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盛开季,人间三月天,草长莺飞,春意盎然。在这美好春光里,花朝节如约而来!
花朝,顾名思义,就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欢庆春天的到来。这一天乃百花之神的生日,花神带着各种鲜花,和春天一道来看望人们,故称“花神节”。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而湘中地区则一般定为农历二月十五。节日期间,人们以各种形式祭祀花神。有的结伴郊游赏花“踏青”;有的剪五色彩笺,用红绳系于花树“赏红”;还有的到花神庙去烧香祭拜,以祈求花神降福、风调雨顺。
中国古代的农耕、渔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人们希望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旧时江南,因流传“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每年花朝节,必大肆庆贺。夜间在花枝树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有诗为证:“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游春,自春节便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游春的高潮。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赏花之余,饮酒作乐,互相唱和,高吟竟日。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孔尚任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就是当年花朝踏青归来的真实写照。
相传,花神专管植物的春长夏养,所以,耕种庄稼的粮农、种植蔬菜的菜农和种植花卉果木的花农,均对她虔诚祀奉。长江三角洲一带多有花神庙,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每逢花神生辰,不少农人聚集于花神庙内,供奉三牲献礼香烛,以祝神禧。东北一带还讲究用素馔来供奉。有的地方还要演戏娱神。通常是由十二伶优分扮各月花神,演绎经典故事。人们纷至沓来,就此形成庙会,歌舞升平,人山人海。这天夜里,人们要提举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巡游杂耍,以延伸娱神活动。
东风和煦,花朝如约,暖阳当空,春意渐浓。在这一年中最美时节,大伙纷纷放下俗务,呼朋引伴,共赏美好春光!
看那一排排樱花树畔,桃花携百花连片绽放,满园芳菲,花团锦簇。游走其间,目不暇接,顾盼流连,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胜景。清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偶尔几片雪白的、粉红的花瓣在风中飞舞,给予人无限浪漫遐想。
山茶园中,各色山茶花在绿叶中点燃了一年的热情,竞相开放,迎来了最火红艳丽的时期。山巅梅花,凌寒盛开。红梅、宫粉梅、白梅、绿萼梅……朵朵梅花俏立枝头,吐露芬芳。从小山头蔓延至步道旁,呈现一道独特的美景。村间田野,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迎风翻滚,漫步花丛中,蜂飞蝶舞,美不胜收。
看这美丽屋场里,褪下厚厚冬装的妇女们,在春风里衣袂飘飘,翩翩舞姿惹人醉。看那游乐景区内,众音乐爱好者在抚笛弄筝,引吭高歌,天籁之音怡人神。小朋友们,有的在滑滑梯中呼啸而下,有的在暖阳下荡着秋千,还有的在沙滩上雕塑城堡……
各路赏花人,迷恋春光美景,有的细心采摘路边的野花,做成五彩缤纷的花环,戴在头上,握在手中,摆着各种pose,用手机摄下倩影,成为花丛中一道“人比花娇”的亮丽风景。
凡此种种,都是人们对花神的一种敬意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永恒向往。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吉兆百物丰饶。
先哲言,花朝节这天出生的人是花仙子下凡。
三年前,我春游丽江,正值花朝节那天,家中来电,喜从天降,孙女“漾漾”诞生,这实乃天官赐福——送花仙子下凡至我府,这是上天赐给我家的最好礼物。人丁兴旺,是每个家庭的企盼与福祉。而今已成两个宝孙爷爷的我,天天笑得合不拢嘴。
小苗儿茁壮成长,春节前,小宝“湉湉”周岁了;即将迎来三岁生日的花仙子“漾漾”,春节中已成为乐雅幼儿园小1班二十多位快乐伙伴的“小姐姐”。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去幼儿园……”每天清晨,她背着小书包、哼着小曲儿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开始新一天的快乐生活;爷爷奶奶则在一天天的接送和陪伴中,看着她俩长大,其乐融融享受无限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