活常态。有时候家里有事不得不匆匆赶回,只得委托当地人帮忙照看。长途跋涉,辗转各地,她俩却从来没有道过一声辛苦;追花逐蜜,收获琼浆,夫妻俩同心协力,直觉得这项事业比蜜甜。
满怀希望的人,干什么事都不觉得辛苦。为了养好蜂,两人没少下功夫,为防蜂蛰,大热天也穿得严严实实,经常闷得头晕脑胀。有时不小心被蛰,疼得不行,可歪打正着,被蛰N次后,亚丽的类风湿病居然减轻了许多。她想,这该不是传说中的“蜂疗”吧。于是,她叫丈夫利用闲暇时捉来工蜂,对正相应穴位让蜂蛰,一次又一次,她的病竟然奇迹般地逐渐康复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劳踏实的张亚丽夫妇,将蜂箱一分二、二分四,到2018年,就发展到100多箱。时间越长,养蜂经验越丰富,收获的蜂蜜越来越多。镇扶贫办孙主任又主动联系市商务局领导,帮助将蜂蜜销售变现。
众人拾柴火焰高。蒙各级领导的帮扶,张亚丽家“第一年收获了280公斤纯天然蜂蜜,收入3万多元!第二年收获了450余公斤,收入超5万元(镇扶贫办统计数据)。”这个数额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张亚丽一家来说,已是天大的福音:亲友的债务还清了,孩子们的学费缴纳了,丈夫的医药费不愁了,生活日渐有了起色;腰包鼓了,底气足了,脸上时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日子真正有奔头啦!
谁说女子不如男?张亚丽那看似纤弱的身体,却隐藏着强大的力量。几年下来,如同勤劳小蜜蜂的她,在老粮仓里,不但“酿”出了甜蜜的生活,更甩掉了“穷帽子”,拆掉土墙老房子,建起豪华气派新洋房。现代化的家电一一购进,运送蜂蜜的小车出入平安。村里人说,张亚丽一靠扶贫干部产业帮扶接地气、二靠自己永不言败有志气,终于苦尽甘来。
为了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2018年,张亚丽被老粮仓镇政府授予“脱贫致富标兵”,其事迹被宁乡市电视台连续进行了专题报道;市扶贫办将她树立为脱贫致富典型,聘她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典型巡回宣讲团成员。
致富的榜样,力量无穷。受她们的影响,附近的郑伏华,何玉华、邹建湘、郑华辉、刘雪华等贫困户和残疾人,相继加入了她们的养蜂队伍。苦尽甘来的张亚丽,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将养蜂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大家。
镇长熊建兵、镇扶贫办主任孙龙、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李建湘等领导全力协助,助她成立了“宁乡聚贤蜂业有限公司”,将当地30多个养蜂贫困户全部吸收为公司成员,所产蜂蜜原生态、纯天然、营养丰富,被誉为市优产品,畅销各地。目前,公司规模超过300多箱蜂,总收入达90多万元,成为村上第二大支柱产业。随着扶贫产业的日益壮大,脱贫致富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齐夸她是“脱贫致富带头人”!
如今,只要有人到她家参观取经,她总是挤出时间耐心讲解;若有人遇到困难,她总是急人之所急,解人之所难。前几天,笔者上她家采访,正赶上她从外地养蜂回家,张亚丽笑容满面地沏上蜂蜜枸杞养生茶,口口声声“搭帮党和政府,使得许多像她们这样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家家脱贫致富奔小康了!”
她的话中洋溢着幸福的心声,我坐下来静心聆听了她家的奋斗史和今后的发展规划,感觉到她的养蜂事业如日中天,致富后的生活甜如蜜。
老粮仓镇党委和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坚持精准施策、产业帮扶,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找准切入点,因地制宜、志智相扶,使当地贫困户振作精神、奋发图强,用科学的方法、合适的产业切实帮助他们获取最高效益。到目前为止,全镇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致富,大部分家庭已向小康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