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晚霞,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这美丽屋场。人群中,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牵着孙儿孙女来玩长长的滑滑梯,有年轻父母开车载着宝贝来沙滩堆城堡,有青春美少女与闺蜜结伴而来荡秋千,有情意绵绵的情侣来赏花谈爱,有中年大嫂鱼贯而来跳舞健身展示才艺,有大叔大妈饭后散步过来看热闹、寻开心。
这草地沙滩荷塘鱼池树林原本都没有的,这里方圆几十里从前都是粮田。早先的农民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终生勤劳的人们,将泥巴翻过来插早稻,覆过去插晚稻,冬季翻耕后种上油菜或麦子,形成有名的“稻稻油”或“稻稻麦”。因当时没有化肥农药,耕种技术与相当落后,人们累死累活也仅可果腹。倘若碰到歉收年,果腹都难。从年初辛辛苦苦干到年尾,还有部分日子要忍饥挨饿,青黄不接,甚至出现“镰刀上壁,没饭吃”的惨状。相传当年有人曾言,“只要有饱饭吃,我(当牛)背犁都要得。”可见那时粮食的产量低下和农民的生活凄苦。
自从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后,农村青壮劳力陆续进城务工。在外打工一月的薪酬,远远超过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大男细女纷纷洗脚上岸、穿上鞋袜奔向各大城市,留下那些老弱病残、少年儿童留守家中。渐渐地,原本应是绿油油的庄稼地被齐腰茅草杂树取代,大片农田因无人耕种而抛耕撂荒。
进城务工的农民摇身一变,有了自己的新身份——“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不辞辛劳拼搏奉献,将所得报酬省吃俭用寄回家中。积累到一定数目后,有的建起了洋房别墅,有的培养子女读书成才。还有的直接在城里购了房、安了家,仅留父母守在乡下,种点小菜,喂些家禽,以补充城里的儿女“菜篮子”。
读书的,打工的,进城后没有几个再回农村,加之出生率逐年降低,乡下,很少见到年轻人下田耕作了。农村出现了几千年来少有的沉寂与衰落。
为了吸引年轻人返乡休闲,外地人来此旅游,镇村干部煞费苦心,从上级相关部门筹措不菲建设资金,拓宽黑化乡村道路,沿线架设清一色太阳能路灯;路旁种上花花草草,沿途建筑粉饰一新;党建标语广布、农耕手绘纷呈。撂荒的农田,挖的挖池塘,堆的堆假山。塘中设置浮桥水榭,水里养殖荷花莲藕、锦鲤牛蛙;假山种植花草树木,草地架起各种健身器材、游玩设施,树林造起凉亭围栏、石桌圆凳。草地中央,建起大型文化广场,广场中央建起乡村大舞台……
建设之中,自然也曾遇到了不少阻力。有些老农对土地情有独钟,自然提出异议并阻工,这么好的良田怎么能就此废了呢?真的到了“不做良田吃白米,不讨唐客睡娇妻”的年代么?
当地干部立马站了出来,拍着胸脯对大家说,建成之后,繁荣的旅游可带动经济发展,效益远比种粮高得多,大伙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听了这些,村民一时词穷语塞,只怨自己孤陋寡闻见识少,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光。
是的,镇村干部一心为人民服务,一切的一切,只为富起来的人们有休闲去处,年迈的老人有处活动健身,少年儿童有地方游乐玩耍,年轻夫妇周末可来兜风放松。
这正是:新农村越来越美丽,新农人越活越开心,追梦者奋勇向前进,新时代幸福得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