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驾雾去,金龙腾云来。眨眼又要过年了。乡村里,学生相继放假,打工人陆续返乡,有的在忙着采买年货,有的在张灯结彩贴春联喜迎新年。还有一部分人欢聚一起,又在精心组织和操练,准备着闹新春的围龙花鼓事宜。
提到围龙花鼓闹新春,往年的热闹场景又在眼前浮现。
那些年,每到正月初五、六左右,大家要走的主要亲戚也走个了大势,要接的春客也已基本接到位。于是乎,大伙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团来耍围龙花鼓闹新春。
先头行走的是一个当地颇有声望的人提着灯笼,会同一个写算俱全的持记录本到各家各户拜年、造册登记,后期唱庙戏时一并张榜公布。东家喜笑颜开地准备鞭炮和红包迎接。有讲究的还会张罗三鲜供果敬神祭祖。一班鼓乐队(又名小开台)与一对“花旦”和“三花子”在鞭炮声中敲锣打鼓进到了东家堂屋中,“来到丹池内,观看牡丹花,用手摘一朵,奏上帝王家。”这边正在拿腔拿调地打“三仙”(音译),那边,一班人马抬着大锣大鼓停放在槽门口敲得应山响。接着,一群人举着龙灯“哟呵”喧天进了屋。
只见一个身段矫健的耍龙珠,一位相当灵泛地举着龙头跟着龙珠走,还有十来个耍龙身龙尾的人随着龙头左右摇摆。每个人都配合得相当默契,随着龙珠在东家各间屋里穿梭一番,赞清吉平安;在猪圈牛栏屋门口点点龙头,赞六畜兴旺;在堂屋神笼下打拱作揖一番,赞风调雨顺;再来到屋外地坪中间围成一圈,赞八方来财。鼓乐队和花子花旦来到围龙中间。随着领唱的一声“正月拜年是新年……”,吹唢呐的吹师吹起了高亢的拜年调,鼓乐手则随着旋律敲打起来,“花旦”和“三花子”则踩着节奏挤眉弄眼扭起了对子花鼓,龙灯也跟着音乐围着花鼓慢慢旋转。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则欢欢喜喜直往前面钻,生怕看不真切。东家趁机又是放鞭炮又是发香烟发糖果,将喜乐气氛推上云霄。
在乡下,龙灯有两种,一种是布做的,用鲜艳的红、黄、绿等颜色的布料做成龙身,从头至尾连在一起,谓之“彩龙”。另一种是用篾织的,除龙头龙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外,龙身均是几个外糊皮纸、里点蜡烛的圆形灯笼加个手柄构成,头、身、尾用彩布连成一体,谓之“[color=var(--weui-LINK)][url=]亮龙[/url]”。
耍彩龙,一般在锣鼓声中随着龙珠的引导下,织出“恭—喜—发—财”“吉—祥—如—意”“出—入—平—安”“龙—年—大—发”等吉祥语,以博主人的开心和观众的阵阵喝彩。耍亮龙,则通常是围着鼓乐手和对子花鼓旋转打“哟呵”。彩龙除耍本村外,还可耍客灯。只要哪家迎接就去哪家耍。亮龙只耍本庙,各户必接,逢户必进。故而有人又将耍亮龙叫作“耍庙灯”。通常耍彩龙要织字,无需对子花鼓。耍亮龙因有蜡烛摇摆幅度不及彩龙,更难织字,则需对子花鼓烘托气氛。
记得有一年由于一时疏忽,漏掉山冲角落里还有一户人家没有去耍。其主人奔下山来大发牢骚,说是小看人。提灯的人连忙左赔笑脸右赔不是,并叫大伙专程敲锣打鼓到他家热热闹闹威威武武耍了好一阵才圆场。主人也特此分发了几轮香烟、燃放了几桶烟花、封了个大红包答谢大家。
据老人言,耍龙灯有测看,且有一定的准确率。若哪家耍彩龙时织的某个字好一阵拆(结)不散,则来年可能不顺。若哪家耍亮龙时,哪个龙把子的灯突然熄灭,也会示为不吉利。倘若在哪家玩耍时,龙头或龙尾突然失火,则预兆来年有大灾。故在入户前先要检查蜡烛是否插稳、是否需要更换,要做到万无一失不出半点差池。当然这些纯属唯心观念,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但有道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备无患,防备一下好些。
因此,每年年底,对舞龙的人都要进行严格挑选,既要生龙活虎,又要扎实稳重。并组织大伙进行精心操练。力争舞龙者人人训练有素,接龙灯的户户皆大欢喜。耍龙灯有讲究,一要从下游往上游一家一户接着耍,主人迎接的是“上行”龙灯,寓意“人兴财旺”。二要不论贵贱贫富,中途不得遗漏哪家。因为龙是吉祥物,护佑千万家。看热闹的大男细女跟着龙灯一家接着一家耍,直耍得老者增添福寿,少者勤攻诗书,青年多育儿女,仕者官运亨通,商者招财进宝,耕者五谷丰登……舞个龙行天下,舞出幸福吉祥。
当年的年轻伢子妹子,常趁着观看龙灯的这个热闹机会约会谈情,互诉衷肠。所以,这围龙花鼓,促就了许多俊男靓女喜结连理,玉成了一些伉俪走进甜蜜的婚姻殿堂。
又到龙年新春,舞龙灯的又会耍出哪些新名堂来营造新春非凡气氛呢?大伙翘首以待……