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贺志坤的头像

贺志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6
分享

焦官

“请您明天8点在学校门口等候,一起到谢觉哉故居去参观学习。”

新春正月十六傍晚,正在陪孙玩耍时接到邓老的来电邀请。

“好啊。”我立马应承。

谢觉哉是我心中一直敬仰的“延安五老”之一,今逢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深知只有经常学党史、悟思想,方可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更好地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翌日清早,和邓老、艳宏一行乘着和煦春风,驱车来到湖南宁乡市沙田乡兰馥冲。山庄、原野清新湿润;花草、泥土馥郁芬芳。一条幽幽的蜿蜒山路、一段潺潺的溪水,将我们引到谢觉哉故居。但只见,双合板门对开,方格木窗镶嵌,青砖黄泥墙面,小瓦青光粼粼。知道者,这是谢老故里,不知者,还认为是农家老宅。

步入前坪,总设计师邓嗲亲笔所书“谢觉哉故居”牌匾高高悬挂在堂屋门楣之上,遒劲有力,分外吸睛;“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产党员红色教育基地”等金色牌匾分挂两旁。

我们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在故居陈列的原始物件、历史照片前久久伫立、细览沉思。屋里的陈设基本保持着原貌,卧室内的雕花床据说还是谢老和原配妻子何敦秀的婚床,黑漆立柱鎏金的雕花,闪着岁月的光芒。依稀望见何敦秀端坐床沿,手捧谢老千里寄回的家书,一字一句念与儿孙听。这些家书,何敦秀视为珍宝,捧着家书心头暖,如同谢老在身边。

据沙田乡干部介绍,谢觉哉是前清秀才,娶妻生子较早,年轻时在家乡担任教员,家境殷实。1920年,36岁的谢觉哉应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之邀,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在毛泽东等人的介绍下加入新民学会。后又辗转各地,一别家人30余载。

自此以书信教子女,慰亲情:“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帮助广大人民能过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读书是为着更加善于劳动生产。”“立志气,肯劳动,才能解决问题。”“求学做工靠自己,父母难保百年春。”那年头,家书抵万金。封封家书,字字句句透露着对家人的思念与自己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时刻警醒家人不要有任何特权思想,更不能以高干子弟自居。

抗战时期,儿子谢放只身来到延安投身革命。父亲相见,分外欢欣,谢老叮嘱儿子:“来延安不是为了投靠父亲,而是要下定决心干一辈子革命,要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谢放谨记在心。

后来党中央决定派一支队伍南下开辟湖湘革命根据地,谢放主动报名加入。出发前,谢老满怀深情地在赠给谢放“不惧,会想,能群,守纪,勤学,强身”12字箴言。

谢老一生大公无私,忧国忧民。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在任期间,向他求职的人踏破了门槛,但是不管是故友还是亲人,都未曾有过任何例外。

建国初期,乡亲们闻听谢觉哉担任内务部长,奔走相告:“穷山沟里出了大官,家乡人可进京谋个好差事啦。”谢觉哉深深领会乡亲们的心情,但共产党的干部决不能任人唯亲,于是回信劝阻:“我这个官是‘焦官’(湖南方言,指不挣钱的官)。‘官’而不‘焦’,天下大乱,‘官’而‘焦’了,转危为安。”并赋诗一首,奉劝乡亲:“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官(谢觉哉同村的雇农),起得早来睡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儿子子谷进京谋职,谢老语重心长:“全国刚解放,上头下头都要人,你有文化,还是回家乡工作好。”子谷于是遵命回乡从教。长子廉伯也想工作,谢以“种田人还是要的”明确要他回家务农。从教师、校长,到副局长,一路打拼的谢老曾孙谢旭飞处得知:“太公(谢觉哉)的家训在我们家传承至今。我们家的人都是踏实干事,我爷爷谢金圃一辈子守着祖屋,在家务农,我们兄弟姊妹7个都是普通人,我这个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副局长,算是家里最大的‘官’了。”

在革命战争岁月,谢老和王定国结为伴侣,深知革命胜利果实来之不易,特权思想对党和国家有严重的危害,经常教育子女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不能依赖父母、贪图享受,更不能搞特殊化。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谢家子女逐渐理解到:“父亲虽与我们聚少离多,但以身作则的教育和无私廉洁严格的家训,却早已深入所有谢家子孙的骨血里、言行中,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并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齐家与治国相提并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家教家风,先贤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大家传承发扬。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应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责任,更是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发扬光大的光荣使命。回望百年奋斗路,砥砺新征程。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将谢老的优良家风代代传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